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控制”高素質的員工,無疑是企業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優秀員工也許才華橫溢,個性卻可能讓你不敢恭維,甚至難以忍受。不過,如果是人才,就應盡量重用,管理一定有方法。
創業時期的領導者,一般都經歷過一種“蠻夷心態”,面對別人的發展進步,自己受到的屈辱與不公,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尋找機會。于是否定自己的過去,脫胎換骨力求改變,讓自己保持一種青春心態。這種心態其實很有價值。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有一天在洛陽南宮設宴招待文武大臣,其間問到:“諸位將領,你們坦率相告,我為什么能夠取得天下,而項羽怎么又會失去天下呢?”王陵回答說:“您派人攻城略地,取勝后論功行賞,與大家分享利益。而項羽嫉賢妒能,有功的人他就設計陷害,有才學的人他就懷疑,所以他才失掉天下。”劉邦聽后笑著說:“你只知道這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在營帳之中決定計策,能取勝于千里之外,這點我不如張良;安定國家,撫恤百姓,保證供應不缺,糧食不斷,這點我不如蕭何;組織百萬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趕不上韓信。他們三個都是杰出的人才,因為我用他們,所以能取得天下。項羽有個能人范增,他卻不用,所以他失去了天下。”
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沒有優秀人才加盟,沒有有效地發揮優秀人才的作用,企業就難以發展壯大。而對優秀人才的管理,就不能不談到“心理控制”。
被控不見得是壞事
我們常常說,有的人一開口就說別人的話,做別人愿意讓他做的事,這其實就是一種控制。我們一聽到控制就有些反感,但心理控制未必不是件好事情。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精力和時間大部分都被耗散在猶豫、彷徨、權衡、憂慮之間,在反反復復的糾纏中,將自己搞得筋疲力盡。當人們相信、信任、被某種思想或者言論控制時,生活會變得簡單而明確,你不需要過多思考,因為他人可以決定很多,你的苦惱就會變得很少。
如果企業領導能將“心理控制”達到這種境界,優秀員工將會減少“審時度勢”的消耗,不必在戰略決策上浪費時間,剩下的事只有執行!所以,對于企業和優秀員工而言,心理控制不見得是個壞事情。
怎樣的控方與被控方
但能做到心理控制的領導者似乎并不多見。有調查顯示,中國僅有19.1%的領導者是“高績效領導者”,有9.8%的領導者“鼓舞”了下屬,而有13.4%的領導者并沒有使他們的下屬感覺到被幫助或激勵,而有57.7%的領導者則是“挫傷了下屬的積極性”。看到這樣的數字,對于傳言中多少下屬想干掉自己老板的說法就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了。
蠻夷心態很有價值
所以,領導者要想勵精圖治,少走彎路,就要明白身邊的局勢和自身的處境,銳意進取。影響進取心的因素有很多,但心態尤其重要。
沒有誰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似乎也可以用在這里。創業時期的領導者,一般都經歷過一種“蠻夷心態”,面對別人的發展進步,自己受到的屈辱與不公,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尋找機會。于是否定自己的過去,脫胎換骨力求改變,讓自己保持一種青春心態。這種心態其實很有價值,知道自己什么都沒有,別人的什么都好,才會有一種超過別人的沖動,才會拼命向人學習。于是一種強大的超越力量產生出來,最后往往是后來者超越前行者。
因此,我們不害怕蠻夷,不害怕簡單粗糙和落后無知,不害怕失敗和曾經落后,害怕的是沒有一種強烈的進取心,沒有那種虎虎生氣和青春氣息,沒有最初的務實、虛心、拼命向別人學習,沒有了改變自己處境的強烈沖動。心態的價值,最不可失,最應溫習和保持,這樣的領導者才會賢明、智慧。
優秀員工較有個性
優秀員工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眾說不一,但他們都有些共同之處。企業里,優秀員工一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他們也知道因為自己的價值而受到重用;優秀員工重視工作環境,他們喜愛自己的工作,重視自己的價值;他們可能蔑視權貴,但必須領導對他足夠重視,時不時要親自傾聽他們的想法;他們不見得重視物質,重視自己的學習進步和不斷成長,但在物質上是絕對不能受委屈的。除此之外,領導者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能夠允許他們犯錯誤,并對他們表示一如既往的信任與關懷。
優秀員工似乎打破了傳統的“主奴”關系,但誰讓人家是優秀員工呢。增加一倍的人才不一定換來兩倍的創意。領導者重視的是績效,是結果,是數字,在這方面,優秀員工總能拿出漂亮的答卷。這,就夠了。
如何做到管理更有效?
有了這樣的領導者和優秀員工,怎樣的管理最為有效?
