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州顧氏過云樓往事記略

2008-12-31 00:00:00張仲和
博覽群書 2008年8期

蘇州社會上曾流傳的“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說,雖不免言過其實,但也反映了過云樓在當時的社會影響。

過云樓,是蘇州的一座海內外知名度頗高的私家藏畫藏書樓,修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略早于怡園的落成。自清末至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以前,依托過云樓的收藏以及怡園這一活動場地,在蘇州展開了一系列以書畫為中心內容的文化活動,為促進蘇州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

過云樓主人顧文彬

過云樓主人顧文彬(1811~1889),字蔚如,號子山、紫珊,晚號艮庵。清元和人,道光進士,歷官刑部郎中、湖北漢陽府、武昌鹽法道、浙江寧紹臺道,詞壇名家,編著《過云樓書畫記》《集詞楹聯》《眉綠樓詩》《眉綠樓詞》,這些書均有刻本,蘇州市圖書館有藏。

關于過云樓及怡園建造的經過,顧文彬曾留下這樣的文字:

庚申之亂(按:指太平天國運動),鐵瓶巷房屋無恙,尚書里止隔一街,房屋燼毀,余在任時(按:顧文彬時任浙江寧紹臺道),開拓住宅東首兩落,其一改造“過云樓”,上下兩層。前一進平屋三間,即“艮庵”也。南院中購得戴氏廢園湖石甚多,擇其佳者五峰,環列如屏(按:這就是后來著名的“五岳起方寸”,意味方寸之地包羅五岳景致)。余石尚多,囑承兒(按:即其第三子顧承)購得尚書巷廢地,壘石為山,坎地為池,初念不過一丘一壑而已,繼而漸拓漸變,又購得楊家、曹家數園之石以實之,比余歸田,功已及半,于是盡得巷中廢池,先構義莊祠堂數十楹,余地盡歸于園,園歸于莊產,余與承兒互相斟酌,添造亭臺,廣搜樹石,名為怡園。

其實,顧文彬關于造園的最早構思還不是“一丘一壑”,只是“竹籬茅舍”而已,后來在親友們的慫恿下,逐步擴大,才建成了這樣一座園林。所以,在怡園進門處,曾特意布置了一排竹籬、一間茅屋、一叢翠竹,還飼養了一對孔雀,便是紀念造園初衷的,這成為蘇州各園林中獨特一景。

光緒元年(1875),顧文彬告病辭官,回歸故里后,就開始在過云樓貯藏大量的古代法書名畫、版本書籍。就這樣,有過云樓的收藏和怡園這樣的活動場所,更兼地處市中心,主人好客,過云樓及怡園很自然地成為當時蘇州文化人士的活動中心,詩會、畫會、曲會、琴會都在這里舉行,而書畫活動最為活躍。

顧氏的收藏在顧文彬的父輩時就已經開始,但這些藏品許多毀于太平天國戰亂。太平天國戰事以后,不少私家藏品流散在社會上,就像許多私家園林毀于戰火后,大量湖石待價出售一樣。顧氏購得湖石而建成了怡園,書畫藏品也很快豐富起來,因此決定修建過云樓。

過云樓的珍藏

關于過云樓的收藏情況,顧文彬撰寫的《過云樓書畫記》,顧麟士撰寫的《過云樓書畫續記》有詳細記述。《過云樓書畫記》先有家刻木版本,約在20世紀60年代,臺灣有影印線裝本出版,并曾返銷大陸;《過云樓書畫續記》,先有上海博物館線裝鉛字排印本,是作為顧氏捐獻大量書畫文物的回報而刊印的;20世紀80年代初,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過云樓書畫記》及《過云樓書畫續記》合刊本,20世紀90年代再版。另外,還有顧承的《過云樓初筆》《過云樓再筆》兩種,存有稿本,尚未刊印。關于過云樓藏書部分,則有傅增湘編《顧鶴逸藏書目》,曾發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顧氏藏書目從此被公之于世。

