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產品能否有效供給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然而,要保證農村產品的有效供給,必須解決好三方面的問題,這就是土地問題、農田水利設施問題和務農效益低下問題。新農村建設應以舊村改造為主,盡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可考慮以縣為單位組建一個或幾個水利專業施工隊,由國家出機械設備和建筑材料。農民把土地入股,交由農業合作社統一耕種,然后外出打工,收入比種田高得多。這樣保障農產品供給和增加農民的收入互不影響。
關鍵詞:農產品;有效供給;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11-0073-01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部署2008 年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然而,要保證農村產品的有效供給,必須解決好三方面的問題,這就是土地問題、農田水利設施問題和務農效益低下問題。
首先,土地問題。土地是農業的根本,農民沒有土地,一切無從談起。由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國家每年都要占用一定數量的土地去搞建設,而一些地方官員為了出政績,也千方百計地違法占地,僅去年國家查處的違法占地案件就數以萬計,違法占地面積達300多萬畝,然而,這還不是違法占地的全部,也許是冰山一角。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一些地方大量占用耕地建新村,一個圍路建村的熱潮也正在一些地方興起,沿國道、省道和其他公路兩邊占田建村。沿公路建村,如果不占用農田,用公路兩邊山坡,荒崗建房當然無可非議,問題是有些地方、尤其是平原地區占用高產農田建房就更不應該了。而廢棄的宅基地卻無人問津,有的則被其他農戶瓜分了。而有些農戶隨意擴大宅基地,侵占集體土地,一些地方原來集體村建規劃被徹底打破。農村隨意占地的歪風如果不加制止,將帶來嚴重后果。國家建設用地、地方官員違法占地,農民隨意占地,使得土地面積急劇減少。而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有些地方重新出現土地撂荒現象,尤其是邊遠和低產田。這使得國家有效耕地面積大打折扣。國家提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已經受到挑戰。為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被突破,國家應加大對后備土地的開墾力度,嚴懲違法占地的犯罪行為,強化農村用地管理。新農村建設應以舊村改造為主,盡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
其次,水利設施問題。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是聯產承包之前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許多水利設施損壞,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有的渠道從水庫放出一滿渠水,可到了田邊還不到半渠水,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同時也加重了農民負擔。農忙時節,由于放不上水,有些農民就破渠搶水,把水放入害水溝,再用抽水機往田里抽水,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極大浪費。由于缺乏領導,有的地方只有幾名村干部,村民小組沒有干部,老百姓想咋搞就咋搞,根本沒人管。有的排水溝被平了種田,而田間作業道被當做擴大面積的首選。而灌溉渠道更是被挖得面目全非,造成有水不能灌,水多不能排,機械無法行。
筆者建議,可考慮以縣為單位組建一個或幾個水利專業施工隊,由國家出機械設備和建筑材料。地方政府出人工,這樣國家和地方作用都發揮出來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靠國家投資,一是進度慢,二是地方政府沒有積極性,有等、靠、要的思想。實行國家包料、地方包工,利潤空間有限,這樣可以盡量少花錢、多辦事。
最后,務農效益低下問題。我國農業生產,現在主要靠手工勞動,所以勞動效益低。我國一些先進地區,如華西、南街村、大寨等等,它們都是搞大田生產。現在有些地方嘗試辦農業合作社,農民把土地入股,交由農業合作社統一耕種,然后分紅。這個辦法好,應該大量推廣。如果單靠手工勞動,一個壯勞力最多耕種10畝地,一年純收入7 000元左右。若遇大的病蟲害和自然災害,收入就沒準了。而外出打工,收入比種田高得多,而且是“旱澇保收”。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了外出打工。長此以往,可以設想,再過幾年、十幾年,也許在農村會出現“勞力荒”。
因此,只有扎實解決了上述三方面問題,確保我國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才有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才有強大的引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