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探源
(《財經》2008年第20期“華爾街審判日”)
目前來看,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創新說,認為原因在于美國創新過度。各種各樣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和證券化產品,放大了風險,助長了投機。
二是監管說,認為原因在于監管失敗。投資銀行沒有受到嚴格的審慎監管,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在場外交易繞過監管,從而縱容了金融冒險行為。
三是貨幣說,認為原因在于美元的泛濫。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從而產生金融泡沫。
四是負債說,認為原因在于過度負債。巨額的經常項目赤字,以透支為代價的消費狂潮,都建立在房地產和信貸泡沫的基礎上,都需要無拘無束的海外借貸,當泡沫化的金融海水退潮,危機將不可避免。
五是貪婪說,認為原因在于資本家的過度貪婪。他們為了追求個人短期的高薪酬,忘記職業操守,放松風險管控,巧取豪奪,窮奢極欲,最終也引火燒身。
這些看法,從不同方面闡釋了美國金融危機。對于中國而言,關鍵在于認真吸取教訓,保持金融創新有序有度,金融監管有力有為,金融調控有節有驟,才能實現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
南京 許立成
資本市場不可放松風控
(《財經》2008年第20期“投行之殤”)
華爾街獨立投行的覆滅,各機構及監管部門風控不力,應當是主要原因。
首先,投行運營模式的變化對投行公司治理結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經營者傾向于加大對高風險業務的投資,企業所有者的管理缺失使得經營者包攬決策權,高管薪酬一漲再漲,這種收益將風險完全忽略不計,當危機到來之時,大部分的風險卻轉嫁到了股東和投資者頭上。
其次,金融監管體制仍有待進一步加強。美國監管部門放任一個龐大的金融體系的發展,并且既不受監管又不透明,并依賴于高杠桿比例,終究自食其果。
再次,評級公司的風險預警作用沒有得到發揮。評級公司給公司評級,又從公司拿錢,如何保證它們不存在內幕交易?
最后,社會約束和社會監督缺失。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晦澀難懂的產品說明,使得投資者無法作出理性的判斷。
北京 張憲偉
不應犧牲市民權利來治理城市
(《財經網》10月8日“京城限行新措施 媒體質疑合法性”)
如果是為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政府機關就應該起帶頭作用。比如,目前在國外,有許多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的政府要員(甚至是政府首腦)都騎自行車上下班,中國為什么就不行呢?政府官員自稱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只見“公仆”坐車,“主人”卻往往騎車或步行。
目前的交通擁堵狀況,政府有很大責任。但是,政府把后果拋給大眾承擔,以后政府將更加不思進取,動不動以犧牲大眾的權利來治理城市。
《財經網》網友
限私車出行有侵犯“私權”之嫌
為了解決“行”的問題,私人購車,花了多年的積蓄,國家收取了高額的稅費,企業獲得了利潤,而私家車主,在所謂?!八{天”的旗號下,不斷被高油價、高停車費、強制險等政府措施打壓,最后政府竟無視“物權法”,直接限制公民的財產使用權,出臺限行規定。如果政府不是對法律的無視,就是對公民權利的蔑視。
《財經網》網友
審計署長沙辦須嚴懲,但還不夠
(《財經網》10月8日“審計署嚴查‘長沙特派辦豪華別墅事件’”)
審計署長沙辦的違法亂紀行為,似當頭一棒,把我們帶回到現實中。審計署也是一個官僚體系,其機制本身不足以保證它真正發揮中國大陸“廉政公署”的作用。
那么該怎么辦?首先當然是嚴懲長沙辦,光是交出鑰匙怎么行?不但要嚴懲長沙辦,還應懲辦更高一級官員,因為長沙辦敢這么做,沒有上級某些人的庇佑,恐怕做不到。但同時,我們應看到,懲辦只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只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我建議,一方面把審計署更加獨立出來,提高其各方面待遇;另一方面對其官員的犯罪,做出更嚴厲的懲處。
《財經網》網友
恒大居然退還地王,有無貓膩?
(《財經網》10月6日“恒大‘曲線’退還廣州地王”)
恒大地產居然能夠把這塊“地王”退了,把40億元人民幣收回來。恒大地產怎么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我建議紀委的人瞪大眼睛去查一查。表面上的理由非常堂皇:地方政府違約。但我估計,這很可能是地產商與地方政府商量后找出的一個理由,試想,即便地方政府真的有違約之處,如果地方政府不愿把錢吐出來,能這么輕易地接受退地?
那么,恒大為什么輕易過關呢?我不知道,但諸位腦子里總有個問號吧:是不是有誰得了好處?好處有多大?
《財經網》網友
如何拉動消費需求
(《財經》2008年第20期“防止總需求過快下降”)
目前中國尚處于工業化初、中期階段,投資率上升、消費率下降的趨勢,是由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中國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GDP)的波動較大,但最終消費率的波動主要來源于投資總量和凈出口總量的波動。如果能促進消費增長、控制投資和凈出口的波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國民經濟波動。
因此,加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穩定性,擴大內需、平滑投資周期、抑制投資過快增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將有助于降低宏觀經濟波動性、保持幣值相對穩定。相比之下,財富效應對于消費波動性的影響較為有限。
增加政府消費、改善政府消費結構、提高農民收入,將有助于拉動居民消費。中國消費結構中,居民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和農村居民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均較低。但是,居民消費不足主要源于政府的公共產品提供不足所導致的居民對未來消費支出的信心不足,通過提高政府消費總量,降低政府行政支出、加大對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的投入等以改善政府消費結構,對居民消費有較好的拉動作用。此外,改善收入分配機制,降低工薪階層稅負,減少對個體業主征稅,提高農民收入,將對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有顯著作用。
太原 王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