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說:當我想以另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只找到了維也納;而當我想以另一個詞來表達神秘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位于中東歐的捷克共和國,在奧匈帝國時代,疆域曾屬于帝國領土的一部分。首都布拉格(Prague)位于捷克西部,坐落在拉貝河支流伏爾塔瓦河(Vltava)兩岸,人口121萬,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
布拉格這個名稱來自德語,意為“門檻”。7世紀時已具有城市雛形的布拉格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這里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13世紀至15世紀時是中歐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歌德說:“布拉格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我覺得的確如此。整個布拉格散布在七個山丘上,布拉格的母親河伏爾塔瓦河,橫穿城市。如果站在古城堡的高處放目縱覽,你一定會為它浩瀚的氣概與瑰麗的景象驚嘆不已。
由十六、十七世紀各色古建筑充斥的布拉格,市內的道路有點雜亂,狹窄,一大半都是古老的青石塊路,車開在上面叮鈴咣鐺。布拉格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座活著的古城,經過千年積淀的古典美,使你行走在市中心就像走過西方建筑藝術長廊,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以及裝飾藝術主義和立體派藝術的各種建筑物構成一幅典型的捷克畫卷。
查理士大橋
布拉格的美麗與哀愁,寫在橋上,也隨著蜿蜒的伏爾塔瓦河,化作神話。
查理士大橋(Charles)始建于1357年,直至1402年才告竣工,是布拉格最古老的一座石橋,也是連接布拉格老城唯一的一座橋梁。橋梁兩端各有一座歌特式的高塔,橋上的矮墻上排列30尊圣人和歷史名人雕像。雕像上面滿布蜘蛛網,有種說不出的滄桑。橋上游客眾多,街頭藝術家們在橋上支起畫架,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便在此出售,小提琴演奏出動人心弦的音符吸引著游客們圍觀聆聽。悠閑的人們坐在橋欄上,盡情地享受這座古橋上的藝術氣氛。
布拉格老城和古城堡
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到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筑物。如始建于1344年著名的圣維特教堂、建于1357年的伏爾塔瓦河上的圣像林立、藝術價值無與倫比的查理士大石橋、建于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查理大學以及金碧輝煌的布拉格宮和歷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石塊鋪成街道,古老的煤氣燈,許多房屋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老城區的許多街道已經顯得過于狹窄,現在只準許汽車和電車單行通行。

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群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鐘樓,盡管鐘樓的外墻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于世。每到整點,鐘上的門窗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圣像如走馬燈似的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珍品。
布拉格古城堡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圣維特大教堂了,這座教堂建筑風格同德國科隆大教堂相仿,因為他們的設計師出自一個家族。圣維特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歷經三次擴建,耗時整整1000年才具現在的規模。不同時代統治過布拉格的王室——文塞斯拉斯一世、查理四世、斐迪南一世,都安息在這里。這座哥特式的建筑,是整個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高97米,兩座尖塔直直指向天空,這里就是整個捷克的靈魂。
南波西米亞的迷人小鎮——
克魯姆洛夫
古老的克魯姆洛夫位于布拉格南部,她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初葉南波希米亞豪族維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的時候。幾百年來經過陸續擴建,成為了一個各個時代的建筑風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早在1992年, 克魯姆洛夫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克魯姆洛夫城堡建在陡峭的懸崖上,城堡的城墻上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用于槍炮射擊的洞眼,從這些洞眼往遠處眺望,古鎮被蜿蜒的伏爾塔瓦河環抱著,依然保存著它昔日的風采。河谷對岸,以城堡為中心的中世紀的古城一望無邊,令人驚嘆,城墻上的每一個洞眼都像是被鑲嵌上一個鏡框的美妙圖畫。
美輪美奐的圓形彩繪塔,是鎮上最耀眼的地標。走在街上,在小巷中就能看到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塔。這里沒有熱鬧的街市和熙攘的人群,有的只是一份悠閑,一份淡雅,一份恬靜。小鎮的屋舍大多小巧玲瓏,外墻刷著各種明快的色彩。Mini的店面無一不經過精心設計裝飾,掛著只有在夢幻童話里才能看得見的卡通招牌。當你徜徉在早幾個世紀前就鋪下的參差不齊凹凸不平的青石塊街道上,會有一種恍若停滯在中世紀的感覺,時間在這里成了永恒。
卡羅維瓦利溫泉
卡羅維瓦利溫泉位于捷克西南的波西米亞山區。相傳1358年捷克皇朝全盛時期,查理斯四世皇帝在一次獵鹿中首次發現了這里有溫泉,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開發此鎮,卡羅維瓦利就是“查理斯山谷”之意。
溫泉地處深谷密林中,遠離塵囂,秀美的峰巒與精致的歐式建筑和清澈的河水相互輝映,宛如世外桃源。這里有蜿蜒湍急的河水,市內南北走向的泰普拉河穿越而過。河兩邊的酒店、別墅大多是散發著維多利亞時代氣息的歐洲中古藝術建筑精品。這里有12個從地下2500米處出來的溫泉以及供游客取用溫泉水的造型獨特的廊柱。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擎天式熱噴泉,熱騰騰的水柱從地下2000多米噴至地面12米高,每天出水量200萬公升,白茫茫的蒸汽彌漫一室,使人如在溫熱的濃霧之中。自19世紀起,許多名人都到過這里度假。如馬克思曾三度到來,在此完成了《資本論》的初稿;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的一些篇章,也是在此完成;莫扎特曾在小鎮的新舊草地街住過;我住的當年號稱東歐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普普酒店,二樓拐角處的一塊牌子標有“音樂天才貝多芬曾在此下榻”的字樣……
后記
當轟鳴著的A320把我拖上布拉格蔚藍的天空時,匆匆一瞥的波西米亞之旅很快就這樣結束了。我把沿途的神秘與美麗、浪漫和遐想全部裝入行李,也裝入我永久的回憶中。當我再一次從舷窗俯瞰這用千年歷史描繪成的布拉格的天際線:哥特時期的單一尖塔、文藝復興時期尖塔聳入空中的弧線,和擅長運用弧線、彎形、洋蔥形等各種花樣來展現動感藝術的巴洛克時期建筑,這一切上下起伏的層次感都寫在布拉格的天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