在規模擴張迅速、拆建力度激進的城市發展背景下,尋租和貪腐如影隨形
于2007年秋天漸次曝光的重慶地產系列“窩案”,牽出廳級政府官員和知名開發商已超過30名。經過持續偵查和審理,當2008年秋天到來時,這一震動全國地產界、規劃界的重案,正在重慶當地陸續開庭,掀起第二輪審判高潮。
重慶地產系列“窩案”曝光,始于2007年。當年7月,時任重慶市渝中區副區長王政、渝中區原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鄭維、沙坪壩區副區長陳明因涉嫌收受開發商賄賂,先后被“雙規”。2007年12月29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分別判處三人死緩和13年、10年有期徒刑。該案被稱為重慶直轄以來涉及官員和商人最多、違法金額最高的“窩案”。但三位政府官員落馬,遠未勾勒出這一重大窩案的全貌。

今年4月,原重慶市規劃局局長、黨組書記蔣勇因涉嫌受賄,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地產商擅自改變規劃、提高容積率等被“雙規”,隨后被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罷免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與此同時,重慶市九龍坡區原區長黃云,重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巡視員、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唐文峰,重慶市地產集團董事長、原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王斌,重慶市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市規劃局副局長梁曉琦,陸續因牽涉地產“窩案”被“雙規”。
進入9月以來,三位廳局級官員黃云、王斌、梁曉琦先后受審。接下來將走上審判庭的是唐文峰和蔣勇,作為涉案的重要官員,前者曾掌握重慶實力最強的開發區,后者則控制著重慶城市規劃的命脈。
隨著重慶地產系列“窩案”新近持續開庭,多名被告人紛紛舉報,尋求立功。相關舉報可能牽出更多縱深關聯。在規模擴張迅速、拆建力度激進的城市發展背景下,這張尋租和貪腐的灰網如何編織,發人深思。
密集庭審
牽出重慶地產“窩案”的舉報者,同時也是行賄者。
直接誘因是,在地產商和建筑商的利益廝殺中,重慶市渝中區原副區長王政“拿錢不辦事”,引發開發商龔世英不滿,于2007年7月向中央紀委實名舉報。
王政的“落馬”,直接導致他的盟友渝中區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鄭維和沙坪壩區原副區長陳明的腐敗“窩案”現形。而他們的舉報和共同行賄者的指證,又間接牽出九龍坡區原區長黃云,繼而拔出重慶市規劃局原局長梁曉琦、局長蔣勇。
01
2008年9月5日,重慶市九龍坡區原區長黃云被控受賄罪率先開審。黃云建筑專業碩士出身,曾留學國外,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碩士學位,原為重慶建筑大學普通教師,從政后長期分管城建工作;年僅42歲時,已成為主政一方的正廳級官員。2007年4月,重慶拆遷發生“史上最牛釘子戶”事件,黃云是參與處理的主要官員之一。
據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的指控,從1997年到2008年,黃云在擔任沙坪壩區政府黨組成員、區長助理、區長、重慶大學城城區建設委員會主任期間,收受賄賂合計232萬元。除為開發商在降低征地費用、提高容積率、擴大危舊房改造范圍等方面提供幫助,黃云還收受政府官員賄賂,替其親屬調動工作;并介紹開發商認識相關官員,使之順利向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原局長蔣勇等行賄。
繼黃云受審之后,9月12日,曾任重慶市房管局市中區分局局長、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后變身開發商的王斌站到了被告席上。
王斌分管土地規劃和出讓工作近十年,2007年11月被調至重慶市地產集團。地產集團隸屬重慶市國資委,是重慶最大的一級土地開發商,擁有土地儲備近30萬畝,同時承擔重慶市土地整治儲備中心和重慶市土地整理中心的職能。
據檢察機關指控,1993年至2008年3月,王斌在先后擔任重慶市房管局市中區分局局長、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重慶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審批征地項目、辦理房屋所有權證、降低和減免土地出讓金等方面,為重慶融匯投資有限公司、重慶協信控股有限公司、重慶富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謀取利益,先后收受公司和個人財務折合人民幣173.6744萬元。
王斌對受賄事實與金額無異議,但在法庭上聲淚俱下,激烈辯稱有多項涉案事實的主導者,實為相關區政府和重慶市發改委。9月22日,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在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成為重慶地產“窩案”案發以來第六位受審的廳級官員,也是地產“窩案”已開庭案件中受賄次數最多、金額最大的涉案官員。
