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鯉魚,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綠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鱗大,上腭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雜食性,掘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渾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鯉魚的種類很多,約有2900種。 鯉魚是很重要的食用魚,營養價值很高。鯉魚的養殖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鯉魚 養殖 經濟
鯉魚,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綠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鱗大,上腭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雜食性,掘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渾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因此,常被認為是不受歡迎的,人們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
一、鯉魚是很重要的食用魚,營養價值很高。我們先簡單介紹鯉魚的養殖方法
1.親鯉選擇與飼養
(1)選擇標準:體型好,活動力強而無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的品種特征。雌
(2)性別鑒定
非生殖季節:雌魚體寬,背高,頭小,腹部較大而柔軟,胸腹鰭小而圓寬,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輻射折;雄魚體狹長,頭較大, 腹部小而硬,胸腹鰭大而尖長,肛門略向內凹,無平行皺折。
生殖季節:雌魚腹柔軟呈園囊形,肛門和生殖孔較大,略紅而突出;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腹鰭具有明顯的副性征\"追星\",肛門和生殖孔內凹,不紅腫,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飼養管理
①飼養:親魚培育池塘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向陽,注排水方便,每畝放150kg~200kg.
②管理:強化親鯉培育,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
2.催產和孵化
(1)催產時機:當水溫上升并穩定在16℃以上便可催產。
(2)催產方式
①自然產卵型因其投資與規模均較小,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②人工催產:多見于魚種場
3.管理:
(1)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放30~50萬粒受精卵,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放入方可保證魚苗規格整齊。(2)脫粘孵化:關鍵是調整水流流速,以魚卵不下沉而懸浮于水中為度。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影響孵化率的原因主要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不好,溶氧低,魚卵被霉菌寄生等,應設法防止其危害。
二、鯉魚的養殖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兩千多年來,鯉魚一直被視為上品魚。據說在元代,中國與中亞細亞各國商貿往來密切,波斯人將鯉魚帶回波斯。如今,鯉魚已成為一種世界性養殖魚類。
鯉魚作為觀賞魚,相傳始于明朝萬歷年間,神宗皇帝在御花園飼養紅鯉魚。當時有一位大臣余樊學因“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鄉時,皇帝特以紅鯉賞賜,令他帶回故鄉飼養。此魚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紅鯉”,為江西婺源特產。江西興國紅鯉以及許多地方培養的鏡鯉均為后來培育的鯉魚品種。紅鯉早期曾傳入日本,并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將其改良為緋鯉,初期稱為“色鯉”、“花鯉”,二戰后改名“錦鯉”,并被作為皇家王室貴族和達官顯赫等家庭的觀賞魚,或飼養于寺院神社,故又稱為“神魚”,象征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錦鯉看成是藝術品,有水中“活的寶石”之美稱,并培育出黃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名貴品種。
鯉魚肌肉營養成分的組成,隨品種和生長階段而有所變異,其變化范圍為:水分占75.0%~79.6%,蛋白質14.8%~20.5%,脂肪1.1%~8.7%,灰分1.0%~1.2%。食用價值為每公斤魚肉總發熱量1415大卡。可食部分占魚體重的52.02%;總重的發熱量每公斤為792.4大卡。蛋白質中所含數種人體氨基酸的含量都比較高。每百克可食部分還含糖類0.2克,熱量88~115千卡,鈣28.0毫克,磷175~407毫克,鐵0.5~1.6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如黃河鯉含賴氨酸8.18毫克,組氨酸2.41毫克,精氨酸4.76毫克,脯氨酸3.22毫克等等
鯉魚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雖各地品種極多,形態各異,但實為同一物種,唯在西南地區生活著15種地域性種類,其中分布于云南湖泊中為11種,2種在廣西西江,1種在廣西欽江和海南,1種在四川邛海。近幾年來,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快速生長轉基因鯉魚的誕生,使鯉魚的生長速度提高140%以上,味道更鮮美,轉基因鯉魚的商品化,將為鯉魚的養殖開拓更為廣闊的前景。
鯉魚的養殖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自古以來在黃河流域有很多漁民養殖鯉魚。黃河主要漁獲物種類也有變化干流中的魚類,歷史上以鯉魚產量最高,“黃河鯉魚”聞名國內,現在產量已明顯下降。60年代以前中游陜晉河段鯉魚在漁獲產量中占60%~70%,居漁獲物組成的首位,據81~82年對陜西黃河港口段漁獲的調查近十多年的變化,漁獲物中鯉魚僅占21%而以鯰魚取代主要地位占41.1%其次為黃顙魚占26.3%。83年對山西省平陸縣黃河干流漁獲物調查,其中鯉魚僅為20%,而鯰魚則多達60%,成為主要漁獲物。下游山東段50年代初鯉魚在總產量中占50~70%,到60年代則下降為15%, 至81~82年據調查又降低僅占7.1%。黃河主要流徑的八省、區漁業勞動力的狀況為:除青海省一直沒有統計外甘肅、寧夏、內蒙、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七省、區漁業專業捕撈勞動力80年為26964人,83年降為11320人占全國同類勞動力總數的比各為3.0%及2.1%; 兼業捕撈勞動力80年為24843人,83年增為25873人占全國同類勞動力總數的比各為8.9%及5.7%。30多年來,黃河漁獲物中主要經濟魚類鯉魚的資源數量下降幅度很大,其漁獲群體的組成也起了相應的變化,80年代初調查黃河潼關港口河段漁獲物中的鯉魚,多數為3齡,平均每尾0.7公斤的個體占44.7%,其次為4齡平均體重1.5公斤的個體占28.4%。
參考文獻:
[1]食譜網:http://www.spuweb.cn
[2]http://www.jiayup.cn
[3]http://blog.jiayup.cn
[4]http://baike.baidu.com/view/24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