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人們曾把反商業賄賂稱為“扒糞運動”。而在中國,也需要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扒糞運動”,才能使商業社會恢復潔凈的環境。
如影隨形,水漲船高!在現代商業社會中,經濟發展和商業賄賂似乎如一對“孿生兄弟”般難以分割。
所謂商業賄賂,是指在商業活動中,有關單位或個人為了牟取不正當商業利益,直接或間接向國內外擁有職務的單位、個人提供、許諾給予、提議給予和實際給予財物及財物之外的一切不正當利益,并侵害他人職務廉潔性;或者擁有職務的有關單位、個人,利用職務之便侵害職務廉潔性,索取或收受財物及財物之外的一切不正當利益,意圖為他人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
雖然商業賄賂行為只在市場交易雙方間進行,但其流毒卻影響深遠——它的存在扭曲了公平競爭的規則,使誠信經營的企業淪為受害者,導致市場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阻礙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破壞了市場交易秩序,讓交易的天平向行賄者一邊傾斜,最終導致“內部賄賂、社會買單”的局面,為諸如假冒偽劣、低質高價等商品大開方便之門,侵害了消費者利益。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但商業賄賂也暗潮涌動,侵蝕著健康的社會肌體。如何遏止中國的商業賄賂潮,成為政府、媒體、公眾關注的焦點。
國內企業商業賄賂愈演愈烈
國內企業中,近年來發生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商業賄賂案件。
2007年5月,國酒茅臺的一則新聞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新聞稱,茅臺集團總經理喬洪被調查,原因是銷售過程中涉嫌商業賄賂。據查,2002年韓日世界杯期間,煙臺華新酒業實際控制人姜國武為茅臺優秀經銷商以及優秀員工代表團150人赴韓國觀看世界杯牽線搭橋,與山東一家旅行社合作。據了解,當時貴州茅臺與山東旅行社有兩份不同的付費合同,一份是1.7萬元/人,另一份是3.7萬元/人,兩份不同合同費用差距將近300萬元。實際按3.7萬/人標準出費用的經銷商,發現旅行社提供的賬面清單與自己支付的費用相差太大,于是紛紛表達了不滿,于是姜國武不得不將近300萬元歸還茅臺。后來,由喬洪弟弟喬建華出面,向經銷商退款。
因為數年來針對喬洪的舉報越來越多,貴州方面決定從姜國武下手。很快,為姜國武協調處理韓日世界杯費用的喬建華也被司法調查。就在這期間,喬洪開始向貴州省委寫信,并將矛頭指向茅臺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5月8日,一直四處為自己辯護的喬洪被貴州紀委“請”走,配合關于韓日世界杯代表團費用問題的調查。直到5月18日,貴州省紀委才正式宣布“雙規”喬洪。
2007年8月,正準備在香港上市的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卻遭遇了香港廉政公署的“下馬威”。據媒體報道,香港廉政公署此前稱,近期接到多項關于飲食業的貪污舉報,經調查后展開了代號“駿驥”的拘捕行動。在該行動中,27名火鍋及酒樓行業的工作人員涉嫌收受食品供應商提供的利益而被拘捕,其中5人為小肥羊香港店面工作人員。根據香港廉政公署發布的消息稱,這些被捕的飲食業職員涉嫌收受有關供應商提供的利益,包括現金、銀行或電話投注戶口存款及夜總會娛樂等,之后他們向供應商批出購訂單,并容許供應商夸大發票金額和提供次貨,以此作為回報。
此事對小肥羊上市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根據香港法律,所有公司在上市期間不能有訴訟,即“零訴訟”。而即將上市的公司,也必須嚴格遵守上市規則,小肥羊的香港雇員涉嫌受賄,雖是分店員工行為,卻直接影響著總公司的形象,并且可根據涉案性質和程度的不同,對該公司在港上市產生影響。之前在香港曾發生過有公司因訴訟案而暫停上市的個案:2004年在香港發生了“領匯訴訟風波”,當時香港租戶盧少蘭指控,領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違反了房屋委員會向租戶提供生活福利設施的義務,這場訴訟風波終以領匯基金暫時放棄上市計劃而告終。
據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賈福興稱,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中央企業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已結案76件,涉案金額1800萬元,涉案人員106人,刑事處理66人,紀律處分28人。
外資企業商業賄賂暗潮涌動
一般人認為,相對國內企業而言,在華跨國公司有著較好的正面形象,是遵紀守法的楷模。但在有些業內人士眼里,外企在中國的商業賄賂行為可能更為猖獗。因為我國的法律健全程度和執行力度都容易被找到可鉆的空子,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直接由政府出臺文件賦予外資企業特權,甚至不惜在法律上對外資企業作出讓步,承諾對外資企業的一些違法行為不予追究,比如有些地方的“一年只能進入外企進行一次執法”的“土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外資企業違法犯罪被發現的幾率非常低,發現后受懲處的幾率更低,加之外資企業行賄的調查取證難度較大,導致許多外資企業不懼我國法律的威懾力。
去年11月,西門子爆發了商業賄賂丑聞,德國、瑞士、意大利、希臘、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先后陷入西門子賄金泥潭。而先前被認為是“凈土”的中國區,后來卻被指責近半業務涉賄。據德國《明鏡在線》一篇《列支敦士登的西門子賬戶——為“外高橋”支出410萬歐元》的文章稱,這筆錢被懷疑“用于”上海外高橋電廠項目。據稱,當時西門子從中方獲得了將近5億馬克的訂單。
