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發生恐怖分子殺害運動員的事件后,安保問題就成為了歷屆奧運會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為奧運安全投入的人員多達10萬人,但相對于北京龐大的人口來說,這還遠遠不夠。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和社會各界都已被動員參與到這場“全方位安保”當中。奧運會會面臨哪些安全問題呢?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危險化學品應急技術中心副主任汪彤在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4類:一是自然災害,如地震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二是事故災難,如安全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三是公共衛生事件,如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動植物疫情、食品安全與職業危害;四社會安全事件,如重大群體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涉外突發事件。這四大方面會威脅奧運的整體安全。”
奧運年自然災害頻繁
前車之鑒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第26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波蘭一名官員中暑休克后死亡;塔吉克斯坦奧委會主席心臟病發作;此后一周內300多名來賓中暑。
今年以來,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年初的南方大雪,5月的汶川地震,讓我們看到了自然災害的殘酷無情。今年入汛以來,北京雷雨天氣明顯增多。奧運會期間,北京地區正值汛期,發生暴雨、大風、高溫悶熱等災害性天氣的概率較高。如果不隨時依據氣象預報,對賽事場地、比賽時間作出調整,不但影響室外賽事的正常進行,也會對運動員水平發揮帶來不利影響。
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使2008北京奧運會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市氣象部門與國內外相關單位開展合作,圍繞北京及周邊觀測站網布局、奧運場館精細氣象預報、突發災害性天氣(雷雨、大風、冰雹等)臨近預報、人工消雨作業和氣象服務社會經濟影響評估五大方面進行聯合攻關,取得了一批直接支撐奧運氣象預報服務的實用科技成果,提升了奧運氣象服務的能力。這些科研成果不僅在這次奧運會中應用,還將為以后日常的氣象災害預報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日前,一輛能隨時移動,還能自動發電,每小時抽水1200立方米的“超級移動排水車”正式亮相。這輛目前北京最大的車載移動泵站在奧運會期間將停放在鳥巢、水立方所在的北辰橋區附近隨時待命,一旦北辰、安華等橋區出現大到暴雨造成的積水,移動泵站將隨時參加搶險。該移動泵站每小時能抽水1200立方米,動力電源還可同時帶動4臺6寸潛水泵及其他電動設備搶險。新泵站由于將發電機、水泵“兩者合一”,因此抽水前期準備時間由原來的1小時縮短至20~30分鐘。
多重“保險”防控公共衛生事件
前車之鑒
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期間,有超過3萬人在急救站和診所尋求過醫療救助,10723人接受過醫師檢查。
食品安全作為衡量奧運會舉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有關奧運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場館、運動員村和相關接待服務機構內部的食品安全,也涵蓋奧運期間場館區域和主辦城市食品市場與居民食物消費的安全。從2004年開始,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組建了環北京應急快速檢測隊伍,通過和北京市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共建實驗室,建立檢測站,完成檢測端口前移,監管關口前移,形成一個即時、權威的快速監測網絡。目前,中心已在新發地、大洋路、石門、八里橋和馬連道茶城等建立了專業監測站,實現對300多種農產品的權威檢測,形成了無公害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流通的食品安全渠道,把好農副產品進京第一關,維護了首都食品安全。
目前,北京市已經建立嚴密的奧運公共衛生監測網絡,包括全市600多家醫療機構對法定38種疫情的實時報告和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等22個重大傳染病的專報系統,還有針對奧運會建立的餐飲業食源性致病菌、腸道傳染病、中小學生傳染病、公共場所衛生質量等項目監測。
