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杰起于草莽正成為商界新的風向標。
歷史上,一代英豪人物劉邦和朱元璋都出身微寒,典型的泥巴腿子,沒有讀過什么書。其余的小朝代開國君主,出身草民的更是數不勝數,南朝宋的開國君主劉裕是貧農出身,后趙石勒是別人家的奴隸。“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多少英雄豪杰起于草莽之間。
嚴格講,在世界范圍的歷史上,也有無數“老粗”干出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一個如此有智慧的人,更是大字不識一個。而在很多知識型事業領域,也有很多“老粗”出身的人,發明家愛迪生就沒有讀過什么書,大文豪高爾基,也是小學水平不到。
而在企業界,似乎也是如此,杭州的《都市快報》曾經對浙江的知名富豪作過調查,結果發現,在浙江商人中,出身“草根”的占絕大多數。
事實上,出身草根而成功的商人并不僅僅是浙商,中國目前活躍的民營企業家創業的時候都是沒有讀過什么書的“老粗”,而在國外,情況也大致如此。美國《福布斯》雜志最新評出400名富豪中,就有58人沒有上過大學或者中途輟學。
半瓶醋最酸
令人深思的是,在社會領域有一個關于遠見與短見的問題:富有遠見的人反不如只顧眼前的人。不讀書人的人比讀書的人更有成就,也基于類似的道理。由于讀書過多,形成了種種教條,反失去對于社會的最原始感知。
許多年前,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在2000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曾經震驚世界,引起了廣泛反思考,在那次演講中,埃里森以他自己和比爾#8226;蓋茨為例,認為退學生比完成學業的人更有出息。因為,那些規規矩矩的學生,已經有了“內置的帽子”,靈性之光被太多的書本教條所蒙蔽,他勸那些還在校的學生“收拾東西,帶著點子,開始退學”。以致于保安不得不把他轟下講臺。
應該說,世界永遠不可全知。世界的不可知性,決定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讀書過多,往往容易產生理想化的傾向,造成對于現實嚴峻性的忽視,也缺少足夠的混世的手段與謀略。俗話說,半瓶醋最酸,就是這個道理。
先到為君,后到為臣
通常,時光不可逆轉,機會如流星,稍縱即逝。等你寒窗苦讀十年的時候,別人已經成為一方霸王,等你再出山,別人都已占據了天下要津。正所謂“先到為君,后到為臣”。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等做好一切準備,再去謀劃未來,但是,事實上,時勢的發展,往往逼迫我們在沒有做好完全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上陣。很多企業家的經歷都是如此,都是邊創業邊完善。如果等什么都準備好了,創業的機會也就沒有了,機會永遠不等人。
除了先機已被人占領外,秀才造反不成,還在于顧慮太多。而商業卻不需要太多論證,富有膽魄,勇于行動,也許比滿腹經綸更重要。有一個關于老鼠的笑話,說的是一只老鼠很害怕貓,整天戰戰兢兢,上帝看它可憐,就把它變成貓,結果它看到狗又害怕,狗可比貓還兇,于是上帝把它變成狼,結果它又害怕老虎,最后,上帝把它變成老虎,它卻仍然害怕,還有獵人的槍呢。
所以說,秀才造反,有時候就如老鼠,總以為要做好一切準備才可以上馬,卻缺乏揭竿而起的魄力與膽識,等戰戰兢兢地揭竿子,天下已被早來人給瓜分了。
努力無法替代天賦
太多時候天才不可替代。其實人生在世,是存在著天賦上的差異的,而且有時候這個差異會非常顯著。在各行各業,所謂的頂級高手,都具有一種不可學習和復制的“感覺”。
黃光裕沒讀過什么書,但是,他卻有非常高的商業天分。“香港殼王”詹培忠曾經教過黃光裕資本運作,結果他發現,黃光裕這個“門外漢“竟然亂拳打死老師傅,詹贊揚黃在商業上出色的悟性與天賦,“他(黃)雖然不懂資本市場的事情,但什么事情我只要跟他說一遍,他就完全懂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商業需要知識,也需要直覺。甚至有時候,一個人的商業直覺比知識更重要。毛澤東沒有上過正規軍校,但是卻不影響他成為出色軍事家和戰略家。很多企業家,都是出身于老粗,但是在商業方面富有天分,一樣可以成功。很多人上學時成績差的要命,而且根本不愛讀書,卻天生是做生意的料。
天分的區別,絕非后天努力一定可以抹平。人說笨鳥先飛,其實,那是偽真理。有的人不讀書照樣做老板,而很多人讀了個MBA卻只能給人打工。
做老板確實需要“老板命”,這個命不是宿命,而更多的是一種天賦。
半部《論語》不可治天下
歷史上,馬上得天下的人,往往自負可以馬上治天下。
所以,宋朝的宰相趙普在天下平定后,曾經宣稱“半部《論語》可治天下”。其實,此言大謬。半部《論語》絕不不可治天下。
任何商業組織,都有其發展階段,很多天才性的商人,因為善于發現機會,有出眾的膽識與商業嗅覺,得以創立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但是,要想使一個商業組織得到有效的延續,卻非要超越“半部《論語》”不可。這個時候,也許“天才”就將失去其以前的爪牙,而“秀才”則大光其用。這就是打江山與坐江山的區別。有時候,英雄蓋世的人,或許在治理江山方面卻是一個庸才。
最典型的是福特,老福特在創立了龐大的福特汽車公司后,卻一度使其瀕臨滅亡,而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福特二世重整山河,使福特迎來了其第二春。
在企業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完成創業期后,企業內部的一些“草莽英雄”逐步退出,讓位于受到良好職業訓練的“秀才”。在代際之間也是這樣。很多創業者出身草根,但是他們的子女卻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作為未來的接班人,他們將更多依靠專業能力而非天才來繼承老一輩的事業。李嘉誠沒有上多少學,但是兩個兒子卻都是有很深厚的教育背景。
