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是迄今核武器發展最為完善和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美國的核武器技術和由此形成的核力量對國際安全產生重要影響。新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也對其核力量結構和核政策做出了調整,從中可以初步預見美國未來核軍控裁軍的政策走向。
美國現役核力量的狀況
美國自1945年7月首次試驗原子彈成功以后,先后設計出91種不同類型的核彈,包括34種核炸彈、10種核炮彈、4種反潛核武器、5種核地雷、51種導彈核彈頭。核武器庫存量在1966年達到歷史最高峰(31323枚,其中戰略核武器9014枚,戰術核武器22309枚)。此后美國核武器庫存量處于波動狀態,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冷戰結束時,美國核武庫總量約為21000個彈頭,此后美國加快了核武庫的削減步伐。到2003年,美國宣布完成了先前的削減計劃,專家評估核武庫總量大約是10500個彈頭。2004年,小布什總統宣布到2012年將美國的核武庫削減“幾乎一半”。2007年12月18日,美國宣布2004年的削減計劃已提前5年完成。據此,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的專家認為截至2008年1月,美國核庫存大約擁有5400個核彈頭,包括約4075個現役的或實戰部署的核彈頭,其中3575個戰略彈頭和500個非戰略彈頭;另外還有約1260枚彈頭保存在非現役的或快速反應的庫存中。
洲際彈道導彈(ICBM)。美國從2007年7月12日開始對民兵Ⅲ導彈力量進行削減,蒙大拿州馬爾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第341空間大隊的第564導彈中隊的50枚洲際彈道導彈(以及5個發射控制中心)首批退出現役。空軍計劃到2008年中期,將洲際彈道導彈力量從500枚削減至450枚。為了彌補削減造成的能力降低,空軍用新彈頭對一些彈道導彈進行了升級。從2006年10月起,在懷俄明州沃倫空軍基地,威力更大的W87彈頭(從MX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上退役下來的)開始代替W62彈頭。此次升級計劃到2011年完成,這也是耗資幾十億美元,對民兵Ⅲ導彈力量進行八項大修中的一項,大修包括更換發動機、燃料、制導裝置和軟件。
潛射彈道導彈(SLBM)。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力量由14艘(2艘在大修)潛艇所組成,攜帶大約1728個實戰部署的彈頭,這些彈頭占實戰核武庫的近38%。美國計劃把太平洋基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上的三叉戟IC4潛射彈道導彈升級為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三叉戟ⅡD5導彈,這項工作將在2008年完成,屆時“阿拉巴馬”號也將完成改裝。D5導彈除了攜帶W76彈頭外,還可以攜帶美國核武庫中當量最大的W88彈頭。
轟炸機及其武器。美國空基核力量由近1080個核武器組成,由B-2A和B-52H遠程轟炸機投擲。B-2A和B-52H轟炸機能夠攜帶各種型號的核炸彈,包括B61-7戰略炸彈和B83高當量戰略炸彈。B-2還能攜帶B61-11“地堡爆破彈”(改裝后的B61-11已于2007年交付空軍),B-52還能攜帶空射巡航導彈(ALCM)。
非戰略核武器。美國仍保留大約500個實戰部署的非戰略(戰術)核武器,還在非現役庫存中保留790個核武器。非戰略武器包括B61-3和B61-4重力炸彈,以及W80-0彈頭,后者用于對地攻擊的戰斧核巡航導彈。
核彈頭的生產。美國已經正式恢復了核武器的小規模生產。2007年9月,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宣布,首批更換了钚彈芯的W88彈頭已經過認證進入核武庫。這種彈芯由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TA-55工廠生產。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計劃把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生產能力從現在的每年10個彈芯提高到每年30-50個彈芯。國家核安全管理局還提出建立一個更大型的工廠,每年能夠生產大約125個彈芯。
美國當前核戰略的主要特點
核戰略亦稱核戰爭戰略,是指籌劃和指導核力量發展與運用的方略。核戰略從屬于軍事戰略,并受它的制約和指導。核軍備控制與裁軍是核戰略的組成部分。
美國小布什政府上臺后,以《核態勢審議報告》、《國防戰略報告》、《國家軍事戰略》、《聯合核作戰條令》、《四年防務評審報告》等國家文件的形式系統表述了美國核戰略的要點,主要是:
在對安全形勢的判斷上,強調威脅多元化美國認為面臨的國際安全環境具有不確定性,恐怖主義活動猖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技術快速擴散,越來越多的非國家行為體和“無賴國家”已經擁有或正在研發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構成嚴重威脅。與冷戰時期相比,當前面臨的威脅多元化,更為復雜。