顧氏這個藏畫藏書樓以“過云”為名,是取“過眼煙云”之意。顧文彬在《過云樓書畫記》自敘中說:“書畫之于人,子瞻氏目為煙云過眼者也。余既韙其論,以名藏秘之樓”。足見主人是以一種平常而淡泊的心態來對待他的藏品的。

當然,過云樓主人深知其藏品的文化價值。顧文彬制定了庋藏法則:

一書畫乃昔賢精神所寄,凡有十四忌庋藏家亟應知之:霾天一,穢地二,燈下三,酒邊四,映摹五,強借六,拙工印七,凡手題八,徇名遺實九,重畫輕書十,改裝因失舊觀十一,耽異誤珍贗品十二,習慣鉆營之市儈十三,妄摘瑕病之惡賓十四。

這十四忌收藏法則告誡子孫要珍愛這些藏品。顧文彬在《過云樓書畫記》自敘中說:“今此過云樓之藏,前有以娛吾親,后有以益吾世世子孫之學。”這是顧文彬心目中收藏書畫的價值。而且這個“學”字并非僅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已。顧文彬寫信給兒子顧承這樣交代:“為四孫講論書畫,不可因循,每月六期,每期十件,先論其人,次論其書法畫理,再論其價值,四孫各立一冊,將所講十件詳記于冊,自書分執,行之一年,皆成內行矣。此乃要事,切須依我行之。”

顧氏門風

顧文彬有三個兒子,均早逝。三子顧承,道光十三年(1833)生,光緒八年(1882)卒,通音律、善繪畫、精鑒賞、好璽印,曾集拓新舊印章,刊印《畫余庵印存》《畫余庵古泉譜》《百納琴言》,怡園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等布局就出自他手。怡園雖小,卻給人如畫般的感覺。

顧承子顧麟士,字鶴逸、諤一,自署西津漁父、筠鄰,是顧文彬孫輩中最優秀的一位。他也曾參加過鄉試,見到一位老年的應試者跪求考試官更換一張被染污了的試卷,受到大聲訓斥和侮辱,他從此絕意功名,終身不仕,致力于書畫藝術,享譽畫壇。生前有《顧鶴逸山水冊》《顧鶴逸中年山水精品》《顧鶴逸仿宋元山水冊》《顧西津仿古山水冊》上下集等書畫作品集出版,另著有《鶴廬畫識》《鶴廬畫趣》《鶴廬畫學》未刊印。

顧文彬生前曾在家屬中協議:過云樓全部收藏由顧鶴逸繼承,因惟他具備這樣的學識與修養。到了顧鶴逸時期,過云樓藏品又有增加,并有《過云樓書畫續記》成稿。

顧鶴逸不但以繪事名重一時,被稱為“當代虎頭”(按:“虎頭”系指顧愷之),是蘇州書畫界的領袖人物,尤精鑒賞,有“當代鑒賞第一人”之美譽。

顧鶴逸與日本文化人士有不少交往,他們往往渡海來訪,但顧鶴逸深居簡出,從未回訪過日本,應邀在日本舉行畫展,也從未親自出席。他病了,日本友人邀請他到日本治療,他也婉言謝絕。他去世后,1930年5月,日本友人還在日本為他舉行隆重的追悼會,特意到蘇州取走他的幾件生活用品,陳列在追悼會上,可見對他的推重。

起初,顧鶴逸并不“賣畫”,后來求畫的人太多了,又不便推辭,便聽取友人的勸告,于中年后訂立潤格,并且定了一個怡園畫集諸家畫酬的十倍至四十倍的天價,比如,他的一頁扇面畫酬為一百銀元,恰與明四家仇十洲的市場價相等,以為這樣可使求畫者卻步,誰知適得其反。以前顧鶴逸不賣畫,與他非親非故者求畫須轉托人情,這就是一種制約,現在反而沒有了障礙,付款就可以得畫,求畫者數量大增,競致預約3年后才能交件,顧鶴逸苦不堪言,所以年屆六旬便“封筆”了。

