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12月,國家為了落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針和中部崛起戰略,經國務院批準,武漢城市圈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而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對“兩型社會”的建設和中部崛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以湖北省黃岡市中小企業為例,對其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以期對我國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經濟欠發達地區 湖北黃岡市 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實證研究
一、黃岡市中小企業發展狀況簡介
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京九鐵路中段,與武漢市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承東啟西、貫南通北的紐帶和橋梁,現有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人口730萬人。黃岡市是一個革命老區,至今仍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據統計,2006年其人均GDP不足1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7000元。根據國家經貿委、計委、財政部、統計局在2003年1月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相關標準,截止2006年12月,黃岡市中小企業總共有118136戶,從業人員近100萬人,中小企業已成為黃岡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經濟環境日益國際化、市場化,黃岡市中小企業的理財環境日趨復雜化、多變化,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與日俱增,其中小企業除了具有中小企業的一般特征外,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黃岡市中小企業還具有以下特征:
1.企業市場競爭實力不強。黃岡市中小企業大多以資源為導向,利用本地區豐富的較為廉價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進行生產,技術設備較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低下,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名牌產品很少,企業競爭實力不強,難以抵御各種經濟風險的沖擊。例如自2006年以來由于能源等主要工業原料(燃料)材料、運輸價格持續上漲,加上國家貨款利率上調,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使許多本來底子就很薄的黃岡市中小企業難以承受,很多中小企業因此而發生了較為嚴重的虧損。
2.資金和部分要素嚴重緊缺。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黃岡市社會資金不充裕,資金的匱乏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一方面企業發展缺少自有資金,內源融資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本地金融市場欠發達、社會信用擔保機構不完善、企業之間沒有建立起多種融資模式等原因導致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賴于向金融機構融資,如當地某一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占其負債總額的56.95%。由于受到資金的制約,許多市場十分看好的重點中小企業,因此失去大量的訂單,延緩了項目建設進程,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擴張效應。另外由于地方經濟相對滯后,造成大量技術工人外流,部分行業、尤其是紡織行業的勞動用工十分緊張,許多企業設備閑置,很難實現全員全臺開工。同時,企業創辦或擴展規模所需土地,不僅難以征到,而且手續復雜、費用偏高,也成為當前制約黃岡市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大門檻。
二、黃岡市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所謂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據調查發現導致黃岡市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影響因素諸多,既有企業外部宏觀影響因素,也有企業內部微觀原因。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地方經濟欠發達導致企業融資困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黃岡市政府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及建立了相關的信用擔保體系,但由于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中小企業眾多,因此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黃岡市的金融機構考慮到風險及成本等因素,普遍實行“系統大戶”戰略,只注重對大企業、大客戶和壟斷行業的爭奪,貸大不貸小,新增貸款絕大部分都投向了電信、電力、煙草、石油、公路等部門和少數骨干企業及基礎設施項目,忽視甚至放棄對一般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許多中小企業外源融資非常困難,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有時甚至導致企業喪失良好的發展機會。
2.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首先,黃岡市的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大多數企業的年營業額不超過500萬人民幣,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因此這些企業很難在現階段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用規模優勢來獲得可觀的利潤,在沒有充分利潤的保證下,加之外源融資又比較困難,這就使得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比較大。其次,黃岡市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等原因,往往只側重于某一項產品或業務,實行的是“點模式”的發展策略,很少多元化經營,這樣就使其經營風險相對集中。正是由于黃岡市的中小企業受到經營模式及資金的制約,其自身抗擊風險的能力非常差,正如前述特征中描述的一旦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就會引發其財務風險。
3.管理不規范、風險意識淡薄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發生頻率較高。首先,黃岡市中小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大多數企業仍為“家族企業”,“家長式管理”, 獨斷式的家長作風常常會使一些財務決策成為致命性的失誤,特別是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投資決策過程中,由于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其次,由于管理不規范,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責任權利劃分不清,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由此也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另外,企業的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風險意識淡薄,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會計核算體系,在進行財務決策時缺乏科學性,僅憑主觀臆斷。這些都直接影響了黃岡市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實力,降低了企業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黃岡市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回避的,黃岡市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范或減少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以促進其健康有序地發展。
1.加快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由于經濟欠發達,黃岡市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首當其沖表現為融資風險,一是融通資金的渠道少,二是可供融通資金的數量少,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而要減少這種風險的發生,筆者認為黃岡市政府應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同時還應出臺相應政策多方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黃岡市金融機構應明確市場定位,建立一套適合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辦法,選擇一些產權清晰、內部管理機制完善、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作為支持對象,創新貸款發放方式,等等。中小企業若能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就能有效規避和減少其財務風險的發生。
2.強化科學管理,理順中小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企業降低財務風險,關鍵要看管理是否適應現代化的競爭需要。若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會提高,那么財務風險自然就會降低了。若管理跟不上,僅僅依賴外部環境的改變,是很難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厄運的。為此,黃岡市中小企業應理順內部各種財務關系,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職責,并賦予其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在利益分配方面,應兼顧中小企業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清晰明了。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從而有效地提高中小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
3.建立健全財務體系,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黃岡市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很多企業還不成熟,財務管理非常薄弱,因此,為了防范財務風險,首先應完善財務制度,健全會計信息系統,使其為管理者提供的財務信息是準確、真實的,否則錯誤的會計信息會導致錯誤的決策產生,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其次是應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科學有效地開展財務管理活動,如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從而可以避免財務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在投資時應采取穩健的投資策略,逐步做大做強企業,提高企業對外部經濟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融資時應選擇合適的籌資方式,合理安排資金結構,適度負債,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等等。
4.加強風險意識,逐步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黃岡市地處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其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都比較淡薄,為了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應加強對財務人員風險意識的教育和培養,使其具有較為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能及時地發現和估計潛在的財務風險,并能對具體環境下的風險做出判斷和提出解決方案;另外,黃岡市中小企業應逐步建立實時、全面、動態的財務預警系統,對財務管理實施全過程監控,一旦發現某種異常征兆及時采取應變措施,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