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今年國際油價暴漲,原材料的價格也跟著漲,很多人都想知道下半年油價和原材料的價格走勢,您能否簡單地做一下預測?
李稻葵:國際油價將難有比較顯著的下降,因為全球原油的生產能力短期內很難提高。由于國際油價的上漲,很多產油國嚴格控制產油量,導致原油的市場供給相對不足、生產能力增長速度放慢的狀態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原材料市場也基本是同樣的情況。
從長遠來看,以歐美為核心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恐怕要轉變為以中國、墨西哥、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為主動力的增長格局。這些新興市場國家還處于工業化比較早的階段,對能源的需求要比發達國家更大。所以其發展也會使原材料、石油的需求量不斷高漲,導致原材料和原油價格繼續走高。
從中國整體經濟戰略考慮,我們寧愿相信原油價格會繼續高漲也不要過于樂觀。如果現在謹慎一點,搞一些節能性的技術、節能性的產業,那么未來原油價格降一點就會皆大歡喜,所以我呼吁要將這個問題放在戰略性的高度來考慮。
記者:雖然說目前是產油國控制產油和油價,但像美國這樣的用油大國,也曾給產油國施加壓力,促使他們增加產量降低油價,現在還有這種情況嗎?
李稻葵:當然有,事實上美國已經通過各種渠道,要求產油國提高產能來降低全球石油的價格。但我們不能把寶押在美國對石油生產國施加壓力上,美國外交政策說到底是為美國經濟服務的,不是為全球經濟服務的。我們不能指望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做出多么無私的貢獻,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我們想辦法解決自己的能源結構問題和產量問題。
記者:也就是說要認識到目前形勢的緊迫感,中國石油的壓力很大,不管世界將怎么發展,中國在能源方面要有危機意識,盡快采取行動解決問題,是這意思嗎?
李稻葵:是的。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當時韓國、日本的發展,包括臺灣地區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二大能源消耗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我們發展的戰略不能建立在小國經濟的思維之上,一定要有大國經濟思維,不能沿用老路子,要提前做好戰略準備,而不能淪為事后挨打的被動地位。
記者:我們知道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應該是宏觀經濟環境,您對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有什么預測?
李稻葵:第一,今年GDP增長速度將有所回落,這是大家的共識。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預測今年GDP增長速度在10%-11%左右。上半年的增長速度是10.4%,預計下半年可能在10%左右,比上半年略有放緩。與去年相比大概回落1.7到1.8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在逐步地放緩。當然這并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
第二,物價水平將比去年有明顯的提高,預計全年的漲幅在7.5%左右。雖然7.5這個數字看起來比較高,但令人欣慰的是CPI在全年是逐步回落的。上半年是8.1%,下半年在7%以下,這個趨勢是很好的,總的來說,大家是比較樂觀的。當然會遇到困難,但只要我們能夠針對國內外的形勢作出準確的判斷,調整政策,這些困難完全可以克服。
記者:國際汽車市場最終是幾大品牌之爭,可中國現在汽車廠特別多,規模不一,這個時候是不是做大做強的好契機?
李稻葵:是的。經濟放緩的過程即是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也是資本運作、產業重組、換代升級的一個必要過程。所以就看哪些企業能夠抓住機遇,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