在核力量的作用上,強調“確保、阻止、威懾、擊敗”戰略。即“確保美國和盟友安全、通過絕對優勢阻止潛在對手發展核武器、建立攻防兼備的威懾力量、擊敗敵人”。
在核力量的運用政策上,不承諾“不首先使用”,不排除“先發制人”。美國自擁有核武器以來,一直保留著用核武器反擊核、生化武器攻擊的權力。2002年的《核態勢審議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美國動用核武器的條件,一是突發性軍事沖突;二是常規武器難以摧毀的地下設施;三是對生化攻擊實施報復。2005年版的《聯合核作戰條令》(草案)還首次提出“先發制人”核打擊政策,并聲稱核打擊在低強度沖突中也可以使用。
在核力量發展規劃上,強調“以最低水平的核武器數量獲得最有效的威懾能力”。美國總統布什多次表示,“核武器在保衛美國和盟國安全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能,也將改變核武器的規模、組成和特征,以反映冷戰結束這一現實。我承諾要用最少數量的核武器來滿足國家安全需要,具備承擔對盟國安全義務的可靠威懾能力。我的目標是盡快削減核力量。”美國核不擴散事務特別代表福特日前在日內瓦表示,美自1992年以來退役和銷毀了13種類型的核武器,2007年銷毀退役核彈頭的速度比2006年提高了146%,目前美國實戰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已經少于2877枚,庫存核彈頭的總量也降到艾森豪威爾政府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核軍控裁軍政策的未來走向
隨著美國政府換屆選舉的來臨,國際社會對下屆美國政府持積極的軍控裁軍政策報以希望,并對美國政府政策予施加影響。2007年1月,美國四位前政要。發表“無核武器世界”一文,提出對未來無核武器世界的認識和具體措施。2008年1月,四人再次發表“無核武器世界”文章,提出更為詳細的措施。
四人文章中提出的核軍控裁軍政策建議主要包括:
削減核武器,美俄負有特殊領導責任,延長STARTI的關鍵條款,盡快完成《莫斯科條約》,并應就超越《莫斯科條約》的進一步削減達成一致。當削減進行時,其他核國家將要參加。
降低核危險,增加導彈發射的預警和決策時間,以降低發射的危險。放棄從冷戰沿襲至今的任何大規模進攻性作戰計劃,相互確保摧毀已過時。
解決導彈防御,朝著建立合作性多邊導彈防御及預警系統的目標進行談判。應該對來自中東地區對歐俄美的導彈威脅達成一致。完成在莫斯科建立聯合數據交換中心的任務。
加強核安全,為世界各地的核武器與核材料提供盡可能高的安全標準,防止恐怖分子獲得核彈。在北約內和與俄羅斯就這一問題開始對話,即加固前沿部署的核武器以提高其安全性,作為仔細清點并最終消除它們的第一步。
促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生效。
締結可核查的禁產條約(FMCT)。
防止核擴散,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建立控制核燃料循環的國際制度。就遏制違約國家的秘密企圖或當需要時對此做出反應的方法達成國際共識。
四人的文章較典型地反映出美國社會團體對美國未來核軍控裁軍政策的認知,在政界和學界引起廣泛討論。從上述建議可以看出:
1.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核武器世界依然任重道遠。
“四人建議”在一定程度上認同美國擁有核武器和導彈防御系統的必要性,并贊同削減核武器是一個漸進過程。“四人建議”中的具體措施只能算作是目前推動核裁軍與核不擴散的切實舉措,或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前期步驟。按照“四人建議”,未來美國政府仍將保留安全所需的核力量,其核戰略也基本得以保持。
2.美國將繼續加強核不擴散機制,防擴散仍將是美國軍控與裁軍政策中的核心內容。
“四人建議”清晰地表明防擴散的重要地位,認同核擴散特別是恐怖分子獲取核武器是美國目前面臨的重大安全威脅。美國加強防擴散領域的領導地位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核裁軍是防止核擴散的有效手段,以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為目標更易于推動核不擴散機制向前發展。
3.美國未來核軍控與裁軍政策中實質性核裁軍的比重將增加。
目前國際社會普遍要求推動CTBT生效,啟動FMCT談判。“四人建議”中也提到這一點。未來美國政府將更為現實地考慮國際社會的基本呼聲,特別是在國際社會所倡導的實質性核裁軍建議有助于改善美國的安全形勢的情況下。目前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已表示對部分核裁軍建議予以支持。可以預見,美國未來核軍控與裁軍政策中實質性核裁軍的比重將有所增加,核裁軍在一定程度上取得進展。
責任編輯 王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