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用地不足、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矛盾和問題相繼出現,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如何開發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服務社會?如何緊跟城市建設步伐,尋求能夠加強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良性機制?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問題。
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面臨的新機遇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整個城市的合力促成,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需要方方面面的關心支持,更需要一個能夠推動城市建設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必須看到,在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是城市化進程加快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重要機遇。我國經濟正處在新一輪增長期的上升期,隨著宏觀調控和一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國家宏觀經濟將保持一個平衡、較快增長的基本態勢。巨大的城市發展潛力將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二是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要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人居環境、生活環境、公共設施等方面越來越重視。追求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對于解決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要求非常迫切,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許多新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的工作思路。
三是各級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許多領導親自過問,提供政策和法規支持,全社會也非常關注,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
更新觀念,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擺上重要日程
一是要確立資源觀念。地下空間同地上一樣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對城市發展十分寶貴。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對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開發。特別是由于國家目前對土地實行嚴格管理“有償出讓”,而地下空間可無償使用。因此我們必須用活政策,在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上挖潛力、求效益。
二是要確立結合的觀念。開發地下空間解決停車難和人防工程相結合是一件優勢互補、一舉兩得的好事,可以大有作為。它不僅有戰備效益,社會效益,而且有經濟效益;不僅有長遠利益,而且有眼前利益;不僅能提升城市配套水平,而且能大大增強城市防護功能。既能造福于人民,又能推動城市化進程。
三是確立配套觀念。地下車庫是城市建設的重要配套設施。它和電力、電信、供水等配套設施一樣重要。我們揚中正處在大開放、大發展、大提升時期,只有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解決停車難,才能和城市發展相適應、相配套、相同步。
積極行動,加快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工作
我市在率先基本達到全面小康水平后又提出了奮力開啟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目標。與之相適應,我市的城市水平也將大大提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也必將出現新的高潮。但是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是一個漫長的推進過程,有一個時間先后、推進方式、規模水平和投資大小上的取舍和選擇。為此從現在起,我們要把這一任務列入我市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去,制定出我市地下空間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
一是成立工作班子。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編制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戰略意圖,補充完善城市功能,綜合協調城市資源、能源環境、交通等問題的要求,同時也是合理開發和保護地下空間資源,引導城市地下空間科學合理有序利用的要求。編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需要多部門配合,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具有規劃編制資質的技術單位來編制。
二是細化落實責任。工作分為計劃制定和現狀調研、初步方案匯報、組織論證和修改審定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有具體的時間日程表或進程安排。
三是科學編制規劃。規劃編制應加強科學指導,注重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提升城市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確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模、功能定位、空間結構、布局和形態;確定近期地下空間開發的重點區域,重點區域的主要功能、布局形態和開發模式,地下空間發展和利用與人防工程的相互關系及綜合利用等。
量力而行,力爭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重點突破
開發地下空間,既有緊迫性,也有科學性。要根據我市人口密度高、車輛增長快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快的特點作統一部署,分層實施。
在住宅小區,凡新建住宅小區必須按一定規定比例建地下停車庫,并按總建筑面積的2-4%建防空地下室,平時用作停車庫。積極提倡利用住宅小區綠地廣場地下空間建造大體量的停車庫。
在鬧市區,凡在該地段進行舊房改造,必須規劃建設地下停車庫,特別是新建市民廣場和大面積綠化工程應結合人防工程,建成一兩個具有較高標準的地下停車庫。
在開發區,由于開發區是老城區的延伸,是新城區的載體。因此,在注重道路和基礎配套設施高起點規劃設計的同時,要注重停車庫(場)建設,凡新建行政辦公樓、企業工廠、住宅小區、商場市場、教育文化、商業賓館等都必須按國家規定建造防空地下室和規范的地下停車庫(場)。
同時在完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機制上,要加強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及經濟建設相結合的研究,保證在法律層面上是合法的,在技術層面上是科學可靠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多贏的。要通過政策調控和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開發者和投資者在拓展城市多維空間上發展,給社會和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活經營空間,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揚中市人防辦主任、民防局局長、《金山》雜志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