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與“粉絲”,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詞。被人崇敬者謂之偶像,偶像的追星族乃是“粉絲”。不要以為“粉絲”都是些無所作為的尋常人,名人們也有自己的偶像哩!
李肇星是郎朗的粉絲。卸任不久的外交部長李肇星,坦承自己是青年鋼琴家郎朗的粉絲。這位“詩人外交官”非常喜歡郎朗。他說,有一次他在德國看郎朗演出,聽出郎朗將國歌的音樂語匯即興融入《黃河大合唱》里,“我聽得非常激動,他很愛國!”李肇星得知美國國務卿賴斯也喜歡郎朗,一次他們在華盛頓聆聽郎朗演出,李肇星就鼓動賴斯上臺給郎朗獻花并擁抱了他。李肇星后來說:“我只求過賴斯兩件事,這是一件,另一件是要求美國不要袒護臺灣。”
金庸是克里斯蒂的粉絲。擁有《羅杰疑案》、《陽光下的罪惡》、《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數十部暢銷書的英國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號稱偵探推理女王,雖然她去世30年了,其粉絲卻長盛不衰,其中就有香港大作家金庸先生。金庸自己是無數人的偶像,甚至贏得鄧小平的青睞,卻將克里斯蒂視為偶像,這不是“作秀”,而是他認為克氏的懸疑小說無人比肩,她的作品既不壓抑也不血腥,真正做到了休閑和娛樂。
姚明是魯迅的粉絲。作為 NBA和中國男籃的領軍人物,姚明陽光般爽朗的形象獲得了全世界的公認與好評,因為小巨人與書結緣,才成為一名充滿悟性的知識型球星。姚明尤愛讀魯迅,是真正的“魯迅迷”,去美國打球還帶去一套魯迅雜文選。提到魯迅時他總會加上“先生”二字,他常用魯迅“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的話激勵自己。曾任中國男籃總教練的美國人哈里斯對姚明業余時間讀魯迅大加贊賞,說“沒有什么能比書籍教給人們更多的知識了”。
克林頓是姚明的粉絲。姚明進入NBA以來,克林頓先后在抗擊非典、抵御艾滋病和救助印尼海嘯等活動中與姚明合作,并在電影《姚明年》中贊揚姚明為中國人樹立了榜樣。這位美國前總統還以“你真實的朋友、球迷克林頓”的名義給姚明寫信,說“無論你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我都全力支持你,再一次衷心地感謝你……”
于丹是周杰倫的粉絲。盡管于丹擁有粉絲千千萬,她自己也喜歡追星,她毫不隱瞞道:“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我熱愛周杰倫,從《雙截棍》到《黑色幽默》,我一聽見周杰倫那種含混的聲音,就喜歡得不得了!”這位“學術超女”在周杰倫還沒有紅透半邊天之時就留意這位音樂才子了,在聽完周杰倫的《東風破》、《發如雪》、《菊花臺》后更是大贊周杰倫是天才!于丹喜歡周杰倫,源于文學與藝術的相通,更因為周是一位真正有才華的實力派歌星。
周杰倫是李連杰的粉絲。以《少林寺》名揚四海的功夫王子李連杰受到千萬觀眾追捧,其中包括被于丹視為“音樂天才”的周杰倫。前年周杰倫終于有機會與李連杰近距離接觸,并且很榮幸受邀為李連杰投資的大制作《霍元甲》寫電影主題曲。周杰倫此次初見李連杰時情緒相當激動,沖上去跟他握手,表示從小就欣賞李連杰的電影,是他最忠實的追星族云云,讓我們看到周董天真可愛的一面。
大千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也有人會成為你的粉絲。所不同者,名人的追星是理性的、明智的,不會迷失方向、走火入魔。或許正是在這種崇拜與被崇拜、敬仰與被敬仰的無限循環中,人類才得以進步,文明才得以升華,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與可愛!
(顧建平摘自《經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