竭力培育畫壇新人

事實上,顧文彬的注意力并不僅僅在顧氏子孫,他力求使他的藏品在培育畫壇新人方面發揮作用。

怡園建成后,顧文彬擬聘一位畫家駐園,享受西席待遇,做一點禮賓工作,陪同來訪貴賓參觀怡園,做一點講解。對于應聘的畫家來說,這份工作薪金不菲,還有一個良好的作畫環境,更重要的是,主人為其提供在過云樓臨摹古畫的方便。

而顧文彬更深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造就畫壇新人。當時曾有人向他推薦虛谷,但顧文彬考慮虛谷是僧人,住在家園內似有不妥,后來決定聘請胡三橋。胡三橋那時很年輕,在畫壇上初露頭角,很有發展前途,到怡園幾年后,畫藝又有飛躍。從他后期的畫作中體現出來的那一份“清逸”看,確實是得了吳門畫派的精粹。可惜,胡三橋到怡園六七年后,便于光緒九年(1883年)病逝,年僅33歲,否則他的成就會更高。

過云樓落成前一年(1872年),畫家顧若波也曾在顧家臨畫,顧文彬在寧紹臺道任上給兒子顧承寫信道:“若波之畫,亦要成家,倘能在我家臨摹數年,意可直接‘四王’,未知有此緣分否?”顧若波接受了邀請,他不但享有一份西席的薪金,又有臨畫進修的機會,且其臨摹的作品如果主人滿意,還給價收購。

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顧文彬在給顧承的信上詢問:“若波從上年起共畫幾件?”六月,他在另一封信上又說,“若波筆下尚未大成,而一年所得已不少,可見一藝之長,即可自立。”當過云樓落成之時,顧文彬于同治十三年(1874)五月記述說:“若波、芝翁(按:芝翁何人待考)均下榻過云樓談藝,頗不寂寞矣。”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顧若波欲應某縣令廖公聘,為幕友,顧文彬欣然同意,并贈路費。顧若波在顧家臨畫前后3年光景,畫藝大進。后來,他又回到蘇州,并參加怡園畫社。

到了民國初年至20世紀20年代,常到過云樓活動的有四位青年:劉公魯、吳子深、王季遷、顏文棵。劉公魯是大收藏家劉世珩的兒子,與顧家既是世交又關點親,其時他有志于學畫,后來卻沒有在書畫方面發展,成了京劇票友,喜歡楊派武生,平時還在小報上寫劇評。劉公魯是一個怪人,劉氏上輩受清廷重用,他念念不忘,至死留著辮子,朋友們都稱他大辮子。劉公魯于抗日戰爭期間去世。

吳子深是到過云樓活動最勤的一位,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顧鶴逸畫室中盤桓。王季遷也是常客。他們都要求從顧鶴逸學畫,但顧鶴逸一生不收學生,他常說,有志學畫,又以為我的畫有可取之處,不妨來我畫室看我作畫,互相切磋交流。他主張學藝術要取法乎上,所以指導他們臨摹古代名家名作,而不準他們臨摹他自己的作品。他還常常把自己的作品掛在墻上,與兒孫和前來學畫者一起評論,尋找缺點,以便修改,甚至重畫。他這種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影響了后輩。

吳子深、王季遷、劉公魯三個人既有學生之實,又無學生之名分,所以被戲稱為顧鶴逸的“半個頭學生”。后來,吳子深、王季遷均成大家。

另一位時常出入顧鶴逸畫室的顏文棵有一段故事。顏文棵的父親顏純生以繪畫為業,小有名氣,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畫“工藝畫”、“商品畫”的。他還善于畫肖像——“喜神”,也就是遺像。大多是先畫好臉部,稱“開相”,給主家看,滿意了,談定價格,再補衣飾。那衣飾一律是工筆重彩,畫起來很費時間。畫喜神往往能得一個好價錢,收入不少,但作畫者的社會地位不高,畫工若不進入文人的圈子,是不會被人看作畫家的。比如任伯年也是如此,雖小有名氣,卻是畫工的身份,經任渭長提攜,到蘇州從任阜長學畫,進入了文人圈子,再返回上海,地位就大不相同了。