據檢察機關指控,1999年7月至2008年3月,梁曉琦在先后擔任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副局長、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便利,采用調整容積率和用地性質等方式,為多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謀取巨額利益,先后88次非法收受他人財物1589.3836萬元。
在庭審中,梁曉琦對檢方指控的受賄事實供認不諱。但他同時也表示,自己有檢舉他人的行為,也有主動交代情況的事實,希望能被從輕判決。接近此案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梁曉琦舉報的多起受賄案,部分已進入偵查階段,因其曾分管規劃監察、市政規劃、規劃編制和區縣規劃管理等工作,重慶地產“窩案”涉案官員名單,可能因此再有擴大。
層層勾連
在重慶地產“窩案”當中,涉案人員層層勾連,相互關系交錯,密如蛛網。
在這些案件中,王政、鄭維、陳明不僅是同僚,平時還以兄弟互稱;黃云、梁曉琦、蔣勇及數名處級干部,均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彼此有校友關系。
黃云的首筆受賄款來源于同學,同時,他也利用校友關系,介紹開發商向蔣勇和梁曉琦行賄。根據梁曉琦證言,2005年1月,黃云約他和蔣勇在西亞大酒店吃飯,借機將重慶富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清介紹給他們認識,并在席間為重慶富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富洲新城”項目計劃調整規劃和容積率積極協調,而蔣勇和梁曉琦均表示支持。
相互介紹式行賄在重慶地產系列“窩案”中極其普遍。王斌在庭審中稱,自己原先與這些房地產商并不相熟,后經王政等人的熱情推薦,才得以結識多家房地產老板。
受賄人收取賄賂后,自然要利用職務之便為行賄人謀取私利;而行賄者獲得好處后,又往往從其他方面為受賄者“提供方便”作為回報。如此相予往來,形成主客莫辨的循環暗流,各人都泥足深陷。
比如,黃云在擔任沙坪壩區區長期間,接受沙坪壩區國土資源管理分局局長王文澤的賄賂,為其女兒和女婿調動工作,隨即將王文澤控制于手心。后來在“富洲新城”等地產項目上,王文澤就曾多次替黃云找王斌談話。
重慶地產系列窩案涉案受賄官員中,包括黃云、鄭維、王政、陳明、梁曉琦等人,多數的發跡地是在沙坪壩區,同時多是在1997年重慶剛剛直轄時提拔起來的。時任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城市規劃處處長的蔣勇,也是在重慶直轄時調任到重慶任職的。綜合已審案件材料,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們就開始勾連,呈網狀發展,逐步拉攏進新的利益相關者。
縱觀已開審案件,腐敗貫穿包括土地征用、審批、拆遷、國有土地作用權證發放、規劃的修改、土地的供應、地籍管理等在內的地產開發所有環節,每個官員各利其便,“流水作業”。
在多個涉案項目中,重慶地產“窩案”的“落馬”官員常常通過寫條子、打招呼的方式,讓其下屬負責辦理,有時他們也具體操刀。由于與王政、鄭維、陳明“窩案”的密切相連,三人案發后,因為彼此密切關聯,黃云、王斌、梁曉琦和蔣勇等人深受影響,事發前或惶惶不安,或走向極端。
黃云常年體弱多病,經常吃藥,長期為其治病的中醫告訴《財經》記者,在案發半年前,黃云開始病情加重,突然伴有失眠,精神狀況糟糕,身體變得比以前更為消瘦。
王斌則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雙腎積水和呼吸驟停等疾病,在身體備受煎熬的同時,心理負擔也很重。庭審中,王斌的辯護人說,在收到賄賂后,王曾長期感到焦慮,經常失眠,直到被調查后,才感到如釋重負,滔滔不絕地向紀檢機關講述受賄事實,“有時紀檢機關要結束當日詢問休息時,王斌卻依舊要求繼續講述”。
梁曉琦案的公訴人則指出,梁在王政等人事發后曾一度變得謹慎,但隨后出于僥幸心理,更加瘋狂地收受賄賂。在其受賄款項中,近半數源于2008年上半年,總量超過了700萬元,并收取了88次受賄中的最大數額的單項受賄款680萬元。
行賄者
接近系列“窩案”的法律界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相當一部分的開發商是邊行賄邊舉報,平時就“有意識地積累”了很多對涉案官員的舉報材料。
貫穿系列“窩案”的主要行賄者,包括重慶當地近十家地產商。黃云、蔣勇被“雙規”后,重慶著名的開發商隆鑫地產集團和來自上海浦東的開發商富洲地產亦被卷入。
從已經開庭的重慶地產窩案審理材料來看,其中,重慶旭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旭慶地產)負責人龔世英、重慶世家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世家地產)負責人李麗萍、重慶市富洲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富洲地產)負責人林金清賄賂了諸多涉案官員。
在旭慶地產開發的“江灣國際花都”項目上,龔世英先行賄王政,成功減免項目部分城市建設配套費1600萬元。期間,她又向梁曉琦行賄225萬元人民幣、6萬美元,順利實現為該項目取消5米建筑后退線、綠地位置調換,并將容積率調整為3.95。據業內人士估計,如此調整,可使該項目增收過億元。
