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2008.5.19~2008.6.15),大盤遇利好之后的反彈結束,股指重新開始暴跌,且最后一周跌幅創12年之最,各常用指數月度跌幅均超過20%,真可稱之為“大地震”。在此情況下,絕大多數基金的凈值嚴重折損,指數型基金更是重災區。
跌幅與管理人相關
封閉式、股票型、指數型、偏股型、平衡型5類偏股類基金,月度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17.23%、-18.04%、-22.1%、-17.58%和-15.11%。
指數型基金的平均凈值損失幅度最大,符合其產品特點。前期部分基金公司大力宣傳指數型基金最適合作為基金定投的標的,這些公司在熊市中想方設法動員投資者購買高風險類基金產品,而基金自身還在不停地降低股票投資倉位,很難說是負責任的做法。
封閉式、股票型、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凈值損失幅度相近,表明這些基金雖然在分類上有所區別,但實際投資運作卻相差不多。這就是基金管理人的失誤,沒有讓不同類型的基金表現出明顯不同的績效特征。平衡型基金的平均凈值損失幅度雖然最小,但依然有15.11%,原因在于很多基金經理內心深處的激進意識并不遜于前兩類基金。
通過月度績效排名還可以看到,新基金在此次大調整中凈值損失幅度也很大,全部跌破面值不說,有的基金已經跌破了0.90元,更有一鼓作氣跌破0.80元之勢,嚴重損傷了新投資者,的熱情。
另外,月度跌幅偏多的基金里,有較為明顯的公司特征,即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或全部、或大部分損失慘重。由此看來,這些公司雖然設計、發行了不同類型的基金新產品,制造了不少的噱頭,但投資運作水平并沒有實質性提高。
貨幣基金成避風良港
偏債型、債券型、中短債、保本型、貨幣市場5類偏債類基金,月度平均凈值漲跌幅度分別為-9.08%、-0.75%、0.16%、-3.23%和0.23%。
偏債型基金由于股票投資比例較高,平均凈值跌幅接近10%,個別風格激進的基金接近20%,可見有些基金沒有做好對于各類資產的靈活配置。
債券型基金的凈值繼續折損,與2008年以來此類基金大量發行、新股一級市場收益大幅度下降有關?;鸸颈緛硐朐趥突鹕贤稒C一把,但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動,此類基金也成為雞肋。債券型基金在2008年二季度以后既不再被基金公司看好,也不再被投資者看好。前者表現在基金公司對于債券型基金的發行熱情銳減,后者表現為申購債券型基金的積極性不高。
保本基金卻受到了投資者的偏愛。本月結束保本二期募集的國泰金鹿保本基金,成立規模為31.87億份,其中新募集的資金規模為25.41億份,占總規模的比例為79.73%。可見在當前的凄慘行情面前,能夠保本,對于投資者的吸引力突然增大了很多。
追求保本,當然是一種保守的投資策略。但目前市場上是否還有比這更好的投資品種?有,那就是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是2008年以來唯一凈值在穩定增長的基金類別。熊市中,投資保本基金固然是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流動性也隨即喪失,故保本基金只適合作為資產配置中的有限組成部分,而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良好,且還有微薄但穩定的收益,是基金投資者最佳的防守大本營,因為股市行情不會永遠低迷下去。市場中的新話題
隨著業務處理手段的升級,少量貨幣市場基金通過特殊的交易渠道,可以實現T+0贖回,筆者覺得投資者應該冷靜看待此事。
關于貨幣基金的T+0贖回
1 貨幣市場基金的T+0贖回并不是新鮮事,以前就有過,不過那是針對更加小的一部分客戶群體。
2 目前雖然有6只貨幣市場基金可以辦理該項業務,但只能是通過某個特定的交易渠道,并非在所有的交易渠道都可以辦理T+0贖回。
3 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目前都沒有辦法辦理T+0贖回。
4 貨幣市場基金的T+0贖回對于投資者的作用較為有限,因為現有的T+0贖回主要是與某個理財賬戶掛鉤,而各種理財賬戶對于投資者來說,都是組合投資的一個有效部分,真正能夠有特別著急的事情緊急需要使用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5 只要是將規??刂圃谝欢ǚ秶畠龋瑥膶I、技術等角度出發,其它類型的開放式基金也可以考慮T+0贖回。
私募基金的類公募化運作
私募基金的類公募化運作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據筆者觀察,這種現象在一些大城市里出現較多。筆者完全贊成有關人士的觀點:為了充分保護好普通投資者的利益,應該堅決制止私募基金的類公募化運作方式。
私募基金的類公募化運作,指的是部分私募基金在充分借鑒公募基金成功運作經驗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學習其中某些對自己有利的地方進行運用,主要表現在市場推廣、募集資金等方面。而在合規運作、投資者利益保護、信息披露、業務處理、資產托管、制度建設等方面,私募基金通常都會有自己的標準。
私募基金的類公募化運作有逐漸擴散之勢,其中一些商業銀行有意無意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關方面對于私募基金的監管已經到了亟待考慮的時刻。否則,任由私募基金自由化發展下去,將會危及到金融市場的安全,危及理財市場的穩定,危及公募基金的有序健康發展。
筆者一直有一個觀點,即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應該各有各的天地,公募基金應該全力做好公募業務,私募基金應該專職私募范疇的理財,兩者應該互不交融。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在開展專戶理財業務方面風聲大、雨點小,簽約的資金不足20億元,也許恰好表明公募基金公司不適合開展私募理財服務。將來,如果私募基金能夠被納入規范管理的范疇,公募基金公司就應該迅速退出私募范疇的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