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論述了知識產權制度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其次對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知識產權保護 技術創新 企業
創新是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靈魂,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技術創新是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將發明轉化為商品并首次實現其商業價值的動態過程,它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內在源泉。但企業的技術創新過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與專利技術、商業秘密、商標等知識產權聯系緊密。知識產權保護是技術創新的前提和根本保證,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沒有創新,因為沒有保護就失去了創新的利潤,也就失去創新的動力。知識產權制度正逐步成為知識經濟運行的基本要素和重要保證,成為推動和保護技術創新的法律制度和有效機制。
一、知識產權制度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1.知識產權制度是技術創新最有效的動力
近200多年的科技、經濟發展史和各國的經驗都表明,知識產權制度正是一種通行的有效的激勵機制。它利用法律和經濟的手段,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使發明人在一定期限內對其技術創新成果享有專用權。他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使用該發明,從而使發明者能夠通過自己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來回收發明的投入,并在技術創新市場化之后進一步獲得超額價值。這就如同“給天才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這些激勵機制從根本上調動了科技人員從事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成為技術創新的有效動力。
2.知識產權制度是技術創新的法律保障
知識產權制度既構成了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內容,又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法律保障。各國的專利法都對專利的申請,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準,專利權的期限、終止和無效,專利的實施與許可等作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這些規定為技術創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同時,對于違反知識產權法的行為,各國政府都通過行政的或司法的方式予以懲處。
3.知識產權制度確立了技術創新活動的運行規則
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是鼓勵建立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公平競爭,它通過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建立了公平競爭的規則。這些規定猶如體育比賽的規則,所有參加競賽的人都是必須遵守的。只有依靠知識產權制度去規范經濟市場,鼓勵、支持和保護正當的競爭,反對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才能有效地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
4.知識產權制度有助于加速技術創新的步伐
知識產權制度不僅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有效的法律保證,同時為合理配置技術創新資源,正確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向和途徑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從而加快技術創新的腳步。技術創新人員可以通過專利檢索,選擇正確的技術創新的方向和途徑,有效地配置技術創新資源,提高技術創新的起點和水平,避免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從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展最新的技術和產品。
5.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技術創新的產業化
知識產權制度規定了發明專利權人有長達20年的保護期限,在此時間內排除非法競爭,使得專利技術的實施比實施其他技術更為有利,專利發明人可以自己開辦公司,或者帶著自己的專利走向工礦企業,有償轉讓他人實施自己的專利技術,這樣逐漸形成了一批以專利技術為支柱的新興產業。
二、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
1.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我國不少企業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一方面不注重自身智力成果的保護,企業在技術創新的初始、實施、應用階段無完整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措施,大量的科技成果因沒有及時申請專利保護而使知識產權流失;另一方面則表現為不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以至知識產權糾紛時有發生,這里有惡意的明知故犯,但更多的是因無知釀成的后果。
2.創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識產權缺乏
多年來,一些企業在技術上一直依賴進口,實施“買進”戰略,結果是“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缺乏在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創新能力。企業的專利申請主要是科技含量較少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相當一部分創新性不強,質量不高,授權比例較低,原發性創新成果缺乏。
3.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
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足,包括對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的設置、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投入。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處于松散狀況,知識產權管理無制度、無機構、無經費的現象嚴重,知識產權管理不能有效地貫穿于企業科研、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更談不上靈活地運用知識產權戰略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4.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同步性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發展迅速,立法速度快,保護水平高,已得到世界的公認。但是,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新技術、新知識會不斷涌現,知識產權的新類別也相繼出現,要求現代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日益多元化。然而,知識產權法律超前發展,與我國企業技術力量、經濟實力不相適應,大量技術創新成果不符合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
三、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1.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我們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加強對企業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增強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公司內部開設知識產權及相關法律課程,對員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使其盡快熟悉和掌握專利法、商標法等知識產權法律,樹立產權意識,懂得如何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2.努力獲取企業自主知識產權
企業為了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提高創新質量和創新效率,使創新成果符合有關規定。現代社會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得更不能離開人才。不充分重視人才,不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就不可能進行技術創新。知識產權把智力創造成果和商業標志轉化為商品,并確定了如何分配利益的標準。從性質上講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一種財產權利。因此,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就必須利用知識產權機制,獎勵技術創新人。
3.鼓勵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現代企業最主要的資產已并非廠房和設備,而是研究開發成果以及知名的商標、商譽等知識財產。它們是企業獲得高額利潤的源泉,是企業在競爭中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一個科學的管理機構,負責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策略,監督制度的實施,保證企業知識產權工作落到實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須與企業產業特點及公司規模相協調,如大型企業宜采取集權式管理模式、中型企業宜采用網絡式管理模式、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采取點面結合的模式。
4.鼓勵企業引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知識產權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業務,高新技術企業應根據其規模、經營性質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引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為企業管理知識產權事務。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可以為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網絡化的知識產權信息系統, 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知識產權情報信息,監視與企業有關的國內外專利申請動向。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各個階段進行全面的知識產權檢索和檢驗,以防止盲目開發,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5.制定切實可行的知識產權戰略
知識產權戰略是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和知識產權資源,為獲取競爭優勢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促進科技創新活動,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支撐。我國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方面應注意考慮以下幾方面: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培養高素質知識產權人才;加快建設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積極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大力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產業化;建立實時高效的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積極爭取對我國經濟發展最有利的國際知識產權環境; 加強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戴強: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互動性研究[J].技術經濟,2006(8)
[2]袁曉東戚昌文:利用知識產權 促進技術創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8)
[3]吳禮杰: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