識才 試才 用才
“吳宮教戰”的故事,雖然講的是孫武經過一波三折,將180名弱不禁風、嘻嘻哈哈的宮女訓練成一支可以赴湯蹈火軍隊的故事,其實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識別英才、試驗英才、任用英才的過程。
春秋末年,天下紛紛。蝸居東南的吳國君王闔閭,為爭當春秋之際最后一位霸主,一門心思勵精圖治。孫子名武,春秋時期齊國人,他精通兵法。在伍子胥“七薦孫子”下,吳王闔閭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讀到《孫子兵法》的君王,他被震住了,被征服了。擔心錯過良將,他決定會見孫子,但又擔心孫子是個只會坐而論道的家伙,禍及家國,所以非常謹慎,他決定試探孫子。
闔閭為了試探孫子,要他把宮女們訓練成軍隊,約有百八十人。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閭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號令宣布完畢,就擊鼓發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又多次重復地交待清楚,然后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現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于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吳王正在臺上觀看,見孫子將要殺自己的愛妾,大吃一驚。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沒滋味,睡起覺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孫子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然后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于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于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臺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美人雖斬,良將得焉,吳王表面雖怒,內心歡喜,知道孫子能夠用兵,卒以為將。
不一樣的時代,卻有著同樣的道理,企業中既需要像吳王那樣的領導者,不在乎孫子是個無名小卒,一旦看準大膽起用,能夠識才,學會試才,敢于用才,也需要那些真正像孫子一樣的優秀人才。千里馬與伯樂,缺一不可。
關愛也能產生生產力
戰國時期的吳起,行軍時,士兵們沒喝水,他不先喝水;宿營時,士兵們沒睡覺,他不睡覺;凡是有利有名的事情,他走在別人后面,讓士兵先行。最典型的一個故事,是他為一個負傷的士兵吸膿包。炎熱天氣,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一個膿包,再不處理就會惡化。當時醫療條件很差,怎么辦?吳起就自己用嘴去吸這個膿瘡,這一吸把膿液都吸出來了。
其他士兵們看了將軍為士兵吸膿包非常感動,一傳十,十傳百,就傳到了這個士兵的家鄉。鄰居們都對士兵的母親說:你看看你兒子,遇到了這么好的將軍啊。沒想到這個士兵的母親反而嗚嗚地哭起來了。各位鄰居在愕然的同時不知如何去安慰她,這個母親哭定之后,抽泣地說:你們可不知道,兒子他爹當年也是有一個箭瘡,就是被這個吳將軍給吸膿包,結果戰死沙場。如今我的兒子又長膿瘡,又被這個吳將軍吸了膿瘡,這肯定又是有去無回了,他必定是為吳將軍沖鋒陷陣,在所不辭啊。
可見,有時候關心愛護是能產生生產力的,企業的領導者對優秀員工也應該有這樣一種信任。平時的關心愛護,在戰場上能使士兵丟掉性命也毫不猶豫。企業對優秀員工能做到關懷愛護,關鍵時候他們就能為企業立下汗馬功勞。
制度明確是規范的基礎
任何一個軍隊,不可能沒有紀律,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沒有制度。
曹操治軍,當時給他的軍隊立下的規矩是,踩秧苗者斬立決。有次曹操帶著兵,自己騎著高頭大馬走前頭,突然間“咣當”一聲響,馬驚了,馬一驚就躥開蹄子亂跑。旁邊全是麥子田剛剛長出的幼苗,馬一跑進去,一片全都倒了。曹操當時即割發受懲。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代割須割發意味著就是割脖子了,曹操是堅持從自身做起,維護原則。
對于制度,現在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嚴明紀律,規范管理,是任何一個想做強做大的企業所應做的第一步。
寬與嚴關鍵在于度
關愛員工,嚴明紀律,兩者同等重要,但一定要掌握好度。
孫子有言:“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嬌子,不可用也。”厚而不能使:你給你的部下太優厚的物質關愛、物質獎賞,那么部下他有可能會價碼越來越高,將來在某個時刻你給的待遇低了,不好使喚了,所以要掌握度;愛而不能令:給你的下屬關愛太多了,無限不講原則的關愛,他們也會得寸進尺,在關鍵時刻,你的命令他們就甩到耳邊去了,難以貫徹執行;亂而不能治:他們一旦作亂,你就沒辦法來治理控制他們;譬若嬌子,不可用也:得到過于優厚獎賞,過多關愛的下屬,他們就好像嬌子一樣,關鍵時刻不可用也。
所以寬與嚴,情與理,應該兼而有之,互相配合。
在一個企業里,領導者應當明了自己的定位與優秀員工的關系。有愛才之心,用才之謀,寬嚴并濟,就猶如找到了企業所向披靡的實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