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爭第一、創唯一、競一流”的宏大目標,率領全系統干部職工緊貼中心、創新實干、科學作為、奮勇爭先,全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全新局面……
近兩年來,京口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吳大明為局長的一班人,始終圍繞“爭第一、創唯一、競一流”的宏大目標,率領全系統干部職工緊貼中心、創新實干、科學作為、奮勇爭先,全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全新局面,多項工作在全市領先,在全區實現零的突破。僅2007年,就先后獲得全市社會保障擴面征繳工作先進集體、勞動就業工作目標考核、人事編制系統綜合目標考核先進單位、雙擁“五創”嘉獎單位,以及全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法制京口”創建工作先進集體、“全面小康決勝年”活動、“三創三比”主題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等十多項榮譽,事業保險檔案達標以高分通過省級驗收,在全區機關作風考核評比中,獲得政府口第二名好成績。一舉成為全區年度獲獎數量最多的區級機關工作部門之一。
一
強化職能,奮力作為,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成效顯著。2007年,全區企業養老保險新增擴面21925人,提前一季度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擴面任務。市政府再次追加800萬元基金征繳任務下達后,在巨大任務壓力面前,他們迎難而上、奮力拼搏,結果又打了一場漂亮的擴面征繳攻堅戰。全區征繳企業養老保險基金9875萬元,是2006年的2.6倍,超額完成征繳任務1000萬元。在連續三年大幅度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情況下,累計基金仍積存近4000萬元,基金備付能力不斷增強,繼續保持了自求平衡的良好態勢。
在出色完成擴面任務的同時,兩年來,他們還清欠了養老保險基金1328萬元,建立了全區25000多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人口數據庫,發放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險金7611萬元,被征地農民生活補助費和養老金發放率均達100%。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征繳工作同樣成效顯著,征繳率連續二年達到100%。特別是從2006開始,他們先后開征了生育保險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工傷保險,填補了該區兩項保險工作空白,結束了長期以來沒有生育保險的歷史,真正實現了全區社會保險的“四險合一”,從而使全區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和日趨完善,成為全區乃至全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二
多措并舉,上下聯動,勞動就業成果輝煌。兩年來,全區新增城鎮就業717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4661人,連續四年提前一季度完成區政府下達的為民辦首件實事任務,“鎮鎮通”工程圓滿完成。全區就業率達到88%,京口區在全市率先建成“充分就業區”。
具體工作中,他們大力實施“四促”就業工程,即在以政策、市場、社區和培訓促就業的基礎上,先后開展大型的“迎新春、送溫情”再就業援助月活動,舉辦聲勢浩大的“春風行動2007”勞動力轉移就業招聘會、“就業創業、你我同行”典型事跡報告會、“和諧就業、幸福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開辟“即時就業綠色通道”、組織星級勞動保障協理員評選等一系列就業活動。他們積極落實優惠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困難群體就業再就業,為200多名靈活就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700多萬元。他們還全力抓好就業再就業人員技能培訓,做到培訓對象向失地農民和濱水區失水漁民延伸、向經濟薄弱村勞動力延伸、向社區下崗失業女職工延伸。勞動就業工作成果顯著。兩年來,全區共組織各類就業招聘活動30多場次,創建就業基地10個,提供就業崗位10284個,組織就業培訓6000多人,該局被評為全市勞動就業工作目標考核先進單位,京口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充分就業區”工作目標,從而為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突出貢獻。
三
打造平臺,內引外聯,人才服務工作碩果累累。僅2007年,全區就引進本科學歷或中級職稱以上各類人才108人,其中研究生5人,切實有效地緩解了全區人才資源配置不足、供不應求的矛盾。他們全力抓好外智引進工作。瑞京農科園的“溫室白粉虱防治”項目獲國家外專局批準立項。荷蘭籍農業專家專程前來進行項目指導,幫助解決白粉虱防治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填補了全區外智引進工作空白,《鎮江日報》和《京江晚報》等媒體對此作了專題報道。
