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強對體育科技創新的評價是提高國家體育科技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究竟進步了多少,發展程度如何,卻鮮有完整的量化評價。本文結合我國的國情及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參照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構建了衡量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的指標體系,并闡述了對其進行客觀評價的量化方法。
[關鍵詞] 體育科技 創新指標 評價方法
21世紀是創新經濟的時代,新技術、新發展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周期大大縮短,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大大增加。因此,任何一個國家想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加大科技發展力度,積極構建國家創新體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全民族的共識。科技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加強對科技項目和目標的監督與評估,是提高國家科技資源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究竟進步了多少,發展程度如何,卻鮮有完整的量化評價。本文結合我國的國情及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參照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揭示分析體育科技各主要相關系統領域發展的規律性,為體育事業的科學決策服務,構建了衡量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的指標體系,并闡述了對其進行客觀評價的量化方法。
一、體育科技創新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設計體育科技創新指標體系應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綜合性原則。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是從經濟、社會、人口、環境等多個方面去考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正因為其有復雜性和綜合性,指標體系是否全面,層次結構是否清晰合理,直接關系到評估質量的好壞。因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應盡量能夠完整、全面地體現體育科技創新的實際情況。
2.科學性原則。依據體育科學和經濟學為理論基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科學性是建立指標體系的生命所在,任何缺乏科學性的指標體系都是毫無意義的。
3.客觀性原則。考慮現階段體育創新的實際情況,并與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統計標準銜接,系統、準確的反映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的客觀情況,克服因人而異的主觀因素影響。
4.可比性原則。選擇指標時,應當借鑒國家通行的統計標準和規范并與之銜接,能夠比較分析。
5.實用性原則。評價指標要緊緊圍繞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戰略和決策需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
6.可操作性原則。設置的指標體系應盡量采用易于獲取數據的指標,以便使選用指標容易進行量化研究,進而提高指標在實際應用中的可操作性。
二、體育科技創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根據體育科技的特點及設計指標應遵循的原則,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我們沒有單純的從創新績效來衡量體育科技創新能力,而是設計了三個一級指標,即創新潛能、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
1.創新潛能。創新潛能是指能夠為體育科技提供創新的主體。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的發展,起步階段應該建立在創新主體的培養和扶持上。將創新潛能作為整個體育科技自主創新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之一,在其下面分設3個二級指標,分別是基礎創新、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
“基礎創新”主要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我們選取了幾個能夠代表原始創新能力的指標構成其三級指標,即:重點實驗室數、國家重點學科數、高校科研機構數、承擔國家科技項目數。
“技術創新”則包括了二個方面:一是具有科技自主創新的企業比例;二是企業內部對科技自主創新的資源配置比例。“社會創新”主要測評體育科技人才在全國高科技人才的儲備狀況。
2.創新環境。創新環境是指整個社會營造有利于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環境,實際包括政府層面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同時也包括社會團體和社會氛圍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創新環境”相對于“創新潛能”更突出創新氛圍在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的影響。我們共設立了三個二級指標對其進行測評。即:創新政策、科技投入、技術獲取。
