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創新管理模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分析,提出樹立創新理念,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思維,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弘揚創新精神,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觀點。
[關鍵詞] 創新管理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
一、創新管理模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分析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3000年前商湯王響徹寰宇的創新之音。17世紀中葉,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向世界宣告:“凡不應用新良方者,必將遇到新的邪惡,因為時間是最偉大的創新者”。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第一次從經濟學角度系統地提出了創新理論,他指出創新是一種生產過程,是搶占或保持市場追求經濟效益的手段,是經濟增長的主發動機。20世紀60年代, 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將創新引入管理領域,他認為創新有兩種,一種是技術創新,另一種是管理模式創新,在經濟與社會中要創造一種新的管理機構、方式及手段,以期在資源配置中取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商業評論》中指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在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或服務活動中所具有的獨特的并能長期為用戶創造某種特殊價值的技術或技能。它不僅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更是企業創造力的綜合反映,就短期而言,公司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決定公司的競爭力,但就長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常表現為企業為顧客創造他人所不能創造的價值的能力。管理科學認為,企業是一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系統的觀點出發,運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組成要素進行“揚長避短”和“取長補短”的創新性組合,協調、優化并提升其優勢功能,創造并保持獨特而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優勢能力,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樹立創新理念,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理念的樹立是完成計劃的保證。因此,樹立創新理念,是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先決條件。
首先,企業要將樹立創新理念作為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如前所述,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一種不同于競爭對手的獨特競爭力。她的培植必須建立在企業良好的創新理念的基礎上。企業的高層領導要努力形成以企業核心競爭力統領企業的權力結構。要親自選擇核心競爭力戰略,從企業自身及環境特點出發,讓擁有高技能的人才在某一方面接受專門業務能力的培養,弘揚他們的創新意識,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培養他們成為本領域的最強者。
其次,企業需要弘揚創新文化,企業創新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企業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中外企業發展的成功實踐表明,企業創新文化蘊含的科學管理思想、開放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不斷推進管理的進步,為培植企業核心競爭力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堅持創新思維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
德魯克指出企業核心競爭力,至少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用戶價值,必須為用戶提供最佳產品與服務,在公眾中擁有崇高的價值和聲譽;二是獨特個性,企業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它就不可能為企業提供持久的優勢競爭力;三是延展性,它能為企業打開多種產品市場,提供“品牌信譽”支持。因此,核心競爭力是某企業一系列互補的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它在各項企業決策中形成,是企業具有自身獨特優勢的技術、文化和管理機制所決定的巨大的價值資本和經營實力。
迪瑞克斯和庫爾曾指出:“任何既定競爭力的競爭價值都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竭”。在企業的經營實踐中,這種觀點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對于想取得長期成功的大多數企業而言,堅持創新思維,探索競爭能力,發現新機會,創造新需要,開發新訣竅已成為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更新企業核心競爭力也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四、弘揚創新精神,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
直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弘揚創新精神,促使企業具有他人難以模仿的核心業務,有效地實現獨特的戰略能力顯得越來越必要而迫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完成:
首先,技術創新能夠產生獨特的企業技術能力,創造出具有成本優勢的好產品、好服務,形成獨特的他人難以模仿的無形資產。技術創新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其次,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維持,離不開管理模式的創新。要使管理過程更加順暢、高效,創造一種有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環境氛圍。哈默曾指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真正來源在于管理能力,管理可以將技術和生產技能轉變為企業快速適應變化的能力”。海爾公司張瑞敏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意味深長地說:“海爾目前沒有核心技術,但卻有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就是基于海爾企業文化的整合力”。海爾的整合力就是在海爾核心價值觀指導下體系化了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說通過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了把核心業務流程轉化成獨特的競爭力。
第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維持,以及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證。這些制度包括基礎設施和建設環境、可獲得的自然資源、地區專有制度稟賦、可以利用的知識和技術,以及企業的文化建設等。來自于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的參與者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關系網絡,構成了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乃至競爭力的基礎環境。形成了的企業特色使他人很難模仿。制度的創新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造出一種機制,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創新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利器手段同目標效果的關系。只有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才能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只有堅持不斷地創新,才能確保企業利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楊笑冰曹慶仁:論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培養[J].企業經濟,2003.9:66-68
[2]鄒廣文: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J].理論學習,200302:35-36
[3](美)比得斯:《創新理念全書》[M].北京: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