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零售業面臨的問題,以VMI管理策略為供應鏈構建的基礎,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信息管理為重點的零售業供應鏈管理模式。
[關鍵詞] VMI 零售業 供應鏈管理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的零售巨頭帶來了豐富的產品、服務和先進的管理與技術。同時,客戶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彈性化”,我國零售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零售業供應鏈管理面臨著信息管理落后、運行成本高和企業間協作性差的困境。而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就是要打破企業間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供應商實施庫存管理,確定庫存水平和補給,發揮供應鏈的優勢。
一、VMI及其實施意義
1.VMI的概念
VMI是以供需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共同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并不斷監督協議執行,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改進的合作性策略。VMI的理念主要體現在合作精神、契約協議、總成本原則和持續改進等方面。
2.實施VMI的重要意義
就供應商角度來說,簡化配送和結合當前存貨實施促銷,減少定貨偏差,避免缺貨。最重要的是,有效的預測使生產商能更好地安排生產計劃。零售商則能提高供貨速度,減少缺貨,實現零庫存,降低了運營費用。整體供應鏈來說,通過計算機互聯通訊可以減少數據差錯,提高供應鏈處理速度,降低運營成本;從各自角度,各方更專注于提供更優質的用戶服務,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
因此,從零售業的現實來看,良好的供應鏈管理應基于VMI構建現代信息技術網絡平臺,加強企業間合作協同,用現代信息和管理技術加強零售業供應鏈管理。
二、基于VMI的零售業供應鏈管理模式
零售業供應鏈管理問題解決的核心在于滿足客戶需求,就必須以客戶為主導,以企業間合作為前提,以信息管理為重點,以管理技術為支撐的模式下,構建了新的管理模式,如圖所示。
1.范圍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對象:以客戶為中心??蛻粜枨笫枪湽芾淼钠瘘c,客戶需求拉動著零售企業和供應企業的所有運營活動。(2)內容:以信息為核心。信息流是管理的核心,基于信息網絡、數據交換和分析能力,從事信息收集、交換、分析及存儲,供應鏈上的計劃、生產、配送和銷售與服務都在信息的推動下協調開展。(3)平臺:現代管理技術為基礎。網絡化是連接客戶和供應鏈企業的橋梁,利用Internet技術與EDI,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運營水平和與客戶間溝通能力,提高數據分析和預測判斷準確性。(4)平臺:以現代管理理念為支撐。現代管理理念和契約協議框架是實施該模式的基礎,體現了VMI和供應鏈管理的本質,同時融合企業間的文化,指導企業間戰略調整和組織轉型。
2.管理模式
該模式就在于在供應商、零售商到客戶之間建立打破企業和部門界限的管理單元,即管理模塊。可分為六個模塊:(1)計劃預測模塊:收集來自客戶端和供需企業間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需求預測數據,反饋到供應企業端,綜合生產供應能力形成決策數據,組織生產和補貨配送。(2)生產制造模塊:決策數據進入供應企業指導生產,補充庫存,來自需求信息還可以輔助研發。(3)配送補貨模塊:由供應商自動執行補貨任務,滿足零售商的產品需求,保證低庫存水平。(4)財務審計模塊:零售行業現金流量大、效率高,交易付款按定期和定量相結合,保證企業內資金流的順暢。同時對交易數量、質量和價格進行定期審計。(5)信息管理模塊:收集和管理有關客戶需求、銷售訂單、分銷日程、生產規劃、原材料采購和產品設計信息,根據需求和產品類型定制信息流,重新整合供應鏈數據,確定對合作伙伴關鍵信息的監控力度。(6)契約管理模塊:契約是明確企業間管理,劃清企業責權利的法律協議。這種協議保證了企業間的協同,尤其在出現成本和風險時。
3.實施
實踐基于VMI的供應鏈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本文從合作伙伴選擇、流程重組、信息化建設和供應鏈集成等關鍵環節加以論述。(1)合作企業選擇:供需雙方的合作基礎是戰略目標的一致,從企業戰略目標出發,結合對方企業的競爭實力、管理水平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尤其是雙方信息對接,管理模塊的兼容性。(2)流程重組:首先部門內重構可以結合供應鏈上六大模塊的設置,建立以模塊為核心單位的組織結構;企業內建立信息共享和多渠道交流的管理平臺;企業間的重組包括從物理結構和布局到物流設計、庫存轉移及節點的分布。(3)信息化建設:要形成貫穿供應鏈的分布數據庫的信息集成,集中協調不同企業的關鍵數據。首先是企業內的Intranet網絡建設,保證關鍵數據事實準確;其次是Extranet企業間網絡的建設,尤其是保證EDI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交換和共享;最終形成Internet構建的集供應、生產到配送和銷售為一體的信息網絡,實現供應鏈的分布數據庫信息集成。(4)供應鏈集成:首先企業內在優化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實施集成化計劃和控制實現資源優化的配置,要考慮同步化的需求管理。企業間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供應鏈企業和用戶集成起來;注重戰略伙伴關系管理,管理焦點從以前的面向產品轉為面向客戶,實現信息共享。
零售業供應鏈共同體必將成為一個動態網鏈,以適應市場的需要,根據共同目標,實現信息共享、信息技術集成、同步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0
[2]大衛·辛奇—利維等:供應鏈設計與管理一概念、戰略與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2
[3]侯書森等:企業供應鏈管理.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