奧運會前夕,北京市科委、市衛生局共同主持的“首都急救醫學救援科技工程建設研究”重大科技項目階段性成果“緊急醫學救援無線移動信息平臺”正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啟動。該項目2005年立項,科技經費總投入1300萬元。“緊急醫學救援無線移動信息平臺”既不同于以重裝救護車和高素質急救醫護人員隨車急救的法國SAMU模式,也不同于以簡單現場處置、快速后方轉運、依賴醫院急診救治能力的美國EMS模式,而是創新推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集成化“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模式。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之際,通過對奧運醫療工作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將“急救信息平臺”成果進行了實用化升級。
事故災害重在預防

前車之鑒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前的大火。索非亞公主飯店是巴塞羅那最大和最豪華的飯店,當時參加25屆奧運會的運動員在這里下榻。這是一家五星飯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這里有一套房間。第25屆奧運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工作時,這里發生了火災。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中國代表團駐地發生火警誤報,數名有實力運動員因通宵未眠影響水平正常發揮,為此中國代表團向組委會提出抗議。
地鐵作為奧運期間重要的運輸系統,擔負著緩解交通擁堵,實現“綠色奧運”理念,為奧運會、殘奧會舉辦提供安全可靠交通運輸保障的艱巨任務。
為了保障地鐵的安全運營,北京在奧運會舉辦前的1個多月前,就在地鐵全線實行安檢,北京市93個地鐵站的186個安檢點,配備了2000余人次地鐵安檢員、180多臺X光檢測儀及上千部手持金屬探測儀、液體檢測儀等裝備,對來往的旅客進行全面安檢。在運營高峰時段采取“大包必檢、小包抽檢”的方式,以保障乘客順利通行。
北京市科委還與科技部共同支持開展了“地鐵災害虛擬現實(VR)及北京地鐵控制中心(OCC)防災決策系統開發”項目。建立了一套適用于地鐵火災危險源的危害評價體系;依據人員行為模型分析,仿真不同災害條件下,在不同人員逃生能力綜合影響評價指標條件下,人員的疏散情況、傷亡情況等;進行了3D引擎的改進工作,成功開發出適用地鐵場景的渲染方法、場景中的智能尋路系統、高級材質、系統管理軟件和輔助工具。
近年來,北京加強了危險化學品應急技術的研究。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開展了“危險化學品相關緊急事故處理及決策信息支持系統研究”工作,完成了包括6000種化學物質的數據庫建設,收集了北京市近3000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詳細信息,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統,開通了“北京市24小時危險化學品應急咨詢電話”,加強了北京市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
陸海空三軍助力奧運反恐
前車之鑒
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震驚世界的“慕尼黑大血案”。8名全副武裝的巴基斯坦“黑九月”恐怖分子,趁著漆黑的夜色,突然闖入奧運村以色列代表團駐地。恐怖分子劫持并殺害了以色列9名運動員和兩名教練員。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奧林匹克公園爆炸。1996年7月27日晚,整個奧林匹克公園里有4萬人在徹夜狂歡。凌晨1點20分左右,有人在舞臺附近發現了裝有雷管的紙袋,隨即通知警察。警察及時趕到,但沒有一人懂得如何拆除引爆裝置。5分鐘后爆炸。造成1人死亡,110人受傷。
今年8月8日,80多個國家的元首將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樣的規模僅次于聯合國開聯大會議。這些外國政要的到來,也必定要帶來大批的貼身保鏢、安保人員以及必備的槍支和設備。全球保鏢齊聚中國,只是來賓們的自身防衛措施,而真正的安保措施,還是要靠主辦國的精心準備。據悉,中國在最近兩年的時間內已經拿出了910多個奧運會安保方案。
從近幾屆奧運會舉辦國的安保工作情況看,軍隊參加奧運會安全保衛工作已是國際慣例。據了解,我軍陸海空軍部隊將全面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安全保衛工作。按照就近用兵的原則,確定動用陸軍、海軍和空軍部分力量,全力保障奧運安全。主要負責應對來自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威脅,重點是反核生化等恐怖襲擊。
為預防和及時處置空中異常情況,特別是空中恐怖襲擊,在各賽區空域劃設了由遠及近的5個區,逐次采取查證、警告、外逼、迫降直至攻擊行動。此外,參考其他奧運會舉辦國的做法,準備在奧運賽區劃設限飛區和禁飛區,實行一定范圍的凈空管理,以確保空中安全。
最近,有一些細心的北京市民發現,在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附近的一處草坪,能夠看到在防護網的保護下,有兩輛導彈發射車以及雷達系統周身覆蓋著迷彩網罩。而北京奧運安保協調小組軍隊工作部部長田義祥也在近日向媒體證實,為保障奧運安全,除了地空導彈之外,我國軍方還動用了作戰飛機、直升機、艦船、雷達、防化、工程保障等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