有業內人士稱,國際廠商在中國投標做項目,首先要找到那些在政府關系方面廣有人脈的“掮客”。投標方會與“掮客”所注冊的殼公司簽訂手續齊全的勞動服務合同,將賄賂資金以咨詢費、安裝費、服務費等各種名目打給掮客,而掮客再通過現金或物品賄賂、安排親人出事后結算等方式向相關人員行賄。按照行規,大的項目一般需要拿出2%#12316;3%的金額行賄。
2007年5月,寶潔公司又被揭露有商業賄賂之嫌。據媒體報道,寶潔公司在1994年至1997年之間曾陸續向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進行捐贈,其中800萬元仍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賬戶上,其余200萬元多用于口腔保健推廣工作。這讓企業和事關公共利益的機構之間以捐款或贊助等名義進行的金錢交易受到關注。
2007年8月,香港廉政公署掀起零售企業采購環節反腐風暴,知名餐飲企業麥當勞卷入其中。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麥當勞董事總經理劉士成涉嫌收取食物供應商利益向公司引薦他們提供的食物,被廉署拘捕。
不久后,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中國區又被牽涉其中。與香港廉署先收到匿名舉報再拘留的過程不同,這次是由家樂福內部自查引起,并由公司直接將涉案人員送交司法機關。2007年6月25日至8月1日,家樂福對北京CCU(城市采購中心)及7家門店進行調查,最后包括12名供應商在內的22名人員被北京警方傳喚,其中8名家樂福經理級員工被正式拘留。
而內地一些零售企業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則稱,采購環節收受賄賂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潛規則”,因為數額不大、涉及人多,目前各企業基本沒有切實可行的根治這類腐敗的辦法。
商業賄賂導致官員腐化墮落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企業進行商業賄賂,對應的就是相關官員的腐化和墮落。
2006年9月15日,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徐放鳴因受賄罪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經法院查明:1997年至1998年,被告人徐放鳴利用其主管金融工作的職務便利,為北京誠奧達商務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經營活動提供幫助,收受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韓冰分4次給予其的賄賂款人民幣20萬元、美元10.8萬元(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89萬余元),共計折合人民幣109萬余元;1999年至2000年間,徐放鳴利用職務便利,應行賄人劉敏要求,為劉敏所在企業牟取利益,后分3次收受劉敏給予的賄賂款美元12.8萬元(折合人民幣105萬余元)。
2006年11月3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恩照受賄案一審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以受賄罪判處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法院經開庭審理查明,2000年至2004年間,被告人張恩照利用其擔任原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款物共計人民幣400余萬元。案發后,贓款、贓物已全部退繳。法院認為,被告人張恩照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受賄數額特別巨大。鑒于張恩照因其他違紀問題被審查后,主動交代了有關部門不掌握的本案受賄事實,屬于自首,且贓款、贓物已全部退繳,對張恩照依法可從輕處罰。法院遂依法以受賄罪判處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
而2007年最具轟動效應的,應該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受賄一案。根據法庭公開審理時出示、質證的證據認定: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被告人鄭筱萸利用擔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的職務便利,接受請托,為8家制藥企業在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等方面牟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過其妻、子非法收受一些企業給予的款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49萬余元。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今年5月29日上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鄭筱萸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玩忽職守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兩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官員因受賄罪被判處極刑,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這也表明了中央對政府官員貪贓枉法的極度痛恨,標志著中國新一輪商業反腐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世界各國如何杜絕商業賄賂
