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是一群順勢的動物:在趨勢形成的初期,往往應該加入群眾。人氣指標可以告訴你,何時應該脫離群眾——在市場發生重大的反轉之前。
1976年的夏天,亞歷山大·埃爾德開著那部老“道奇”由紐約前往加州。他隨身攜帶幾本關于精神病與歷史的書籍,還有一本從律師朋友處借來的《如何購買股票》——這是恩格爾所寫的一本老書。當時,他的前途還是一片晦暗,完全沒有想到這本書將會改變他的一生。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亞歷山大擺脫了他痛恨的蘇聯降落在甘亞迪機場,除了背包內的衣物,口袋里僅有25美元,會說一點英文,沒有一個親人和朋友。在那輛旅行的破車上,他饑渴地品嘗著恩格爾的著作,最后在太平洋彼端的拉荷雅將它消化完畢。此前完全不了解股票市場的他,萌生了一個賺錢的念頭。
回到紐約之后,他買進了畢生的第一只股票——KinderCare。從此以后,他的人生分成了兩半,一半是他的精神病醫師執業生涯,一半是他的資本市場交易生涯。前者讓他在后者的世界里游刃有余,他的著作和培訓也逐漸地被很多交易者奉為圭臬。
交易是最危險的人類行為,僅次于戰爭
在埃爾德的頭腦中,所有的趨勢線、跳空缺口與其他的各種圖形排列,反映的都是群眾的行為。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為其成員提供某種安全網,當你呈現自我破壞的危險行為時,主管、同事或客戶都會提醒你。社會上的每一位成員都撥出一部分的心力,彼此防范錯誤的后果。駕車的時候,你避免撞擊其他的車輛,其他的車輛也避免撞擊你。如果某部車子突然打開車門,你會閃開。在高速公路上,如果某人突然切入你的車道,你或許會“fuck……”,但還是把車子慢下來,你避免發生車禍,因為雙方所付出的代價都太高。
交易市場沒有提供這方面的設施,卻提供了更多自我摧毀的機會。在市場中,人們缺乏正常的互助心理。在盤中的高點買進,就如同在車流中突然打開車門,當你的交易指令到達場內時,交易員都爭先恐后地賣給你——撞毀你的車門,包括你的手在內。交易對手希望你失敗,因為他們希望占有你的損失。所以,埃爾德告誡人們說,交易是最危險的人類行為,僅次于戰爭。
Tim Slater曾經把交易比喻為中世紀的戰爭。一位武士佩著利劍前往戰場,試圖殺掉對手,而對手也試圖殺掉他。贏家可以獲得輸家的武器、城堡與妻女,然后把男孩賣為奴隸。現在的情況似乎稍微文明一些,我們是在集中市場進行交易,可是,當你試圖攫取交易對手的錢,這與流他的血沒有什么不同。輸家一樣要失去房子、城堡與妻子,他的兒女也將受苦。
這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經過一連串的獲利之后,大多數的業余交易者都非常佩服自己的交易才華,這確實是一種飄飄然的感受。你認為自己的境界已經不受任何規范的約束,你可以違背既定的法則而繼續成功。于是,交易者開始漠視自己所設定的法則,進入到埃爾德所謂的“自我摧毀”的模式。
埃爾德還把交易歸納到他的精神病理學之中,在他看來,酗酒和交易虧損的性質類似。對于成功的交易者來說,虧損就如同社交場合中的飲酒,淺嘗即止。如果發生連續性的損失,他們知道出了差錯:他們會立即停止交易,重新檢討交易或分析的方法。輸家則欲罷不能,因為他們已經沉迷在游戲的激情中,希望再度掌握勝利的滋味。
華爾街的動物
埃爾德在他的《以交易為生》里談到,“華爾街”是根據一座圍墻而命名,它阻隔“曼哈頓”農場內的牲口到處游蕩?,F在,許多交易者仍然采用一些農場的名詞。華爾街經常提及四種動物的名稱:牛(bulls)、熊(bears)、豬(hogs)與羊(sheep)。
展現的形式是,牛(多頭)會賺錢,熊(空頭)會賺錢,豬羊只有聽任宰割。公牛(多頭)是兩角朝上而拼斗,他們看漲行情,并由價格漲勢中獲利。灰熊(空頭)是兩掌朝下而搏殺,他們看跌行情,并由價格跌勢中獲利。
豬代表貪婪。他們在交易中試圖滿足貪婪的欲望,因此而遭到宰割。某些豬是建立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龐大部位,當行情稍有所風吹草動,他們就掛了。另一些豬是在部位中停留過久,不斷期待更多的獲利,甚至當趨勢反轉之后還在空等待。羊是膽小而被動的一群,他們追隨趨勢、小道消息與大師的指引。他們忽而插上牛角,忽而披上熊皮,搖擺不決。你很容易辨識他們,每當行情波動加劇,就可以聽到哀傷的咩咩聲。每當市場開盤之后,多頭買進,空頭賣出,豬與羊聽任踐踏。全球各地的報價機不斷閃爍著每種交易工具的最近成交價格,無數的眼睛凝視著每個報價。交易者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擬定決策。埃爾德的一個朋友曾經嘲笑戰場上許多待宰的羔羊:“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經紀人完全搞不清楚最基本的研究,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們掌握知識,某些無知的可憐人僅是拿錢來供我們花用?!?/p>