顧鶴逸一向特別關心有才華而社會地位不高,需要幫一把的人。正是由于顧鶴逸的提攜和引薦,顏純生很快進入了文人圈子,因此時常出入顧家。顏純生的兒子顏文棵,是顧鶴逸第三子顧公柔少年時期的玩伴。顏文棵有志學畫,但興趣卻在西洋畫,顧公柔繼承家學擅畫山水,又興趣廣泛,對西畫、建筑設計乃至由日本傳人的西方舞臺燈光布景均有興趣,所以兩人交往密切。顏文棵喜歡吹小號,其時吹鼓手這一行已風行洋鼓、洋號,稱“軍樂隊”,凡遇開店大廉價、關店大拍賣,需用軍樂隊吹奏,顏文棵常去客串。顧公柔喜歡玩魔術,顏文樑便用小號伴奏,兩人合作的節目頗受歡迎,時常出現在親友的喜慶堂會上。

怡園琴會與怡園畫社

怡園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集錦園”,又以琴、石、詩、畫多有珍品,蘇州的文人雅士聚集于此,品評琴棋書畫,為古城蘇州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怡園和過云樓如同藝術的殿堂,匯聚了眾多文化名家、培育了眾多文化新人。

怡園琴會雅集久負盛名,始于顧承。顧承的琴學造詣深厚,過云樓藏有蘇東坡的“玉澗流泉”琴,怡園有“坡仙琴館”、“石聽琴室”,都是為琴會而設,所以,優雅的琴會不斷。

顧鶴逸亦精琴學。1919年8月,著名琴士葉璋伯移居蘇州,與顧麟士相見恨晚,兩人共議在怡園舉行規模空前的琴會,32位名家參加。會后,李子昭作《怡園琴會圖》長卷,吳昌碩作《怡園琴會記》長題以志其盛。顧麟士在《怡園琴會圖》上題詩紀念,有“月明夜靜當無事,來聽玉澗流泉琴”之句,一時傳為佳話。

但是,在怡園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中,畢竟以書畫活動最為主要,對后世的影響也特別巨大。

蘇州是文化古城,書畫藝術傳統深厚,元、明、清以來,名家輩出。晚清時,蘇州最有影響的書畫界精英們常常在過云樓臨畫,在怡園聚會,逐漸孕育產生了畫社的組織,稱怡園畫集或稱怡園畫社,兩稱均見諸文人筆下。這樣訂有章程規約的畫社組織,在蘇州歷史上尚屬首創。吳大瀲被推舉為怡園畫社社長。

怡園畫社正式建立的時間存有幾說,因為當時未曾注重建立檔案,所以事隔雖僅百余年,查考起來已很困難。

庚寅(光緒十六年,1890年)六月,吳大激題怡園第二集合作畫軸:“光緒庚寅六月二日,怡園第二集,心蘭寫山水樹石,秋農補人物,吳大瀲為之署款,時大風滿園,墨瀋淋漓,歡笑之聲與林木相震撼,亦納涼一樂也。”

怡園畫社第三集合作畫卷,作畫時在辛卯(光緒十七年,1891年),有顧鶴逸長題,其中說到這一集僅陸廉夫、倪墨耕和他三人參加。陸廉夫補題七友歌一首,說到參加雅集的原有七人。據考,這七人是:吳大澂、顧鶴逸、陸廉夫、王同愈、倪墨耕、顧若波、吳昌碩。又有吳昌碩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補題引首,其中說到,他那時正“引役津門,未預雅集,引為憾事”。

關于怡園畫社第四集,吳大澂年譜有記述:“壬辰(光緒十八年,1892年)上巳后一日,題第四集怡園畫社合作軸,紙本設色,顧麟士畫松,倪寶田畫芝,金彩畫石,陸恢畫鶴,吳大瀲題款。”

從以上材料分析,這一時期的怡園雅集合作繪畫是每年一次,推算起來,那第一集應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吳大瀲年譜又記:“先生奉諱家居,重理績事,與老友顧法及費念慈、王同愈、翁綬琪、陸恢、顧麟士、金彩、倪寶田諸畫家集書畫社于怡園。”