商業賄賂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一大“公害”,世界各國政府和人們對此也深惡痛絕,想盡了一切辦法。
從美國的市場運作和社會監管方面來看,對商業賄賂的圍剿有這樣四大主要機制:一是反壟斷機制。由于美國幾乎沒有任何產品和服務是被少數一兩家公司把持的,交易雙方面對的是公平的市場,因此企圖通過商業賄賂來獲得非正當利益的行為自然沒有什么市場。二是公平競爭機制。在近乎白熱化而又很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把成本控制在最合理狀態成為決定公司經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這一機制下,就不太可能出現公司采購和營銷人員通過商業賄賂舍棄低價產品和服務轉而購買高價商品和服務的情況。三是輿論監督機制。在公開和嚴格的輿論監督下,任何形式的賄賂都會成為丑聞被公布于世,使行賄和受賄者和公司本身遭到媒體曝光、道德譴責和法律制裁。四是法律機制。嚴格的反腐敗立法和執法是打擊商業賄賂最重要的手段。在這方面,美國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制定和修訂相關法律打擊商業腐敗,為治理商業賄賂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此外,美國制定了《反海外賄賂法》,把反商業賄賂推向海外。
日本的絕招是:老虎蒼蠅一起打,企業成為反商業賄賂主體。首先是在法律上筑起反商業賄賂的重要防線,嚴厲打擊商業賄賂行為,連微小的商業賄賂事件也決不放過。日本界定的賄賂范圍相當廣,凡是能夠滿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都可以算作賄賂,包括提供性服務以及高規格的宴請和接待等。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身邊的工作人員利用首相的影響力,為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牽線搭橋,向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推銷一批大型客機,并接受好處費的“洛克希德”事件中:首相田中角榮被逮捕,并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日本企業基本上都建立了一套嚴密的防止和制約商業賄賂的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實施嚴格的招投標制度。企業的最高領導人不直接參與招標工作,具體的招標工作由具體部門組成的招標小組進行。還有人對招標小組有無違反招標程序進行檢查監督,防止個別人在招標中營私舞弊,接受賄賂。
新加坡是亞洲公認的最廉潔的國家,它最重要、最有效的經驗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減少腐敗的機會。早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就修改了早年殖民時期的《預防腐敗法》,隨后進行了幾次修改。《預防腐敗法》對貪污、賄賂行為做了非常嚴密和具體的規定。在證據上,對官員腐敗采取有罪推定。如果一個官員被發現生活闊氣、消費明顯超過收入,或擁有與收入不相稱的財產,法院就可以此作為受賄的證據。法律還給予反貪人員很大的調查取證權,規定被控方家屬和證人有提供實情的義務,否則將受到嚴重處罰。
如何遏止中國商業賄賂
在國內,如何防止、打擊商業賄賂還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為了配合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使商業賄賂治理工作在法治的軌道內順利進行,推動治理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關專家紛紛獻計獻策。
有專家認為,商業賄賂著重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制度建設,形成反商業賄賂的合力。我國已有包括行政、民事和刑事制度在內的反商業賄賂的基本法律框架,但現行規定存在協調程度和完備性較差、執法主體混亂、制裁力度不夠、執法尺度不一等問題,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使分散的力量得以有效整合;第二,切實提高商業賄賂案件的查處率,遏制大要案的發生;第三,加強對壟斷行業和關鍵部門實權人員的預防、監督機制建設。要從源頭上防治商業賄賂的發生和蔓延,必須結合行業和部門的不同性質和特點,以壟斷行業和關鍵部門的實權人員為重點,切實加強內部預防和監督商業賄賂行為的機制建設,有效抑制權力對市場經濟的不當介入,最大限度地減少商業賄賂賴以產生的土壤與空間。
專家認為,治理商業賄賂的重點不宜放在懲辦已經發生的違反犯罪活動上,而應當防患于未然,從源頭上減少商業賄賂發生的機會:第一,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第二,建立與完善以市場為主體的信用檔案體系。這樣就可以通過對存在行賄記錄等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進行嚴格監管,甚至將一些信用極差的市場主體強制性清退出市場,減少商業賄賂產生的源頭;第三,建立健全商業賄賂高發領域的行政監管體系。從已經發生的商業賄賂案件來看,相關領域行政監管的缺失,是商業賄賂得以肆虐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商業賄賂高發領域的行政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治理商業賄賂的當務之急。
在美國,人們曾把反商業賄賂稱為“扒糞運動”。中國也需要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扒糞運動”,才能使商業社會恢復潔凈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