判決書顯示,在2000年至2003年,重慶世家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麗萍在開發“百年世家”項目中,向時任重慶市規劃局沙坪壩區分局局長的王政先后行賄人民幣171萬元、港幣20萬元、美元2.5萬元,在建筑用地、建筑規劃審批上多獲支持,項目容積率由2調整到4.98;2003年下半年,李麗萍又向時任沙坪壩區區長的黃云行賄5000港元,隨后,黃云利用職務便利,在項目征地拆遷上提供幫助。
而富洲地產開發的“富洲新城”項目,則將黃云、蔣勇、梁曉琦等重要涉案官員通通卷入權錢交易。該項目中所征的聯芳統征地是重慶2004年的“地王”,拍賣價格為4.6182億元,成交價為底價,每畝約合59.6萬元。
黃云、蔣勇、梁曉琦都曾為富洲拿地、提高容積率提供方便。在三人幫助下,“富洲新城”的原規劃建筑面積得以從130萬平方米提高至200萬平方米,富洲地產由此獲利超過2億元。黃云后來又為“富洲新城”部分地塊回購出力,使政府以每畝97.8萬元的價格回購以59.6萬元賣出的土地,為此,沙坪壩區財政局支付了5868多萬元回購款。
而通過“富洲新城”項目,黃云和梁曉琦分獲行賄款項3萬美元,王斌獲3萬美元、人民幣10萬元。蔣勇的受賄數額目前尚不得而知。而富洲地產獲利則接近3億元。隨著大批受賄官員陸續受審,對行賄者將如何裁量亦廣受關注。知情者稱,接下來法院的重點審理對象將聚集在行賄的地產商上。
政府錯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關鍵項目審批和變更中,相關政府和部門的背后推動究竟扮演了何種角色,如何判定其決策責任,成為諸多“窩案”背后的疑問。
在對重慶市國土房管局原副局長王斌的審理中,庭上辯論異常激烈。王斌對于受賄事實和金額沒有異議,但辯稱多項涉案事實的主導者和最大獲利者是相關區政府和重慶市發改委,自己是應市政府和區政府的要求辦事,“身不由己”。他聲稱保留了部分證據材料。
王斌被訴在重慶富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獲得“富洲新城”用地項目上,為其降低土地出讓金執行標準、使其少收1.7億元土地出讓金。王斌辯稱,此案已通過區政府常務會議集體商議同意。
對于在2005年初至2006年,幫助重慶協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減免重慶機動車交易市場項目地塊的土地出讓金1600萬元的行為,王斌表示,“那是因為相關區政府已經同意并報重慶市政府,只是同時征求重慶市財政局和重慶市國土房管局意見的情況下”,他才同意減免該項目土地出讓金的。
王斌的辯白固然是為了自我開脫,但也隱含著一個現實:通過國有投資集團直接進行土地批租,是目前中國很多城市發展所選擇的模式。這種官商一體的土地批租方式,模糊了政府與市場界限,為尋租提供了大量灰色空間。根據起訴書,王斌在擔任重慶市地產集團董事長期間,就曾利用地產集團的土地儲備等特殊功能而受人之利。
作為重慶國有投資集團的后起之秀,重慶市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也在重慶地產系列“窩案”中時有出場。該公司是經重慶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具有投融資功能的國有獨資企業,在行政上直屬于重慶市政府和重慶市國資委,負責建重慶中央商務區(CBD)9550畝土地的儲備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整體開發與管理工作。
重慶地產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重慶市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所控制的土地區域,連接著重慶市主城九區中最為核心的三區渝中區、江北區和南岸區,是通往重慶機場、火車站、寸灘港的城市交通樞紐,是重慶主城核心區最后的未開發的處女地。
梁曉琦卸任重慶市規劃局副局長后,于2007年7月調任重慶市江北嘴中央商務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在任此職務期間,利用掌控土地的便利大肆受賄。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文天平告訴《財經》記者,針對系列案件暴露出來的漏洞,“辦案機關和市級有關部門已著手對規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治”。
重慶市政協常委、西南大學地理系教授邱道持曾向《財經》記者表示,由于相關標準、尺度、權限、程序均不夠明確,調整用地規劃和調高建筑容積率,已成為房地產開發中最易引發腐敗問題的兩個環節。許多城市的土地儲備缺乏科學性,程序亦有欠公開,基本上是在小范圍內“行政”,回避了必要的外部監督,也加大了今后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的難度。
“城市發展如果以土地的經營為模式,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模式。”英國卡迪夫大學規劃和研究國際中心主任、英國皇家城市規劃師學會會員于立對《財經》記者說,“我認為這種模式弊端太多,任何以采取土地經營為發展模式的方式都將面臨各種問題,而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他認為,只有完全變更這種經營土地的發展模式,才是治本之道。■
本刊記者楊彬彬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