據此,怡園畫社應成立于吳大澂因丁憂返蘇家居期間,時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又見到顧麟士畫冊自題中說:“丙申、丁酉間,意齋世丈結畫社于怡園,同人每有摹古之作相酬贈。”吳大瀲年譜則稱:“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再結畫社于怡園。”既稱再結,似乎是以前曾經結過社,又中斷;而再結的時間,則是丙申、丁酉間(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年之間),與顧麟士所記相符。那正是甲午戰爭兵敗,吳大瀲因督師無功獲譴回籍以后的事。

那么,今人著述都將怡園畫集成立時間定為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似乎并不正確了。不管是初結或再結畫社都不應是1895年。從筆者所見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冬(1895年)怡園畫社同人第十二集合作的《歲朝圖》,又可知那一年怡園畫社確實存在,而且活動頻繁,大約是每月有一次雅集,并合作繪畫,所以到了光緒二十一年冬天的十二月,已是第十二集了。

根據以上材料推測,怡園畫社應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便已開始活動了。

蘇州有成就的代表性畫家一時都匯聚于怡園畫集,后來上海開埠,怡園畫集中有幾位到上海發展,后被稱為海派畫家,吳昌碩被稱為海派畫家的領袖人物。

延至宣統元年(1909年),因為吳大瀲、顧若波、任立凡、吳轂祥、金心蘭等先后去世,吳昌碩移居上海,怡園畫集活動逐漸停頓。

吳昌碩在過云樓臨畫

吳昌碩始以書法篆刻為人所重,他的繪畫可以說是參加了怡園畫集以后才漸入佳境,走向成熟的。筆者曾見到吳昌碩在任伯年的《菊花圖》(現藏上海博物館)上題識自白道:“鶴逸六兄精繪事,一水一石不輕為人作。予畫亂頭粗服,無過問者。六兄然予用筆似雪個(按:八大山人),己亥華朝(按:光緒二十五年,即1899年)出八大《白鹿》一幀見惠。受而不報,非禮也,爰以是為贈。”受了一張八大山人的畫,回贈一張任伯年的畫,價值太不相等了,但正因為如此,更可見他們的情誼之深。

己亥,吳昌碩55歲,顧鶴逸少吳昌碩22歲,雖然年輕,卻是公認的畫壇精英,吳昌碩一向稱他六兄,對他非常尊重,他們是志同道合的藝友,吳昌碩把接受顧鶴逸的意見當成自己在繪畫道路上從此進入佳境的轉折點。吳昌碩參加怡園畫社以后,自慚他的畫“亂頭粗服,無人過問”,一度用功臨摹惲南田的沒骨工筆花卉。顧鶴逸卻不以為然,認為他的筆路與八大山人近似,建議他以書法入畫,走八大山人的路子。為了進一步說服他,所以送他一幅八大山人的《白鹿圖》。吳昌碩接受了這個建議,終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成為影響一代畫風的大家。吳昌碩30歲就開始學畫,但他自稱50歲學畫,這并非自謙,而是說50歲以后他才對繪畫有了真正的領悟,摸索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據顧鶴逸后人說,當年吳昌碩在過云樓臨畫,把不少廢棄的惲派花卉的習作丟入字紙簍內,顧鶴逸挑選了一些作為資料保存。也有吳昌碩自己滿意而落了款的惲派花卉,成了過云樓的藏品。不幸的是除一張落了款的冊頁尚存,其余全毀于日軍侵華戰爭劫難之中。

蘇州美術會

到了1918年,顏文棵、楊左匐等人發起舉辦“蘇州畫賽會”,聯合展出中國畫、西洋畫,這也屬畫壇首創。第一次畫展于1919年元旦在萬壽宮(今蘇州市人民文化宮市老年大學校址)展出。顧公柔是中堅分子,負責組織國畫作品參展,參展國畫家有吳昌碩、顧鶴逸、劉臨川、顏純生、吳子深、顧公雄、顧公柔、顧彥平、樊少云、陳伽仙等,西洋畫家有:胡粹中、朱士杰、黃覺寺、陳涓隱等,書法家有余覺、朱梁任、張一唐、蔣吟秋等,堪稱群英畢集。

