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油價持續高漲的時代背景下,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以下簡稱電動車)以其低排放、低能耗等優勢迅速登上歷史舞臺,日益成為人們的新寵。不過,對于電動車的未來,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電動車時代將很快來臨,也有人認為由于面臨巡航距離短、生產成本高等眾多限制,電動車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電動車的發展趨勢究竟如何?電動車的發展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還是面臨一個巨大的機遇?
dmunds.Com 菲利普·里德
石油時代步入黃昏
電動車迎來黎明
前些天,在美國加州圣何塞市舉行的2008插電式電動車會議上,我相信,我看到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這次會議第一次讓人們感覺到,電動車代表了交通工具的未來。這或許是一個預兆,內燃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電動車終于迎來了黎明,而石油時代已經開始走向終結。
電動車時代已經開始到來的一個標志,就是通用和福特都派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而在過去,這兩家汽車巨頭對發展電動車一直持懷疑態度。底特律人一向不熱衷于電動車,即使是現在,如果談論起發展電動車,可能仍然會招來一些底特律人的無情譏笑:“做夢吧!”
我們當然不是在做夢,發展電動車正是根據現實做出的最好選擇。美國汽車銷量最近一直在下滑,人們都知道這主要是油價上漲所導致的。不過,即使各大產油國生產更多的石油以降低油價,人們將不得不考慮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溫室氣體日漸增多。
現在汽車消費者已經逐漸拋棄了耗油量過大的皮卡和SUV,新的動力時代即將來臨,底特律汽車商必須把握住這個機遇。顯然,氫動力不會成為未來汽車動力發展的主流,乙醇燃料也不會。那么,剩下的還有什么?消費者究竟會如何選擇?
我敢打賭,他們一定會選擇電動車。清潔無污染、沒有噪音,電動車無需加油,只要充電就行了。而與石油相比,電顯然更便宜,也更容易獲得。
事實上,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去喜歡電動車。不過我并非在否認一個事實,電動車仍然需要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巡航距離、生產成本等方面,電動車暫時還比不上內燃機車。但我相信,這些問題都能被克服,很快,電動車就會迎來真正的輝煌時代。
(李尚 編譯)
《連線》雜志 喬克·斯威戈里亞
電動車發展是大勢所趨
汽車的電動化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對于汽車工業而言也是必須努力推動的。電動車是我們解決全球變暖以及確保能源安全的最好方法。
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在最近幾年或者十幾年內給所有的汽車加上電插頭。但是很多專家表示,到2050年前,大約有一半的汽車將會是電動車。
“我們不能再僅僅依靠石油為我們提供燃料,這一點顯而易見。”通用全球汽車研究與發展中心的負責人喬·洛克勒表示,“我們相信最終的解決方案將包括盡快實現汽車的電動化,我們討論的重點應該從是否會這樣到何時會這樣轉變了。”
汽油占美國運輸用燃料的96%,而目前的石油儲量和價格決定汽油的這種地位是難以持久的。美國的汽車市場很不景氣,但是發展中國家的銷量卻在大幅上升。“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15%的人駕駛汽車,這意味著會有超過10億輛汽車。”洛克勒表示,“惟一確保這些汽車需求不會毀掉我們的星球的方法就是給他們提供電動汽車。”
汽車工業已經開始行動了,但是他們能否成功并沒有保障,鋰電池可靠性和壽命以及成本都會成為限制因素。很多人表示,政策制定者應該制定必要的措施,為電動車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拿大空氣資源局主席丹·斯伯林就提議政府應該對汽油進行“最低限價”,以推動電動車的需求。
(劉強 編譯)
《紐約時報》 喬·諾斯拉
量產面臨瓶頸
在紀錄片《誰殺死了電動車》里,導演為我們講述了通用電動車EV1從1996年開始制造到2003年被全部銷毀的過程。導演指出,EV1是死于汽車工業、石油巨頭以及布什政府的共謀。但是這不是事實,當時EV1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汽油價格過低,人們更加偏愛大型SUV,而且當時的技術也無法使EV1成為一款可以大量生產的車型。
那么現在呢?現在的汽油價格已經十分高,而且電池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那么電動車是否到了可以大規模量產的時候呢?恐怕答案還是否定的。盡管獲得了很大的進步,電動車的大規模量產仍然面臨問題。
首先,各電動車制造商都有自己不同商業模式和不同的電動車產品,市場需要花費時間去檢驗這種種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這會讓很多消費者持一種觀望態度,短期內不會購買電動車。
其次,即使電動車的最大巡航距離能夠提升到200公里甚至更多,也仍然不足以讓人們完全放棄內燃機。調查顯示,大多人每天駕駛大約60公里左右,電動車制造商們看到這個數字很是高興。但是,如果出現需要駕駛更長距離的情況呢?誰也無法保證。
另外,要想讓電動車真正值得擁有,政府必須建立一定規模的電動車基礎設施,比如提供可以停靠充電的站點,以及可以更換電池的地方。但是很遺憾,這方面我們目前做得還不夠。
(文刀 編譯)
《底特律新聞》 尼爾·溫頓
電動車短期內無法成為主流
如果你聽信像戈登·布朗這樣的政治家所說的話,你會覺得10年后我們都將駕駛電動車出行了,但是汽車產業的專家們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即使到了2020年,電動車也僅僅只是選擇之一。
布朗在七月于日本舉行的G8峰會上表示,到2020年,所有的新車將采用電動機或者混合動力技術。而在近日的倫敦車展上,布朗向通用歐洲區總裁卡爾·皮特·福斯特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觀點,福斯特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根據Global Insight的報道,通用汽車的副總裁鮑勃·魯茲對布朗的這種說法也頗為不滿,認為“十分可笑”。但是這并沒有影響通用歐洲對布朗提出的在未來5年內提供1800萬美元的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研發基金計劃的熱情。
加的夫商業學校的經濟學名譽教授賈瑞爾·里斯表示,目前對電動車在未來汽車市場地位有各種各樣的預測,但是電動車短期內絕對無法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在我看來,布朗的預測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說是荒謬的。”里斯表示,“今后一段時間的汽車市場將會是一個不同技術競爭的局面。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汽油和柴油的運用仍然要占很大的比例。”
美國顧問公司LECG的艾倫·馬蒂安表示即使到了2030年,電動車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也不會超過25%。而由于小型車和緊湊型車已經有了很不錯的表現,到2030年歐州汽車市場的電動車占有率將會更低。
(文刀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