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育,著力抓好全區人才隊伍建設。他們組織教育系統1719人開展新理念培訓;建立“藍色”建筑工人職稱申報綠色通道;成立全區農村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委員會,開展農藝、獸醫和水產三個專業培訓與評價,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育。此外,他們與區總工會聯合舉辦“人才杯”、“鼎勝杯”和“寶華杯”職工技能大賽,為全區企業技能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和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此舉開創了部門聯動之先河。此外,他們對特困家庭的畢業生,不斷加大指導服務和扶持工作力度,為他們實行免費人事代理,幫助聯系用人單位,優先推薦就業。兩年來,全區共安置畢業生105人。人才服務工作取得喜人成果。截至去年末,全區已有231人獲得了初級職稱,121人申報了中級職稱,21人申報了高級職稱。全區共發放職業資格證書700本,技師和高級技師送評80人,為全區科技興區戰略實施,建立了一支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
四
防控結合,疏堵并舉,群眾權益維權工作成效斐然。繼鄉鎮建立仲裁辦事處之后,他們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街道勞動爭議仲裁辦事處,仲裁機構前移,為基層單位和群眾提供快捷便利的仲裁服務。在維權執法巡查中,他們堅持運用“勞動保障和諧監察工作模式”,開展“溫馨提示”活動;在立案受理中,積極推行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五項承諾”和“十個不準”;在案件調處中,推行“自行和解、改正不糾”等和諧調處機制;在案件處罰中,做到既要人性化執法,又要嚴格依法辦事。兩年來,他們主動監察用人單位452戶,立案152起,結案率100%。指導用人單位完善用工手續3020人,補簽勞動合同2123份,責令用人單位退還押金等不合理費用近6萬元,補發拖欠工資12.58萬元,對28件嚴重違反勞動保障法的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全區共處理各類勞動爭議298起,結案率和準確率均達100%,為單位和職工追回經濟損失近500萬元,切實有效地維護了單位和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他們堅持防控結合、疏堵并舉的維權工作原則,大力實施勞動合同充分覆蓋工程。在全區開展“六個一”宣傳活動,制訂勞動合同充分覆蓋方案,完善各種配套措施。全區鎮、街道全部簽訂了區域性集體合同,100人以上企業實現集體合同簽訂率、集體合同送審率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三個百分之百。已批特殊工時企業職工實現“零”投訴。全區建成18個勞動保障信用等級單位。維權工作成效斐然。該局被評為區“法制京口”創建先進集體。全區公務員管理、機構編制管理和企業改制工作均取得顯著成效。
五
創先爭優,真抓實做,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他們按照區委、區政府“三創三進”和“三服務一提升”總要求,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做最好自己、創最優部門、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尤其是在作風建設中,局領導一班人敢動真格,敢于自我揭短。他們組織社會力量對機關科室和窗口事業單位進行暗訪,并將暗訪情況刻制成光盤,在全系統內部曝光。這一新舉措在全局乃至全區上下引起強烈反響。《鎮江日報》和《黨建之窗》先后對此作了專題宣傳報道。他們還把主題教育寓于各種活動之中,大力營造廉政文化氛圍,著力打造“廉政型”局機關;開展征求百家企業、百名基層群眾代表意見和建議的“雙百活動”,傾力構建“服務型”局機關工作團隊。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局領導一班人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而在局機關和基層干部群眾中樹立起“執政為民、創新實干、奮力拼搏、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湛、作風過硬、服務優良的職工隊伍業已形成。局機關“創先爭優”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系統被授予區文明行業,局機關被授予區學習型組織示范單位,區社會保障管理中心被評為區文明單位和省級青年文明號,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獲得市級文明單位殊榮。
經過兩年時間的創新實干和科學作為,京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輝煌業績。然而,他們并未因此自滿和陶醉。以吳大明為局長的一班人,已描繪好新的發展藍圖,率領全系統干部職工又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