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徒區高橋鎮,只要一提起鎮集鎮辦主任兼環衛所所長王忠林,幾乎無人不知。有人說他對事業過于執著,也有人說他該歇歇腳了,他對此一笑置之。他說,對一個人來說,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全力以赴地獻身為民造福的事業,是最大的幸福。
在沒有見到王忠林前,丹徒區城管局有關領導曾極力推薦這位有水平、有能力、有魄力的“三有”干部。到了高橋鎮實地采訪時,無論是機關干部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贊不絕口。高橋鎮黨政辦主任徐道榮用“六種精神”實事求事評價王忠林,即王忠林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有了敬業精神、吃苦精神、負責精神、敢為人先精神、創新精神、團結精神。
正是有了這六種精神,多年來,王忠林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想人民所想,處處為群眾服務,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組織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只要能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我愿意做孺子牛……”這是王忠林的真實寫照。
今年48歲的王忠林,原是高橋鎮安豐村人,1978年從高橋中學高中畢業后,為了報效國家,走進軍營錘煉,不僅入了黨,當上了班長,而且進了教導大隊集訓,是位出色的兵。1985年從部隊回到家鄉后,先后在安豐村、鎮民政科、鎮財政所、鎮建管所、鎮集鎮辦及環衛所等部門工作過。雖然崗位經常變動,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的人生信條沒有變,他在不同的崗位上自覺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克己奉公,為黨旗增輝。
2006年10月王忠林在建安辦副主任的崗位上,兼任了集鎮辦主任,獨當一面地主持工作。當時集鎮辦工作人員一共10個人,面對工資發不出的困境,為了扭轉局面,他幾乎沒有雙休日,起早帶晚地工作。在工作上高標準,嚴要求;在生活上絕不講究,始終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不圖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一項一項工作抓扎實。
在王忠林的帶領下,集鎮辦全體同志團結協作,對高橋集鎮實現嚴格管理,對集鎮臟、亂、差現象進行全面整治,使集鎮總體面貌得到明顯改觀,樹立了集鎮辦在群眾中的威信。
針對高橋鎮實際狀況,王忠林堅持文明執法,辦事公道,民主管理,帶領集鎮辦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各方面工作,一是始終把維護鎮容鎮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二是大力抓好企事業單位、居民住地及各店面經營戶的門前“五包”責任制的落實。這樣,王忠林掌握了工作主動權,使集鎮辦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踏實、把集鎮管理提升到一個嶄新水平。
2007年5月鎮環衛所成立時,黨委政府又把環衛所長重擔壓在王忠林肩上,他沒有向組織上討價還價,而是義無反顧地撲在工作第一線。經過一年的努力,高橋鎮出現了凈化、美化的新面貌,取得了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的重大突破。
一年來,王忠林帶頭堅持下基層第一線,具有一股“牛勁”,各村、組的道路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腳印,各企業居民商住房、店面經營戶都灑下了他的汗水。他以環衛所為家,以環境工作為主,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蓬勃向上的工作干勁,善于創新的工作方法,將高橋鎮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搞得有聲有色,這從高橋鎮每月一期的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工作的簡報可以看到。
高橋鎮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的工作之所以有亮點,就在于做到“七個到位”。一是垃圾整治工作處處到位。通過宣傳發動,全鎮廣大居民已從被動變為主動配合維護環境整治。二是硬件投入基本到位。全鎮共建垃圾房、投放垃圾桶970個,設立垃圾中轉房15個,配套15輛垃圾運輸車,1輛8噸垃圾環衛車。三是清理整治工作到位。共投入經費數百萬元,對農村垃圾和鎮容鎮貌進行綜合整治,達到了“五化”效果。四是保潔區實行目標到位。環衛所、各村級分所負責,集鎮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實行門前三包,出現了道路保潔、河面清潔、村莊整潔、鎮容優美。五是環衛隊伍建設到位。共配備保潔員63人。保潔隊伍統一著裝,統一標準、統一時間、統一考核。六是長效管理體制到位。鎮長負總責,分管領導負責抓,城管環衛辦常年抓。七是資金、獎懲責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