命運的偶然與機會不可再造
其實,命運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一樣是買彩票,有人一無所獲,有人就是得500萬,如何解釋?無法解釋。
瞎貓碰到死老鼠。
同樣,在很多企業家的成功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但是很多企業家在成功后,卻往往喜歡忽略偶然因素,因為自己是天命所歸,一向英明。
此時成功不等彼時的成功,很多企業家成功后,容易陷于成功的陷阱,認為自己是超人,無所不能,結果什么都想嘗試,最后歸于失敗。
對命運的應戰
很多時候商人都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生活逼出來的,正如很多將軍去打仗,剛開始并沒有想到解放民眾那么深遠,而只是因為沒有飯吃,最后歪打正著成為將軍。
任正非是何許人也?20年前不過是一個流浪深圳的退伍軍人,張瑞敏何許人也?20年前不過是一個國營企業的車間工人,而更早成名的年廣九,甚至還是曾蹲過大獄的山野村夫,他們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一種原始的生命力。
曾經掙扎在社會底層,促使他們有了更強烈的改變現狀渴望,一無所有使他們具有賭徒般的冒險精神,曾經的艱苦生活,又使他們具備常人沒有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和超人耐力,而這些原始的生命動力,恰恰是商業進步的動力。恰恰因為是出身底層的“老粗“,所以有了更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愿望。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老粗相比“秀才”,底層之人相對出身良好的人,其一大區別,就是前者已無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在殺出一條血路之后,驀然發現前方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將文明的出現歸結為挑戰與應戰的結果,事實上,在商業領域也是如此,很多商業天才,往往在應對人生艱險之中爆發。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舉世聞名的紅安縣,這是塊神奇的土地,曾經出過共產黨將軍223名,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將軍之鄉。但是,很多年后,我研究這些將軍之后,卻悲哀地發現,元帥與大將多數是出身比較好的家庭,而那些沒有什么出身的軍人,雖然也可以做到將軍,但是,基本上很難達到大將,元帥那樣的人生高度,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必然?
夜里行了千里路,醒來依然舊路行。為什么縱使經歷革命,一個人的最后命運,還是無法突破早期出身的局限?
就是在最具有平民氣質的美國,出身的差異也對于個人的命運影響巨大。在美國獨立初年的英雄中間,無論華盛頓,杰弗遜等人,無不多數出身大莊園主,高貴的出身,使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定的社會資源與人望,一旦時局有變,就很容易脫穎而出。而在美國歷史上,除了老布什和小布什外,還曾經出現過7對父子總統,足見出身對于未來的巨大影響。
總有少數特殊的人物在才智和人格上的超拔而超越其出身,但是改變格局的總是少數人。多數人還是無法突破局限。無論社會還是個人,都是如此。除非天下大亂。
所謂的“老粗出人物”,這個老粗,一定是人中極品,非但有超乎常人的天賦,更有異常的人生奇遇。陳勝、朱元璋這樣的老粗成王成霸,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更多的老粗,最后都是老死于田野之中,終其一生,過的都是拔泥巴坨的卑微生活。極少數的個別現象,并不能代表大多數。
“三代出貴族”,則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由于出身“貴族”,起碼在人生的起點上,就贏了第一步。而如果人的智力和情商都假定差不多的話,先天的出身差異,則必然造成人生成就的差異。出身企業家的家族,起碼在創業的資金充裕方面,遠比一般人具有優勢,而很多家族企業的成員一進入企業,獲得的提拔和關照也多過常人。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從小就在企業打拼,小超人李澤楷在創業時受到父親很多指點,甚至在資金上從來不愁,這種條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具備的。很多無背景的企業家,資金一出問題只有死掉,而小超人,在去年電訊盈科危機重重的時候,也可以靠老板在背后埋單安然度過危機。
在華人社會,這種父子商人非常常見,霍英東家族,李兆基家族等,都是既有虎父,又出虎子。在大陸,很多的“財富二代“,也早早自立,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如美的何享健的公子何劍鋒曾經創立了先鋒電器,把企業做的風生水起;方太的矛理飛翔,也具有獨立操盤能力。
也有人說,北大學子也有淪落去賣豬肉的,但是那是個別,而非普遍,北大的絕大多數是社會棟梁。
同樣,出生在商人家族,其后輩會經商的,相對一般人還是要多。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如此。
社會的變化在常態下總是緩慢的。簡便是永恒,而突變不可以預測。
所以,一個明智的人,應該立足于先做一個“秀才”,以獲得安身立命之本。而所謂英雄,天才,則不僅需要出眾的天賦,更需要有命運的垂青,機遇的風云際會,才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