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物流現已成為各方投資的熱點,許多企業動輒數億的投資不斷投向醫藥物流業,中國又迎來了新一輪的醫藥投資熱。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醫藥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率,已成為各方投資者發展醫藥物流的“軟肋”,如何打破醫藥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短板”已成為醫藥物流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透析醫藥物流信息化
經過長期的發展,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并繼續朝著競爭白熱化、市場微利化的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國內不少企業都認識到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對自身供應鏈的整體優化將有助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但是,由于目前中國醫藥流通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最大的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04的銷售額也僅100億人民幣),在醫藥流通業的供應鏈中能真正作為核心的企業并不多。所以,現階段雖然國內有不少“大中型”醫藥企業開始整合自身的物流體系,走上信息化之路。但是,大多數都將重點擺在了對供應鏈中自身這一單一環節的優化上,真正做到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實現供應鏈整體協同發展的企業幾乎沒有。
另外,由于醫藥物流信息化的投資巨大,往往伴隨著企業的戰略變革和物流體系的重新組建,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財力、時間和人員精力,成功與否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目前中國醫藥物流信息化建設工作離不開政府層面的支持,而且也只有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嘗試,占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信息化之路基本上還處于空白階段。雖然風險巨大,但是中國已經開始醫藥物流信息化的企業在投入上卻是“大手筆”,往往投入數千萬甚至上億人民幣來建立物流中心和信息系統,而且都把注意力擺在了為社會提供第三方醫藥物流服務上面,這就造成嚴重的重復建設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內中國的醫藥物流市場將會是一個上演兼并和重組大戲的時期。
識破和制止暗箱操作
在醫藥物流信息化管理中常見的“暗箱操作”現象是項目建設招投標的不公開透明和建設過程中的一些隱性問題。其實這種問題是很常見的,但它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項目管理的問題。對于項目建設招投標的客觀公正,一方面需要政策法規的健全、有效,但更關鍵的還是企業自身對項目的嚴謹把握。
由于醫藥物流信息投資巨大,我們可以通過法規規定投資達到一定規模的信息化項目必須在政府部門的組織下進行招投標。更關鍵的是,評標委員會的專家在組成上就應該公正、客觀、科學,比如評標會有7個評委,政府部門邀請的專家評委可能會有5個,來自企業本身的評委只能有兩個,等權重打分,這樣就可以做到了評標的相對公正,盡可能地防止企業的暗箱操作。在招標會結束后,所有的打分評標資料全部密封保存,然后再統一進行公開評判,整個招標過程力爭正式而規范。
另外,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無論是信息系統的開發還是物流體系的構建,應該保證咨詢團隊工作的相對獨立,不能因為企業集團內部的某些利益不平衡問題而導致項目工作偏離了科學、獨立的軌道,成為企業內部“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所以我們要強調,避免醫藥物流信息化管理中的暗箱操作問題,關鍵還在于建設企業自身對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和認識。
減少和控制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在任何一條供應鏈中都存在,主要是因為在實際業務中,從零售終端到生產環節的信息是發散式、擴大式傳播的,這就導致了信息的失真,從而造成生產計劃被擴大,最終導致供大于需的現象和供應鏈中各環節企業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就在于實現對供應鏈中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
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醫藥物流的供應鏈往往是以醫藥流通企業為核心,信息化也是緊緊圍繞醫藥流通企業建設的。那么,要真正實現靠信息化手段來控制和降低牛鞭效應,首先就需要醫藥流通企業的信息系統和上游醫藥生產企業、下游醫藥銷售客戶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這樣,醫藥生產企業就可以從信息系統中根據藥品、器械的實際銷量、庫存數量和客戶的訂單做到“以銷定產”。而針對醫院,通常的做法是由醫藥流通企業的專業物流隊伍,對醫院的藥房實現托管,醫院藥房的藥品進銷存等都由醫藥流通企業的物流部門直接負責。這樣做不僅可以降低藥品的價格,讓利于患者,而且有助于醫院藥品的銷量進入信息系統,納入供應鏈中。可以講,只要可以有效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對控制牛鞭效應是很有幫助的。
應該講,目前中國的醫藥信息化建設項目對控制醫藥行業的牛鞭效應、降低物流成本是有好處的。但是,并不能就此說明可以很好地解決信息失真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醫藥行業的確還存在著“多、小、散、亂”的問題。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藥品批發企業1.65萬家,零售企業近14萬家,全國零售藥店總數12萬家、藥品生產企業6300多家,這些企業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醫藥企業,這些企業的物流信息化建設基本處于空白。而中國醫藥物流雖然比較“火暴”,但真正進行企業全流域信息化建設和物流整合的主要是以上海醫藥、北京醫藥、南京醫藥等為代表的國內大型醫藥流通企業,而這些企業的銷售額占市場總份額卻是很小的,其成本的降低還不能起到明顯降低全行業醫藥流通成本的作用。不僅如此,中國目前醫藥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圍繞流通企業進行的,同一生產企業面臨著不同的供應鏈,再加上缺乏全行業的醫藥物流標準,所以現階段的信息化建設還不能做到控制整個行業的牛鞭效應問題。
規避時空效應,提高作業效率
在市場反應越來越靈敏的今天,希望利用信息系統就可以改善醫藥物流的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是不現實的。醫藥流通企業要及時把握市場的變化,除了要有適用的軟件,還需要在企業集團全流域建設好與之配套的物流體系。
醫藥物流要很好地解決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需要強壯完善的信息系統和全流域柔性的物流體系共同發揮作用。信息系統不但可以實時動態地查詢到集團內部各地的銷售情況,而且可以針對市場需求及時下達調撥指令,要求對藥品在不同地區之間實現支援銷售;而完善柔性的物流體系才可以很好地實現這種緊急指令,用強大的配送能力來實現對緊急訂單的支撐。這就提示我們,發展中的醫藥流通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做好自身物流資源的整合工作,才能滿足企業跨地域發展的需要。
就從事醫藥物流信息化工作的經驗來看,信息化帶來成本的降低只是其中的一個作用,更關鍵的則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和物流整合,實現作業效率的提高,滿足客戶越來越高的服務要求。
信息系統降低醫藥物流的流通成本,首先是通過作業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其次是由于準確性的提高降低了作業的差錯率,管理成本得以降低。
建高效信息化平臺促發展契機
建立一個高效的醫藥物流信息化平臺,關鍵還是要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目標,選擇適用的技術而不是最先進的技術、實現全流域資源的整合而不是單純建立一個信息中心就可以了事的。醫藥物流的信息化建設,一定要落實到企業的每一個人身上,要從優化企業的基本作業流程入手,通過作業效率的提高來體現物流信息化平臺的高效。無論是采用分布式的信息系統還是集中式的信息系統,要從滿足企業的實際狀況入手。
醫藥物流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實施。在軟件開發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協調技術和需求之間的差異,能夠通過管理來規范習慣性問題,并盡力在技術上回避,這不但有助于信息化項目的成功,更有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規范化。
醫藥物流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涉及到醫藥物流企業的方方面面,更多的需要醫藥物流企業規范自身的管理流程,這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契機。另外,通過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改變企業全體職員的思想觀念,可以極大地使大家認識到現代化管理技術和企業發展趨勢,能夠極好地提高人員的素質。可以講,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對醫藥物流企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