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景氣時,許多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既可保有本金又存在收益可能的保本基金上。目前,A股有4只保本基金,分別是南方避險增值、國泰金鹿保本、金元比聯寶石動力和銀華保本增值。從字面理解,保本基金的功能似乎就是保證本金安全,事實上保本是有條件的。購買之前,應掌握其投資之道。
申購不保本
投資者只有在認購期購買并持有到期,才能享有保本條款承諾的權利。如果投資者未能持有到期,則不能享受保本權益。即如果投資者在保本周期到期前因急需資金而贖回基金,則只能按當時凈值贖回,如有虧損需自己承擔虧損部分,而且還需支付贖回費。
值得關注的是,除金元比聯寶石動力以外,其余基金在保本周期內申購的份額均不適用保本條款。投資保本基金的時候,應充分考慮保本周期是否與自身的投資周期相匹配。國內僅國泰金鹿保本的保本周期為兩年,其余3只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均為3年。
保的什么本
保本金額即保本基金保證投資者持有到期可獲得的金額。早期成立的南方避險增值、銀華保本增值都保證投資者獲得其投資本金。按照招募說明書,投資金額的含義是基金持有人的凈認購金額、認購費用及認購期間的利息收入之和,即投資者享有100%的保本金額。
國泰旗下的保本基金提出了保“投資凈額”的說法,投資凈額為投資者認購期的認購金額減去認購費用后加計認購期利息所得金額。與前者相比,認購費用得不到補償。雖然保本基金可以保證投資者在持有到期后至少得到投資金額或凈額,但考慮通脹及認購費用,其實仍然是虧本的。
收益受限制
“保本”性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金收益的上升空間。保本基金的投資通常分為保本資產和收益資產兩部分。投資策略方面,為實現到期日保證金額的保本資產部分采取“消極投資”,投資于零息債券等政府債券、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或大額定期存單,期限相當于保本周期,到期金額為保本金額。收益資產部分則進行“積極投資”,投向股票或可轉債等金融衍生工具。因為保本基金中債券的比例較高,其收益上升空間有一定限制。保本資產部分越大,積極投資部分比重越小,額外收益的空間也越小。因此,保本基金適合于低風險、注重本金保障的投資者。
寶石動力的“非常道”
值得關注的是,金元比聯寶石動力則提出了另類保本條款——認購和申購保本底線,認購保本底線為1.01元/基金份,申購保本底線在1.01元/基金份的基礎上扣減累計分紅款項。在大盤持續走低的背景下,寶石動力由于受所持股票倉位的影響,出現了凈值跌破面值的現象。如果投資者此時申購基金并持有保本到期,則可以按照1.01元/份實施保本。因此,弱市為投資者提供了潛在的套利機會,這種機會的大小取決于市場持續的表現和基金在股票倉位上的選擇。
投資者如何對待這種套利機會?一方面要考慮套利成本(即申購費與贖回費兩項成本總計),另一方面要考慮機會成本和套利收益能否戰勝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