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應巴黎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喬治·薩勒的邀請,57歲的張大千偕夫人徐雯波來到巴黎,和西方藝術家共同交流切磋繪畫藝術。
巴黎素有“人間的藝術天堂”之美譽,張大千來到這里后大開眼界。5月31日至7月15日,張大千在巴黎舉辦了兩個畫展,一個是設在盧浮宮的“張大千近作展”,一個是在東方博物館舉辦的“敦煌壁畫臨摹展”。其間,喬治·薩勒館長還在盧浮宮精心安排了“馬蒂斯選作展”,他想讓東西方藝術的杰出代表在這里來一次正面的“交鋒”。結果,兩個畫展都非常成功,在強烈對比下,西方藝術家尤其深切感受到了東方藝術的巨大魅力。
法國著名評論家皆認為張大千的畫法變化多端,造型技術精湛,顏色時時革新,感覺極為靈敏。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又有孤詣之處。其畫與西方畫風對照,惟有畢加索堪與比擬。
畢加索,1881年10月21日生于西班牙,長期旅居法國,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參加過四次世界和平大會,成為立體主義繪畫的創(chuàng)始人和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代表,是近代西方畫壇頂禮膜拜的藝術大師。張大千想和畢加索見上一面,這也是他多年來的愿望。
請誰來幫助引見呢?張大千首先想到了中國旅法著名畫家趙無極,他多年來與張大千非常要好,對張大千總是以老師相稱。然而其他什么事都可以幫忙,惟有與畢加索見面這件事,他深感為難:“老師,畢加索是有名的古怪脾氣,就連他的秘書也極難在他面前說話。你可是咱東方的藝術大師,萬一在他面前碰了釘子,他不見你,怕有失咱東方人的顏面啊!”
“話不能這么說,我只代表我個人。我拜訪畢加索,只是想交流心得,切磋藝術,沒有什么別的意思。再說,誰能肯定他一定不會見我呢?”
張大千拜訪畢加索的決心毫不動搖,他轉而向喬治·薩勒館長求助,而這位朋友也是愛莫能助。他仍不死心,非要見到畢加索不可,心中頓時萌生“求人不如求己”的想法,干脆直接讓翻譯替他撥通了畢加索家的電話。正好是畢加索的女秘書雅克琳小姐接聽電話,她想起畢加索平素對中國繪畫藝術的愛好與推崇,便一反“來者皆拒”的作風,記下了張大千的電話號碼。兩小時后,女秘書給張大千打來電話,告知明天畢加索將參加鄰近的瓦洛利鎮(zhèn)陶器展覽會開幕典禮,會場上見。
第二天,張大千夫婦和翻譯興沖沖地來到這個鎮(zhèn)上。街道上張燈結彩,一派節(jié)日歡慶的熱烈氣氛,眾多的人們都等待著畢加索的到來。不一會兒,畢加索被人們抬在肩上擁進會場,會場上頓時沸騰起來。75歲的畢加索,頭發(fā)花白,帶著微笑向人們招手致意。看到這個場面,張大干驚呆了,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畫家竟會受到如此擁戴!突然,他看見畢加索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對他淡淡地笑了笑,旋即又轉過身去了。正當張大千失望之際,張大千的翻譯卻忍不住了,她無法忍受畢加索對她心中的偶像張大千如此怠慢,跑過去對畢加索說:“昨天約好了,今天與張大千見面,你怎么只看一眼就走了?”畢加索說:“現(xiàn)在人太多,太亂,沒有辦法與他談話,我明天在家里接待他。”這個回答使張大千極為興奮。
為迎接張大千的到來,畢加索在家里認真準備了一番。7月28日,他一改過去在家里那種光肚皮、光膀子的形象,把胡子刮得干干凈凈,穿了一件夾克式的條格襯衫,站在門口迎接張大千一行。
張大千走進畢加索的畫室,兩百多幅仿齊白石的繪畫作品立刻吸引了他。張大千非常驚訝:“沒想到畢加索對中國畫悟得這么深。”畢加索請他指正,他直率地說:“你不會使用中國毛筆,墨色濃淡難分。中國畫是用毛筆蘸墨,依靠含水的多少來控制深淺,從而形成焦、濃、重、淡、清五色……”
應畢加索的請求,張大千當場寫下“張大千”三個大字,筆力蒼勁雄厚,墨色深淺有致,令畢加索嘆為觀止:“我真不明白,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張大千以為翻譯有出入,就請畢加索再說一遍。畢加索說:“不要說法國沒有藝術,整個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張大千只好謙答:“你太客氣了!”畢加索更加激動了:“配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其次是日本人,日本藝術又源自中國;第三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沒有藝術!”
畢加索緩了一口氣又說:“如果把東西方繪畫比做一塊精美的大面包,那么西方的不過是面包碎屑罷了!”說到這里,畢加索笑了:“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國人、東方人要到巴黎來學藝術!”
這天,畢加索破例和張大千夫婦一起進餐,逛花園,合影留念,并將一幅《西班牙牧神像》贈給張大千。兩位繪畫大師會面的消息不脛而走,立刻傳遍巴黎。
自從在巴黎見了一面,張大千和畢加索就心心相印了。后來,張大千畫了一幅墨竹送給畢加索,畫中的兩枝墨竹,一濃一淡,一肥一瘦,一老一嫩,盡顯中國畫的精彩。它象征著他們之間的君子之交,畢加索將其視若珍寶。
10年后,畢加索又驚喜地收到了張大千從南美洲巴西送來的兩枝毛筆。原來,張大千始終惦記著遠在西班牙、酷愛中國畫的老人畢加索,他一直沒有一枝更好一點兒的筆。為此,張大千找到一位牧場主,從2500頭3歲牛的5000只耳朵中揀選出了僅夠制作8枝筆的毛,精制成8枝絕品毛筆,其中兩枝送給了畢加索。兩個人的真摯友誼在世界藝術史上傳為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