一切都取決于陌生群眾的行為
在埃爾德看來,每位交易者實際上都是針對群眾的未來情緒下賭注。群眾始終擺蕩于冷漠與樂觀或悲觀之間,或擺蕩于期待與恐懼之間。多頭與空頭在市場中交戰,這一切都取決于陌生群眾的行為。你不能控制它,僅能夠決定是否進場或出場,以及進出場的時機。
精于心理分析的他舉了兩個群體事件:1634年發生于荷蘭“郁金香狂熱”與1720年發生于英格蘭的“南海泡沫”。
郁金香狂熱起始于郁金香花球的多頭市場,長期的大多頭行情,使荷蘭人相信郁金香價格將持續上漲。許多人舍棄原來的事業,轉而從事郁金香的種植、交易或經紀工作。銀行接受郁金香作為抵押擔保,更進一步增長投機活動的熱度。最后,恐慌性的賣出澆熄了群眾的狂熱,許多人因此而破產,整個國家為之撼動。
“南海泡沫”事件中的損失之慘重讓當時的牛頓都驚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蹦虾9驹?711年宣告成立,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幾年,南海公司先以認購政府債券的方式從政府那里獲得了對南美貿易的壟斷權,引起了人們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極大興趣。1720年,南海公司承諾接收全部國債,使得投資者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半數以上的眾參議員,而當時的國王也禁不住誘惑,竟也認購了價值10萬英鎊的股票。三個月后公司股價便漲到了1000英磅以上。而此時,該公司的經營狀況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眼見陷阱已經布好,公司的操縱者便拋出了全部的股票,成千上萬的股民慘遭重創甚至傾家蕩產。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說到,當人們聚集為群眾,“不論其成員是誰,不論他們的生活形態、職業、個性或知識水準的分歧程度如何,只要他們融入群眾之后,便會受制于某種集體心智,這使他們的感受、思緒與行為都完全不同于獨處狀態的感受、思緒與行為?!币坏┘尤肴罕?,“人”就改變了。他們變得更輕信與沖動,急于尋找領導者。行為是出自于情緒的反應而不是智識的思考,個人融入群眾之后,獨立思考的能力將顯著降低。
自從有歷史以來,人們就是基于安全的理由而加入群眾。當一大群獵人遭遇到一只兇猛的老虎,他們大概都可以存活,所以這種加入群體的沖動,似乎已經成為人類遺傳的一部分。即使現行社會鼓吹行為自由與意志自由,但在文明的表象之下,我們的血液中仍然蘊涵著原始的沖動。我們希望在群眾的庇護下尋求安全感,希望接受英明的領導。情況愈不確定,加入群眾接受領導的欲望也就愈強烈。這也是為什么,股市中有那么多的大師被交易者們所擁戴。
埃爾德巧妙地把群體性和炒股結合到一起來論述:在群眾之中,人們將呈現原始的本能,急于采取行動。許多交易者經常覺得異常迷惑,為什么當他們放棄虧損的部位之后,行情總是立即反轉。這是因為群眾的成員都受制于相同的恐懼感,每個人都在相同的時間拋出部位,一旦拋售的賣壓結束之后,行情除了上漲之外無處可走,市場再度籠罩在樂觀氣氛中,群眾又變得貪婪,又形成新一波的買進熱潮。
在埃爾德看來,群眾僅有原始的本能,所以你的交易策略應該很單純。設計一套制勝的交易方法,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學問,嘗試與群眾爭論,絕對得不償失,交易者所要做的,就是只要自己的判斷力,決定什么時候加入群眾什么時候離開。
“以交易為生”的幾大原則
1.你必須決定自己將長期留在市場中,即使是在20年之后,你仍然是活躍的交易者。
2.不停地學習。閱讀與傾聽專家們的看法與見解,但保持懷疑。提出問題,不可接受專家們的表面說法。
3.不可因為貪婪之心而急于交易。即使是幾個月或幾年之后,市場也不會跑掉,而且將充滿更多的機會。
4.發展一套分析行情的方法。每種方法都必須經過歷史資料的測試,并且以實際的金錢在市場中進行測試。
5.擬定一套資金管理的計劃。第一個目標是長期的生存能力;第二個目標是資本的穩定成長;第三個目標才是高水準的獲利。
6.在任何的交易系統中,交易者本身是最脆弱的一個環節。參加AA的聚會,學習如何避開損失,或發展一套方法來降低沖動性的交易。
7.如果希望成為專業的交易者,你必須著手改變自己的個性。因為不論是思路、感覺或行為,贏家與輸家都截然不同。你必須內省,排除幻想,改變不當的思緒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