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目前我省建筑能耗已接近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今后這個比例還將不斷提高,建筑能耗將成為全社會能耗的最大領域。我省建筑節能任重道遠,直接關系到我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
對此,省人大代表劉國紅在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議,要求加快培育“綠色建筑”,在執行標準、科研投入和激勵政策上不斷加大力度,加快培育在建筑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領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出臺與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以更好地推動建筑節能。
劉國紅代表建議:一要加快推進建筑節能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建筑節能創新體系,組織力量加強科技攻關,大力推廣已有先進實用技術,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在建筑中的應用。二要重視推行工程總承包,逐步改變設計與施工脫節的狀況,實現設計與施工環節的互相滲透,增強承包商的責任感。三是進一步完善“三節一減”的有關政策、規定。“三節一減”,即節水節能節材,減少建筑污染排放。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和規定,從投資規劃、勘測設計等方面制定節能減排相關定額指標,使施工企業自覺從粗放型走向精細化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辦理結果:夯實基礎優化舉措推進建筑節能工作
該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為2008年的重點建議,交省政府辦理,具體由省建設廳主辦,經貿廳會辦。辦理過程中,承辦單位客觀分析了我省建筑節能工作的現狀:我省已經逐步建立了建筑節能工作的法規政策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建筑節能技術標準體系。承辦單位認為,要全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就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優化舉措,進一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嚴格執法,加快完善政策體系。繼續做好《浙江省建筑節能“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具體實施工作,嚴格執行《浙江省建筑節能示范工程申報驗收管理程序》、《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會同省財政、地稅、經貿等部門研究制定相關激勵政策,研究制定節能建筑評估制度。
二是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強建筑用能管理。公共建筑要建立節能改造技術標準體系和網絡化建筑能耗分項計量監測系統,對超過建筑能耗定額的公共建筑,要執行階梯能源價格或強制性節能改造。居住建筑以“平改坡”、危舊房改造、舊村改造等作為啟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示范,探索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評估方法、管理規定、資金籌措方案和激勵政策。
三是重視推行建設工程總承包。按照“市場需求、政府引導、行業推動、企業自愿”的原則,鼓勵大型設計、施工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拓展服務功能,創建一批資金雄厚、人才密集、技術先進的大型工程公司和龍頭企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積極支持項目業主單位采取工程總承包模式,提供項目實施的市場準入平臺,加強監管;企業自身加速現有設計企業和施工企業的功能轉化,注重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大力提高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
四是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以太陽能應用為重點,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建12層以下的建筑,全部實施與建筑物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和同步交付使用的太陽能供熱技術,爭取城鎮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超過1000萬平方米(集熱板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穩妥地推廣水源、地源熱泵技術,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高效高品位利用生物質能等供熱技術。
五是加強宣傳,提高意識。廣泛開展宣傳,結合節能宣傳月活動,制作電視公益廣告、舉辦咨詢服務、開展有獎知識競答等活動。
六是加強考核,分層管理。加強對管理部門的目標考核和對用能單位的限額考核,對從業人員實施建筑節能技能考核。分解考核目標,將責任落實到地區、到部門、到單位、到個人。加強監督檢查,每年要組織1—2次專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