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四川300多名企業職工為樣本,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員工心理所有權和員工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主要發現:心理所有權對員工關聯績效有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 心理所有權 關聯績效 工作奉獻 人際促進
一、問題的提出
心理所有權是近年來比較熱的一個研究課題,已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指出心理所有權是員工態度和行為的有效預測因子。在員工態度和員工行為中,關聯績效是很重要的一類變量,但現在還沒有實證研究探討心理所有權和關聯績效的關系。不過,現有研究表明心理所有權對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和角色外行為有顯著的影響,而組織公民行為和角色外行為十分相近,類似于Borman Motowidlo (1993)提出的關聯績效。由此,我們可以假設:心理所有權對關聯績效有影響。本文試圖在中國環境下,檢驗該假設是否成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四川省內兩家大型國有制造類企業進行測試。共發放問卷450份,得到有效問卷384份,有效回收率為85.33%。其中男性被試55.7%,女性被試44.3%,分布情況基本均衡。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23.0%,31歲~40歲的46.1%,41歲~50歲的25.1%, 51歲以上的5.8%。從受教育程度來看,以高中或中專及大專段居多,各占39.4%、35.4%,其次是本科,占20.7%。一般員工占80.1%,基層主管占16.2%。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樣本為未婚樣本的4倍左右,所占比例分別為79.8%和20.2%。工作年限在5年及以下的為23.7%,10年~20年的為39.0%,20年以上的占37.3%。
2.量表設計
心理所有權量表采用Pierce, J. L., Van Dyne, L. and Cummings, L. L. (1992)設計的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93。
關聯績效量表采用James R. Van Scotter 和Stephan J. Motowidlo(1996)所用的問卷,分別測試人際促進和工作奉獻這兩個維度。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是0.89和0.93。
可見,上述量表以及各個維度的信度都達到了可接受的范圍(α>0.7),證明該量表在本文的實證環境下是具備可信度的。
三、結果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使用統計軟件SPSS12.0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經過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年齡、工作年限對關聯績效影響顯著,其他人口統計學變量對關聯績效的影響不顯著。
2.相關分析
表格1中列出心理所有權與關聯績效二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
*在p < 0. 0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在p < 0. 0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可以看到,心理所有權與工作奉獻和人際促進顯著正相關。
3.回歸結果分析
以關聯績效的二個維度為因變量,心理所有權作為自變量,構建二個回歸方程,其標準化系數見表格2。
aPredictors: (Constant), 心理所有權
bDependent Variable: 工作奉獻、人際促進
從表2可以看出:心理所有權對關聯績效的兩個維度有顯著的解釋能力,且達到了P<0.001的顯著性水平。從回歸系數來看,心理所有權對人際促進的影響大于對工作奉獻的影響。且各F值均在0.05水平下顯著,表明自變量心理所有權與因變量工作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的效果很好。結果顯示,員工的心理所有權水平越高,其關聯績效就越好,不論是工作奉獻方面,還是人際促進方面。
4.討論及本研究的局限
在本研究中,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因果關系分析,可以看到心理所有權和工作奉獻、人際促進的關系是顯著正相關的,且回歸系數很顯著,這說明,心理所有權能很好的預測員工的關聯績效,較高的心理所有權程度能提高員工的關聯績效。采取適當的管理方式,構建有利于提高心理所有權的企業環境,會促進員工關聯績效的增長,進而提高組織績效。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是方便抽樣,僅在四川地區同行業中的數家企業進行了取樣,對樣本的限制比較大。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對企業進行跨行業、跨地區的抽樣調查,以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
本研究實證了心理所有權和關聯績效間的關系,這一點在學術研究中還未得到其他研究的證實,以后的研究應該更加深入。
此外,心理所有權的量表是采用的國外量表,因此在對題項的理解上可能對國內調查對象產生一些偏差,因此該問卷的本土化應是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WC Borman, SJ Motowidlo.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J].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1993(6)
[2]Dyne L V, Pierce J L.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feelingsof possession: Three field studies predicting employee attitude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4.
[3]Vandewalle D, VanDyne L, Kostova T.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ts consequence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1995
[4]JR Van Scotter, SJ Motowidlo, TC Cross. Effects of task performance and contextual performance on systemic reward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