畫展獲得成功,“蘇州美術會”進而成立,作為常設機構。決議由胡粹中、朱士杰、顧公柔三個人主持蘇州美術會日常會務,并確立每年元旦舉行畫賽會。1922年,共議擴充組織,假怡園為會址,聘請顧鶴逸為會長,又出版《美術半月刊》,顧公柔主持編務。

為了推進蘇州美術會發展,顧鶴逸出資,顧公柔設計,在鐵瓶巷顧宅對門,建造會所,會所于1923年落成,蘇州美術會遷入辦公。其時,會員已增至三百余人,分雕刻、繪畫、音樂、刺繡、演講等六部。以后在蘇州興辦的“蘇州美術館”以及“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等,都是從這里醞釀產生的。

1937年,因日軍進犯蘇城,蘇州美術會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后,曾計議復會,并于1946年元旦再次舉行畫賽會,但終因時局動蕩,自此以后不曾再有活動而無形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美術會為中西式兩層樓房,正門并不很高大,兩側卻置有兩根羅馬式庭柱,以示中西合璧之意,因為蘇州美術會正是中西畫家的聯合組織。后來,吳子深出資建造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的教學樓,也用羅馬式柱子,既是從蘇州美術會會址得到啟發,也是為了紀念蘇州美術會。

1926年春,過云樓曾設立學館,聘著名小學家孫伯南先生教授古文及經學,面向社會,除顧氏子弟外,也兼收親友子弟就讀。

顧鶴逸幼子、畫家、攝影家顧公碩發起集合過云樓同門二十多人,成立浪華旅行團及攝影社,他們是蘇州最早的一群攝影愛好者,蘇州第一代攝影家便是從這里誕生的。這些活動后來都被日本侵華戰火沖散。

小怡園畫社及小小怡園畫社

1930年5月,顧鶴逸逝世。為紀念先人,顧彥平重組怡園畫社,時在1931年,參加者除顧氏后人顧彥平(則正)、顧公雄(則揚)、顧公碩(則奐)、顧季文(篤憲)、顧榮木(篤瑾)外,有徐澐秋、朱梅邨、丁惕予、吳詩初等二十多人,其中不少是畫壇新人。

在此之前,于1930年初又有“東方美術會”的成立,會址亦設在怡園,出版刊物名為《東方美》。主辦者為吳辟疆、顧榮木等,參加者均為20歲左右的青年畫家,他們聯名敦聘顧鶴逸老人為名譽會員(另一位名譽會員是吳湖帆)。據說,當活動經費短缺時,顧榮木便與樊伯炎到怡園拓印《過云樓集帖》,以銷售所得充作會務費。

顧榮木名篤瑾,是顧鶴逸的長孫,顧鶴逸有意培養他繼承家學。他幼年習畫,少年時已顯露其天賦不凡,14歲時的畫作在日本舉辦的顧鶴逸畫展中附展,便頗受矚目。

顧彥平發起成立的怡園畫社為第二代,被稱為小怡園畫社,而東方美術會為第三代,則被稱為小小怡園畫社。

這就是顧氏家族自清末至日軍侵華戰爭以前,依托過云樓的收藏以及怡園這一活動場地,在蘇州所展開的一系列以書畫為中心內容的文化活動。

百余年來,顧氏家族及過云樓藏品飽經磨難,尤其是日軍侵華戰爭期間,顧氏朱家園住宅遭日軍搜索7天,醋庫巷西津別墅遭日軍搜索15天,藏品損失慘重。解放后,顧氏將大部分過云樓藏品連同精心構筑的怡園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顧氏后人始終認為,這些園林以及藏品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應該為人民所共享,他們僅僅是暫時的保管者。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這種淡泊的人生態度,我們今天不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久久先锋资源| 色精品视频| 999精品视频在线|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毛片久久久|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99一级毛片|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天堂成人av|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97视频免费看| 欧美a级在线| 国产色伊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熟女日韩精品2区| 欧美成人日韩| 热九九精品| 欧美无专区|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天堂|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天天干伊人| 色综合网址|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日本91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在线八区|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理论片一区| 美女毛片在线|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