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現象根植于歐洲文化由來已久,不同時期的迷宮具有不同的喻義。對于那些喜歡徹底迷失方向的人而言,來歐洲肯定沒錯。在歐洲,有造型優美的花園迷宮,寓教于樂的主題迷宮,田地里莊稼形成的迷宮……到處是“走不出去”的路徑。
數十萬株
向日葵排迷宮
在德國的施托克,數十萬株向日葵排成了龐大的迷宮。從高空俯瞰,條條路徑穿梭在這個占地2.2萬平方米的向日葵迷宮間,組成一幅幅“金色花?!钡膸缀螆D形。回到地面,那些樂于“迷失方向”的人們一頭鉆進迷宮,一路欣賞看搖曳多姿的花朵,享受著四周的新鮮空氣,雖迷路多時,卻不急著尋找出口。
除了德國的向日葵迷宮,歐洲還有很多壯觀的麥田迷宮。植物迷宮雖充滿野外樂趣,但受季節限制。平日里,歐洲更流行的是傳統的花園迷宮,包括草坪迷宮、樹籬迷宮等。近年來,主題迷宮受到越來越多歐洲人的青睞,嗅覺迷宮、聲音迷宮……形形色色,數不勝數?!拔以趥惗冂R子迷宮中,用了5小時才走出來。閃爍的燈光和音響構成的1000平方米的迷宮真讓人眼花繚亂。曾經我想放棄,可我還是戰勝了自己,用自己的耐力和智慧贏了這個‘迷宮陣’。當走出來的那一剎那,我感覺好極了。”迷宮愛好者感嘆道。
迷宮源自希臘神話
迷宮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神話中。據說,半人半神的英雄西修斯在克里特的迷宮中勇敢地殺死半人半牛的怪物,并循著繩索逃出迷宮。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曾探訪過那里。他描述說,克里特迷宮由12座帶頂院落構成,所有院落都由通道連接,形成 3000個獨立的“室”。據說,建造這座迷宮用的人力和財力“超過了希臘所有的建筑”。后來的參觀者也說,一旦進入迷宮,如果沒向導,根本無望走出。若不是知情人泄露了地圖,盜墓者可能永遠也無法探明克里特迷宮。
中世紀早期,人們認為迷宮具有魔力,將其刻在教堂的地上,供信徒們在其中轉來轉去。到了路易十四時代,走迷宮逐漸成為法國貴族消遣的庭院活動,凡爾賽宮就曾有一座反映伊索寓言故事的花園迷宮。維多利亞時代開始,英國在公園里建造了許多迷宮,為公眾提供娛樂。如今,很多歐洲人自己家中也出現了迷宮。對很多人來說,迷宮就像—個宣言、一個標志,數以萬計的人通過尋求迷宮出口的方式重悟生命的意義或得到心靈的慰藉。
一個人
造了400多個迷宮
歐洲人如此喜歡迷宮,該有多少專業迷宮制造者呢?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德國人費舍爾是世界上惟一的全職迷宮制造商。52歲的費舍爾和他的12名員工負責為25個國家制造迷宮。他們造的400多個迷宮遍布全球,包括美國的城堡迷宮、英國的龍迷宮,還有將于2008年奧運會前在中國開放的茉莉花迷宮等。他說:“迷宮設計不僅是線條和圖案的組合,要有娛樂性、裝飾性,還要考慮那些穿越迷宮者的感受,那樣才趣味無窮?!?/p>
從費舍爾那兒,得知歐洲人走迷宮有條規律。走到一個新交叉路口時,任意選一條路,直到這條路把你引到已走過的路口或死胡同才回頭。但無論如何,不能在同一條路走兩次以上。
(王煒摘自《科學發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