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沃爾沃便聯手中國重汽組建了華沃卡車公司,合資期限為30年,總投資額為16億元人民幣,雙方出資各為50%。預計年產2500輛,但2004年10月華沃全面停產,盡管此后生產曾一度恢復,但年產量不到200輛。雖然中國重汽在此次合作中借助沃爾沃技術推出的自有品牌“HOWO”銷量已達上萬輛,但對于沃爾沃來說,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中國市場的競爭性非常強,因此一年前沃爾沃集團便開始進行整合工作,不光是對沃爾沃和雷諾,也包括收購日產柴,就是要把品牌優勢最大化體現出來,同時也對每個品牌的投資進行最優化的組合。”8月15日,上任僅半年的沃爾沃中國區總裁陸博天給出了這樣的回答。陸博天工作經歷大部分是在雷諾卡車,這次“坐鎮”沃爾沃中國,使人有種沃爾沃將與雷諾整合在一起的感覺。
這就不禁讓人聯想到一直以來沸沸揚揚的東風與沃爾沃的“聯姻”。從沃爾沃、日產與東風汽車三方已經簽署的一份無約束力的框架合作協議來看,沃爾沃集團將取代日產汽車,在中、重型卡車與發動機業務方面與東風有限開展合作,而日產與東風有限的合作業務將集中在輕型商用車與轎車方面。有消息稱,沃爾沃為此次合資帶來的產品是雷諾卡車,并有可能同東風有限成立新的合資公司。
但當記者就合作的相關事宜采訪陸博天時,其以“關于合資問題,在我的職責范圍之外,沃爾沃集團有專門負責相關事宜的聯合辦公室”為由拒絕了。
掘金中國市場頻受阻
中國重卡市場增長火爆使得越來越多的卡車企業不愿僅僅作為一名“觀眾”,而是想積極地參與其中。沃爾沃集團曾預測,到2010年,中國卡車市場的銷量將達到150萬輛,屆時將是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需求的總和,因此國外一些重型卡車制造公司都發力中國市場。各大跨國公司正在努力將其先進的生產制造技術移植到亞洲,并將產品在當地銷售,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中國市場對于這些重卡巨頭的意義日漸重要,將直接影響到它們今后的全球業績。
陸博天告訴記者:“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卡車市場,同時也是最具競爭力的。沃爾沃集團也希望能夠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潛力。”
早在2003年,沃爾沃便聯手中國重汽組建了華沃卡車公司,合資期限為30年,總投資額為16億元人民幣,雙方出資各為50%。預計年產2500輛,但2004年10月華沃全面停產,盡管此后生產曾一度恢復,但年產量不到200輛。雖然中國重汽在此次合作中借助沃爾沃技術推出的自有品牌“HOWO”銷量已達上萬輛,但對于沃爾沃來說,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在中國的擴張策略節節失利之后,沃爾沃曾一度將關注目光轉向陜汽,但是,歷經多次接觸之后無功而返。
投注東風果未知
沃爾沃本土化策略在中國這個如火如荼的市場上頻頻受挫,種種的不順阻礙了沃爾沃在華的發展前途,沃爾沃希望重新調整在華戰略來繼續其在中國的掘金之行,本土化的下一顆棋子便落在了東風身上。
據記者了解,自2004年年初展開談判以來,東風沃爾沃項目便一直“遙遙無期”,直到今年才上報到國家發改委。究其原因,東風有限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記者,日產的股權問題是造成東風與沃爾沃合資談判暫緩的重要原因。因此,日產的去留成為東風沃爾沃合資談判成功與否的關鍵。一些專家認為,沃爾沃牽手東風,要通過曲線完成,國內某汽車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便提議表示,如果再成立一個新的商用車公司,便可以解決日產的股權問題,比如“可以把柳汽、十堰商用車公司回購,再和沃爾沃談判。”
東風汽車總經理徐平對記者說:“東風與沃爾沃的合作將在東風有限的框架外尋求解決方式,但同樣有可能對東風商用車現在的狀況構成沖擊。”即東風可能采取回購部分商用車資產的方式實現自身絕對控股之后再解決與沃爾沃合資的股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