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召開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的報告。會前,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在聽取有關部門的匯報基礎上,赴各地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的調研。
當前,我省仍處于工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原有的粗放發展模式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由此形成節能減排外在壓力和內在阻力以及許多不確定因素,明后兩年我省節能減排將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
浙江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8月中旬聽取和審議了我省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9月上中旬在聽取省經貿委、省科技廳和省環保局有關節能減排情況匯報的基礎上,分組赴杭州、紹興、金華、臺州4市6縣進行調研。
11月25日召開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的報告,在充分肯定我省節能減排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礎上,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了存在的困難、問題,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節能減排面臨的困難
有些地方抓GDP增長“一手硬”,抓節能減排“一手軟”
盡管節能減排是兩項硬約束指標,但長期來由于受重經濟、輕環保發展慣性的影響,有的地方對節能減排的思想認識還沒提升到應有的高度,缺乏緊迫感和使命感,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口號響、行動小,決心大、措施少;有的地方對節能減排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對節能減排,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怕節能減排影響本地區的發展后勁。
(王成云委員:“青山變荒山,綠水變臭水”的問題主要出在基層。要把節能減排工作做好,改革鄉鎮的政績考核方式很重要。鄉鎮干部要把節能減排工作真正重視起來,提高責任心。)
資源環境容量趨緊
這幾年,我省總體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比較脆弱,但經濟仍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原來計劃“十一五”末全省生產總值為2萬億元,實際執行情況2007年就達到18780億元,年均增長14.3%,遠高于9%左右的預期目標,預計2008年將突破2萬億元,這意味著在經濟增長速度比預期高的情況下,相應的能耗和排污總量也會增加,將無疑給我省節能減排增加了難度。
(李蘭娟委員:現在我們的經濟是發展了,但是環境也污染了,要把這么多積累下來的問題再糾正過來的話,還是要花很大力氣的。我們經濟還在發展,怎樣合理地使用能源?利用太陽能是減少污染最好的技術,希望把它利用起來。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通過化學轉化為我們人類所能使用的東西,也是很好的。)
結構重化提高了能耗和排污強度
“十一五”時期環杭州灣、溫臺沿海等一批臨港重化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產能開始集中釋放,必將大幅抬高我省總體能耗和排污強度,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每年將增長1000萬噸以上標煤,加上居民生活用能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幅度結構重化趨勢明顯,我省總體能耗和排污將會繼續增加。
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等問題突出
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資源配置及其作用發揮,與政府的公共服務要求還有差距,權責脫節、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等問題比較突出;支持和引導企業節能減排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產業等配套政策措施還沒完全到位,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還不健全;一些節能減排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還缺乏足夠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
考核指標“一刀切”,鞭打快牛
節能減排尚未考慮區域的差異性,加上核算原則變化多端,同一節能減排類型尺度把握不一,造成基層無所適從。一些地方的環保基礎設施的建、管、用還不能達到要求。節能減排監管力量還顯不足,人員少,裝備差,資金缺乏保障,在機構隊伍建設、科技平臺建設等方面,還難以適應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
產業結構“低、散、弱”未根本改變
我省經濟發展仍然過于依賴工業支撐和拉動,且產業層次較低、技術含量不高,不少應該淘汰的落后產能還沒有退出市場,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依然偏低。加上我省的企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正處于成長和規模擴張階段,節能減排投入無力,水平很低。
意見和建議:嚴防“耗能高手”和“污染黑手”過關
各級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節能減排責任落實和目標考核制度,確保在責任、措施、投資、監管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到位,逐步形成節能減排互促共進的良性機制。堅持環境優先,大力開展規劃能評和環評,從規劃和決策的源頭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執行能評和環評及前置審查制度,控制“兩高一資”行業增長,對未完成節能減排的地方和行業,實行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切實把好資源、環境準入關。
(李蘭娟委員:企業要辦,但屬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政府要控制。即使國外的企業到中國投資,也要把好審批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不再關停并轉,關停并轉是最大的浪費。)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
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下大決心淘汰落后產能,減輕能耗污染負荷,騰出資源環境容量和經濟發展空間。根據現有的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力,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盡快建立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和區域產業布局,實現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
(徐子偉委員:通過產業調整來實現節能減排有很大的潛力,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只有產業調整升級了,節能減排工作才能持續推進,否則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逆水行舟。)
科技創新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保證
當前,我省要進一步加快提升科技整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節能減排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發、技術推廣、技術服務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圍繞節能減排目標,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項目,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載體建設,推動企業和科研單位圍繞節能減排和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積極開展適合我省的替代、減量、再利用、資源化、新能源開發利用、高效能量轉化等關鍵技術研發,不斷攻克節能減排技術難題。
(錢寶榮委員:只有產業升級了,節能減排才能見到大的成效。我們省的風能很豐富。作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方面省政府要召集科技廳等有關部門進行研究。)
依靠政府推動,注重市場帶動
除了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以外,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著力推進三大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促使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資源配置及其作用發揮。同時,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使經濟主體和市場參與各方在節能減排中獲得足夠利益,在浪費能源和增加排放中付出足夠代價并遭受足夠損失和懲罰。
(張孝琳委員:在當前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抓節能減排,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機遇,可以利用轉型升級的機會,下一些高污染的、高排放的、高能耗的企業。政府應該進行指導,可以轉型一批,使我省取得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雙豐收。)
促進節能減排從“軟約束”走向“硬約束”
健全法制建設是促進節能減排的根本。當前,我省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節能減排的法規制度。對節能減排體系的各項任務和各個環節實行法制化管理。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執法力度,加強節能減排監管隊伍建設,認真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和監察行動,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和污染源的監督,嚴厲查處各類違法行為。
(魏真柏委員:某些地方的地區保護主義仍很嚴重,減少污染物排放工作不能得到很好開展,只有加快立法,依法處理,才能破除地方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