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上午9時許,上海市長寧法院106庭,離預定的開庭時間已經過去了25分鐘。被告之一陸怡和律師斯偉江都已早早到來,原告的位置上卻空蕩蕩,法官也沒有到。
在旁聽者的等待中,法庭的門突然開了,原告律師進門坐下,緊隨其后的是3位法官。本案審判長宣布:“原告申請撤訴,法院已經準許,今天不再開庭。”話音剛落,原告律師便起身離開法庭。
陸怡是這個案件的被告之一,另一個被告是無憂團購網。他們因為涉嫌侵犯原告上海市干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又稱上海市臍血造血干細胞庫,下稱臍血庫)的名譽權被索賠經濟損失1元、名譽損失100萬元。照常理,被告面對撤訴一般都是如釋重負,但陸怡卻感到失望——她更期望案件經過審判后再終結。
愛女存臍血
陸怡是一個兩歲女孩的媽媽,她與臍血庫的糾紛與她的女兒有關。2005年12月,即將分娩的陸怡在醫院看到了臍血庫的宣傳資料,資料上寫著:臍血庫由上海市干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建設。上海市干細胞技術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市紅十字會、上海市血液中心等機構,經過上海市國資委、科委、衛生局、工商局等委辦批準共同出資組建成立的高科技、慈善性質的公益性公司。陸怡的前夫就是因患白血病去世,給她帶來過很大的傷痛。所以,她決定為即將出世的孩子保留臍帶血,存在這個臍血庫。
她一次性付了16060元,與臍血庫簽訂了20年的儲存協議。不過,能否成功保存還取決于所采臍血檢測是否合格。按照協議,如臍血不合格,協議自動終止,儲戶只需付1500元的采集、檢測費,余款退還。
不久,陸怡就收到了臍血庫寄來的檢測報告,所有項目全都合格。
惑從短信起
2006年9月5日夜里,陸怡的手機收到一條匿名短信,內容讓她震驚不已:“你寶寶的臍血檢測結果是厭氧菌陽性,保存是毫無價值的,你被欺騙了,協議第7頁檢測結果第一欄蓋‘合格’,就是有菌,正常應該是‘無菌生長’。”她趕快找出檢測報告,打開第7頁,果然是“合格”章。
她馬上按照短信的提示到一個博客上去看材料,與陸怡幾乎同時收到類似短信的家長大約有200多位,境遇相同的他們已經開始在博客上留言,準備“討個說法”,弄清真相。后來,陸怡才知道,這是臍血庫3名業務員的義舉。他們知情后給這些不知情的媽媽們發去了短信。不久,他們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臍血庫。
博客上說:“如果你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去臍血庫核查你的原始檢驗報告。”
質問臍血庫
陸怡和很多家長給臍血庫打電話,提出要看原始檢驗報告,被告知“內部資料,不能提供。”這讓家長們感到不可理解,即便是內部資料,也應當對當事人公開啊,“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看不看則是另一回事,這是一種不容剝奪的權利——知情權。”陸怡說。她認為自己要爭取的絕不是單純退回自己繳納的萬把塊錢,關鍵是不要讓它成為一個危險的先例。
收到短信后第8天,陸怡來到臍血庫當面詢問“合格”的真相。臍血庫的一位負責人解釋說:“無菌檢測假陽性程度比較高,即本來是沒有菌,但可能檢測出有菌。我們為慎重起見,就把它送去復檢,復檢如果是陰性的話,就認為合格。為了跟初檢呈陰性相區別,我們就給它寫‘合格’。‘無菌生長’的是合格,‘合格’的也是合格。”
可是根據調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采用國際先進儀器為臍血做檢測,且根據醫院的宣傳以及相關醫學期刊上對檢測所用儀器的使用報告都證明其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快速、正確等優點。既然經過它檢測的數千份標本“假陽性”概率低于1%,何以在陸怡等人這200多份“臍血”標本上犯了高達100%的“假陽性”錯誤。更讓陸怡等人不滿的是,“為一部分‘假陽性’標本再做檢驗的居然就是臍血庫的股東之一——上海市血液中心。而且,無論是臍血庫還是上述醫院都決不允許這些家長接近原始檢測報告。
維權在網上
陸怡等人感到了事態的嚴重,但是不久后,這些博客都被刪除了。于是,家長們就選擇在無憂團購網上發帖,繼
續互通消息。
臍血庫告陸怡侵權的訴狀說:自2006年9月底至今(訴狀落款時間為2006年10月20日),陸怡在“無憂團購網”上,先后密集、持續發布了《我和臍血庫干到底!請存過臍血的父母和我聯系:臍血庫真牛X》《一定要查清臍血庫報告真相》等帖子、文章,使用了“黑,黑,黑”“昧著良心賺黑心錢”等侮辱和誹謗的言辭。陸怡等人捏造臍血庫中的臍帶血干細胞已被感染等聳人聽聞的不實之辭,給臍血庫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
2006年10月29日,陸怡接到法官電話,被告知遭到索賠100萬元的侵權之訴。不過,陸怡也在積極準備材料,除了應對自己的訴訟之外,也在與眾多媽媽們準備著對臍血庫的訴訟。
2006年12月,陸怡和60多名媽媽決定起訴臍血庫涉嫌欺詐,損害消費者權益。然而,上海市長寧法院沒有立案,理由是該案是涉及高科技的群體性案件,需要研究后決定。
2008年3月24日的法庭上,斯偉江律師向法官表示:“雖然原告撤訴,但是臍血庫‘惡意訴訟’給被告帶來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已經形成,對此的反訴應該成立。”審判長翻看案卷中的反訴狀后表示,“經合議,口頭裁定駁回,如需書面裁定,稍后發出。”不久,陸怡收到不予受理的裁定,但她還是決定上訴。
前路仍漫漫
“雖然庭沒開成,但是事情還是有些進展,”陸怡說,2008年3月26日,上海市衛生局多位官員約見了陸怡,表示目前臍血庫在逐漸規范,包括檢測標準的明示等方面都做了改進,還表示一定會協調處理此事。
2008年1月,上海市衛生局再次公開聲明,多次督查結果和專家論證表明,上海市臍血庫在臍帶血的采集、運輸、制備、檢測、冷凍和保存過程總體上是受控的,沒有臍血受到污染。
但陸怡堅決不認可這些解釋,因為她和其他媽媽們從一份意外獲得的醫院原始檢驗報告上發現一個重大疑點:從臍血庫寄來的合格報告顯示,技術主管為合格章簽字的時間是2006年5月10日,但醫院原始檢驗報告的落款時間是2006年5月20日。也就是說,在臍血庫蓋合格章10天以后,醫院的檢測結果才出來,而且是“不合格”。那么,臍血庫所蓋的“合格”章的根據何在?
“我們現在也只有等,只有50%的勝算,維權在路上……”她們所做的努力已經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
(摘自《法制晚報》)
臍血是新生嬰兒臍帶結扎以后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其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它可以像骨髓一樣用于移植治療白血病等多種疾病。
越來越多的準父母們面臨著一個選擇:要不要為孩子留一份臍血?而下文的維權經歷可能會讓他們更加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