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4月乘用車增長率將保持8%-10%
奧運已經漸行漸遠,但奧運留下來的一系列影響卻剛剛開始。當奧運為我們留下諸多有形和無形的“遺產”后,我們不禁要問:奧運為經濟發展做出了多少貢獻?奧運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而汽車市場已經與中國經濟和國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后奧運車市”已經成為這一時期大家關注的話題,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在這一特殊時期有什么樣的表現?這不得不放眼全年的車市走勢。
綜合來看,前兩個季度乘用車市場可以說與宏觀經濟保持了密切的聯系;而奧運期間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乘用車市場產生了比較大的波動;但隨著奧運后各項建設的恢復,我認為后奧運乘用車市場將恢復到接近二季度的水平。
前兩季乘用車市場與宏觀經濟密切關聯
從第一季度乘用車內需情況來看,其發展依舊保持了比較高的水平,乘用車內需達到153萬輛,增長率為21.2%,盡管略低于去年全年23.9%的平均增長率,但我們仍然可以認為,在第一季度,乘用車市場保持了比較高的發展水平,與這一時期宏觀經濟的發展是相匹配的,一季度GDP保持了10.6%的增速,而去年全年GDP平均增速為11.5%。
盡管國家在去年第四季度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并出臺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乘用車市場發展也存在一個慣性,加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消費者購買力在積累后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釋放,而且調控措施對企業效益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期,所以這些因素促進了乘用車市場的發展在這一階段能夠與GDP相匹配,這種發展形勢總體看還是不錯的。
進入第二季度后,宏觀調控力度進一步加強,這主要是由于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兩防一緊縮”這一調控措施后,經濟的發展速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物價上漲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CPI在整個第一季度逐月攀升,正是為了有效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中央于第二季度再一次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
在5月份,央行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一次性上調了1個百分點,進一步緊縮銀根。這就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流動資金出現了緊張情況,由于資金的短缺,就使得作為乘用車消費主力之一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購車能力受限。
所以,盡管在宏觀調控加強的情況下,第二季度乘用車市場的發展尚能與GDP保持較高的關聯度,但伴隨地震、油價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已為第三季度乘用車市場增長率的大幅下降埋下了伏筆。


奧運期間乘用車市場降幅明顯
7月份乘用車內需41萬輛,增長率僅為4.2%,明顯低于第二季度的水平。之所以增長率下降了一倍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奧運的影響,當然也離不開宏觀調控對經濟降溫影響的開始顯現。
因為奧運的召開,對第三季度乘用車市場尤其是北京及周邊地區的乘用車市場造成了明顯的不利影響。奧運期間,由于人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賽事上,購車行為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出于環保的考慮,很多產生污染的工廠在奧運期間停工,受此影響,經濟發展放緩的同時也造成了潛在消費者對汽車購買力的下降。
以北京市場為例,乘用車月銷量為4萬輛左右,全國大概為50萬輛,所以一旦北京月銷量減少1萬輛,全國范圍就減少了2%的銷量,再加上北京周邊地區購買力的下降,這對第三季度乘用車市場的發展造成了明顯的不利影響。
后奧運乘用車市場或將接近二季度水平
奧運結束后,各項生產建設將逐步恢復,企業和個人的購買力將得到提升。隨著進京務工、旅游等人數的增加,北京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將會受到帶動,這就會繼續出現一批乘用車市場的潛在消費者,乘用車市場的購買力會逐漸恢復。所以,我認為第四季度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一定會明顯好于第三季度。
而宏觀經濟層面現在尚不好預測。由于經濟放緩與物價上漲并存,所以中央采取了“一保一控”的更加靈活的調控措施,即保經濟增長、控物價上漲。隨著對部分行業出口退稅率的提高以及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適度增加,使得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獲益。但由于上述政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和此前經濟下滑的慣性作用的博弈結果難以預計,故我們對于第四季度乘用車市場進一步的走勢還處于觀望階段。
但可以初步確定的是,后奧運生產建設的逐步恢復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促進作用,必將帶動乘用車市場的發展,我個人認為從9月份到年底,乘用車增長率可能會接近二季度的水平,保持在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