“創新政策”主要反映政府對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的政策扶持,它側重于政府層面的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環境。
“科技投入”主要反映社會和企業對體育科技的自主創新的經費和科技人員扶持力度。它包括科技創新經費和人員比例。
“技術獲取”主要反映體育對已有科學技術的吸取和借鑒能力,它側重于測評體育的技術基礎。體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3.創新績效。創新績效是體育科技創新能力最直接的體現,也是提升創新潛能和創新環境的最終目的,基于“創新績效”指標的重要性,我們賦予它較高的權重,并且采用了四個二級指標對其進行測評。即:產品創新、知識產權、科技進步和成果獎勵。
“產品創新”指企業自主創新成果所帶來的利潤和社會收益。擁有強大科研能力和銷售能力的企業是體育產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最直接的體現。
“知識產權”指體育組織和個人擁有的注冊產權數目,它體現整個體育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自有權。
“科技進步”指從事體育產業的企業采用新技術后獲得的超高利潤和對社會資源及環境的貢獻,它體現為技術創新的經濟價值。
“成果獎勵”側重于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術研究成果,它體現體育理論創新在全國的地位。
三、體育科技創新指標的評價方法
體育科技創新指標在設計評價方法和進行權數設定時,我們本著以下原則:一是能夠盡量減少獲取數據的環節,最直接獲得,增加數據的真實性。二是評價方法的成本不能過高,因此更多的辦法體現在數據由各個組織上報。三是不同的指標能夠體現不同程度的創新能力。根據指標各自體現的程度,賦予權數。
理論界關于創新評估的評價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方向評價法,類似于現在開展的社會發展水平評估,即對各個指標確定發展方向,并計算單項指數、再綜合加權、確定創新發展的基本趨勢。
第二種是目標評價法。對各個指標設置目標值,然后在各年度對照目標值逐項進行比對,判斷體育科技創新的進展程度。目標評價法操作簡單,但是確定目標值的難度較大。
在針對體育科技創新評價上,我們采用方向評價法為主,輔之以目標評價法,即主要通過創新指數的高低來反映科技創新能力的變化。
1.權重確定方法。指標體系的運用,最終需要指數的確定和比較。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和完善,主要體現在指數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如何,指數數值的科學性依賴于兩個方面,一是:指標體系是否全面和客觀,二是指標權重的實際是否合理,在指數的最終確定上,我們著重設計指標的權重。指標體系權重的設計分為兩種類型。
(1)分級權重設定法。這種權重的設置根據指標的分類等級逐級設定,每一級別的權重總值為1(或100%)。如果采用分級權重設定法,體育科技自主創新指標體系權重首先需要設定3個一級指標的各自權重(創新潛能、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三者的權重總值為1(100%)同樣一級指標的創新潛能下面的3個2級指標權重總值為1(100%)。
分級權重設定法突出了整個指標體系,指標級別的分類的對最終指數影響較大。
(2)指標點權重設定法。這種權重設定方法將整個指標體系的3級指標(指標點)作為一個整體,不考慮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權重設計。三級指標(指標點)的權重總值為1(100%)。
指標點權重設立法側重于指標點各自的權重設置,要求在賦予指標權重時,對指標點有一個綜合性的把握。兩種指標權重設置法采用不同的思路,各有利弊。分級權重設定法突出指標體系,將整個指標的分類也納入權重的設計,是一種更為綜合的權重設置法,對第一權重的賦予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指標體系設計已經成熟,采用分級權重設定法更為科學。指標點權重設定法,突出指標點的權重,而沒有將指標分類考慮在內。我們在選擇指標權重設置類型時,選擇了指標點權重設置法,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首先,指標點權重設定法有利于指標體系和權重的修改和完善。我國在科技創新及其評價指標設計上,尚處于探索階段,體育科技創新指標體系的設計需要隨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運用逐步進行完善,指標點權重設定法,在指標體系和權重修改的過程中,不會引起較大的變動,有利于指標體系的延續和逐步完善。
其次,指標點權重設定法有利于專家采用德爾菲法對指標體系進行賦權,通過不同專家權重體系的比較,可以采取平均數法獲得一個平均的權重體系。
基于以上考慮,采用指標點權重設定法將有關專家平均權重作為指標權重。
2.指數確定法。在體育科技自主創新的指數表達上,我們采用了相對指標的形式,創新指數計算方法為:
綜合指數的確定采取了“平均數指數法”的原理,其計算程序和過程是:先計算單項指標的指數,再將單項指數(或分類指數)加權平均。計算公式為:
其中k為綜合指數,ii為基指標數值,i0為報告期數值,w為權重。
創新潛能,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的指數同樣采取綜合指數計算方法。
3.主成分分析法。這種方法是通過計算各個候選指標在各個樣本之間的相對差距,以此作為指標選擇的依據,將各個樣本之間具有相對較大差距的那些指標抽取出來,作為構建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的元素,而將樣本之間差距不大的那些指標加以排除,從而構建一個綜合評價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