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旅行期間,當地朋友的許多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沒死
在孟買參拜克里須納姆魯替圣者時,我雇了一輛三輪車。車夫一路超速前進,任我怎么勸阻也不聽,終于翻了車,人仰馬翻摔到路旁的泥淖地上。我氣得對他大吼:“因為你,我差點沒死掉!”沒想到車夫回答說:“只是差點沒死掉而已,既然都沒死,干嗎生這么大的氣?對根本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憤怒,是自尋煩惱,何必讓自己這樣難過呢!”
淚水與彩虹
“眼睛里沒有淚水的話,他的靈魂也不會有彩虹。”在舊德里與遇到的年輕車夫談到人生的苦惱時,他說。
每天都是第一次
一次,我在深夜抵達了瓦拉納西,被三輪車夫當成菜鳥,拉到毗濕奴旅館。我指責車夫,并說自己來過好多次瓦拉納西。誰知三輪車夫回答說:“雖然你以為自己來過很多次,但是我是第一次來。因為每天早上我都重生,所以每天都是第一次來這里。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的。”
放下
“放下的愈多,得到的愈多。”在加爾各答,一個乞丐看我猶豫不決,無法決定要丟下多少錢時,對我這樣說。
扒手的說辭
在往坷拉哈巴得的三等車廂中,一個扒手看看我雙手抱著行李的模樣及滿臉的警惕,對我說:“雖然不知道你行李里裝的是什么,但我希望你不要緊張。被自己擁有的物品牽累得無法心安,怎么能在這宗教的國度里旅行呢?”由于我絲毫不松懈,他更加好奇,忍不住又問:“到底行李里裝的是什么?”
眼睛與口
“用眼睛看比從口中說話,能表達出更多。”當我問印度人為什么老是看著對方的眼睛時,他們給我的答復。
從行李背包學到的
在新德里北部往阿牡利則長達8小時車程的二等車廂里,我和一位耆那教的老人東談西聊。忽然老人說人應該向自然或所有的一切事物學習……他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主張。
“那么,從鞋子可以學到什么?”印度人原來是不穿鞋的,所以我問。“我們要學習的是任何愚昧的發明一出來,很快就會擴散到全世界。”老人說。
“那么,從我的行李背包可以學到什么?”我又問。
“行李背包里如果有吃的,要學習拿出來與眾人分享。”老人說。
竹子和蘆草
“看看竹子的節吧,它以一定的間距支撐著竹子往上伸展。生活中如果沒有有規律的冥想,就像是沒有節的蘆草一樣,隨時都會倒塌。”在北印度里希凱西市,一位修行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