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大中型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命脈,其知識產權的管理與應用則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文章以上海市為例對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并從政企聯動的角度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知識產權 大中型企業 政企聯動
一、引言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涉及的是在智力創造活動中智力勞動者及成果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在當今世界,知識產權既是保護人類智力勞動成果的有效法律制度,同時也是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激勵機制。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命脈的大中型企業,其知識產權領域的發展態勢將對我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最終構建創新型社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現狀分析
2007年6月~2008年6月,筆者以上海市為樣本,本著能反映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全貌的原則,選取了一批位于該市重點地區或重點行業內的大中型企業,并在各界朋友的幫助下,通過到相關部門的調研以及對大量數據和資料的收集,對這些企業的知識產權現狀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本文的現狀分析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1.企業知識產權的開發現狀分析
據相關數據的統計結果顯示:在上海市各大中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中,僅有33%是完全由本企業的工作人員研發,有20%的知識產權是在引進外來技術基礎上進行部分改進,從而開發成為自己的知識產權。而這些企業在技術引進時,多以引進機器設備等“硬件”技術為主,純技術引進較少。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企業技術引進的資金投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技術引進的消化吸收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此外,有35.6%的上海市大中型企業對引進技術的使用仍停留在原始層面,無法根據市場的變化和企業自身情況進行技術調整和改進,使得企業的“技術消化能力”變差;而消化不良必然又加劇重復引進,進而再加劇消化不良。這種現象將埋下隱患,即: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卻始終無法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最后將造成資金日趨緊張、技術日趨落后且技術依賴日趨嚴重的被動局面。
2.企業知識產權的評價體系現狀分析
據調查,有70%以上的上海市大中企業其知識產權評價工作由企業財務部門的一般財務人員兼管,并未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評價部門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評價。而不設置專職評價部門的根源主要是成本太高,另有一些企業認為專業評價人才的欠缺也是一個原因。
此外,這些企業中的絕大部分對知識產權價值評價使用的主要是成本法和收益現值法等傳統經濟方法,這些方法在評估中都有一個弱點,即:對知識產權的確定往往受到評估師個人水平、知識結構、責任心以及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得出的價值結果難顯公平。
3.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應用現狀分析
經統計數據顯示:知識產權工作由單位第一領導主管的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0.3%;加上部門主管,該比例高達62.3%。這說明在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大環境下,上海市大中型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
然而,在具體的內部規章制度建設上,一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很多企業均存在:未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未與職工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未將專利工作納入職工的績效考核體系,以及很少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培訓活動等現象。而且多數企業仍將產品質量或營銷手段作為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而“專利產品”、“專有技術”、“品牌影響力”等知識產權手段依然無法成為構建企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這些問題如不能解決,這些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就難以得到迅速提高,那么,上海市的大中企業將很難在短期內彌補和國際知名企業的差距。
三、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策略
根據以上的種種分析,本文從政府的宏觀層面和企業自身的微觀層面入手,二者聯動,提出了上海市大中型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和應用領域的發展策略。
1.政府宏觀策略
(1)加大宏觀政策的調控力度,全面提高科技競爭力。政府是科技創新的主導,政策是政府實現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應充分制定科學的發展政策,使各項政策有利于創新要素的發展和創新主體的合作,有利于上海市“科教興市”戰略目標的實現。今后的重點應繼續著力于高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其政策的主要調控方向是:技術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積極推進科技資本重組;鼓勵國際合作。
(2)建立多元投資新機制,增加各行業的科技資金投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繼續提高市財政科技撥款在大中型企業中的財政支出比例;②加大各企業的科技投入力度,使其成為科技經費投入的主體;③增加技術創新貸款,建立投融資新機制。此外,政府還應加強計劃引導作用,注重整體環境的改善,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的科技項目融資擔保基金,提高企業信譽,逐步擴大國內外銀行和其他金融組織對技術創新的貸款業務;同時開辟各種投融資渠道,發展風險投資。
(3)加快發展大中型企業中高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的開發能力是比較強的,從科研基礎看,具有“國家隊”的實力,所以應集中有限資源,力爭取得重點突破。政府部門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規劃,把握資源投入的領域,通過宏觀調控給予足夠保障、建設重點實驗室、借鑒國際知名企業經驗等途徑,加快步伐重點發展企業的高科技技術。
(4)利用上海市優厚的高校資源,推進“產學研”合作。高校是科研人員集中、科技研究成本費用最低的地方,而上海市的高校資源在全國范圍來說又極為豐厚。因此,市政府應積極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合作來提高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的創新效率。具體做法:①引導和支持“產學研”之間的技術、人才和資產流動;②實行特殊政策,建立并完善技術市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促進“產學研”合作網絡的形成;③在科技計劃上把促進“產學研”結合作為重要目標,在資助機制上鼓勵三者結合,加強創新體系的整體集成,發揮上海市科技力量的整體優勢。
2.企業微觀發展策略。
(1)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把握行業主動權。行業標準是具有知識產權內涵的,其地位十分重要。上海市的大中型企業應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制定上海市的各行業標準。如不參與標準制定,會造成與國際技術發展脫節,在市場經濟中處于被動局面。因此,作為各自行業的龍頭,這些企業應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在熟悉國際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制定本行業標準,以增加競爭中的主動權。
(2)加大專利人才培養,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要對員工進行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其知識產權意識;要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使各行業的知識產權得以完善保護;應創建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員工研究出的新技術要從精神和物質方面進行正激勵以激發其創新的積極性;此外,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在定責、定編、定崗的基礎上,逐步實行科技人員聘任制,分流冗員,穩住骨干,提高待遇,以進一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3)做好設備采購工作,增加或明確外購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條款。上海市各大中型企業的生產銷售需要大量采購國外設備,故在采購合同中應繼續積極引導采購企業訂立知識產權合同條款,或就知識產權問題展開談判,以達到知識產權使用費由設備供應商支付或對設備價格進行降價的目的。同時,通過合同的辦法引進國外的先進合同條款和各項法規,有助于建立國內知識產權意識,建立知識產權和其他權益的保護機制,使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工商法規能與國外接軌,從而有助于各上海市大中型企業避免陷入知識產權糾紛。
(4)強化行業知識產權聯盟的作用,形成競爭合力。①通過強化行業協會,以及已成立的“知識產權服務聯盟”的作用,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業協會知識產權管理機制,并強化本聯盟的知識產權保護對策,避免本市企業的自相消耗,進一步可以避免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發生“蚌鷸相爭,漁翁得利”的重大失誤。②各大中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在市場上的營銷網絡優勢及其本土優勢,與其中的個別廠商或專利權人接洽聯系,組建專利戰略伙伴。形成強大的經濟研發基礎,以顯著降低外國專利權人集團形成的統一戰線的威脅。③上海市的大中企業們必須學會協同作戰,加大同行業協同開發,共享核心技術和相關專利的力度。力爭克服中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企業的三大弊病:產品低附加值,自主知識產權不夠,缺乏核心競爭力。通過加大協同科研攻關和經費投入,共同開發,以共享本領域的核心技術及相關專利,最終提高上海市大中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朝暉: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成長法則[J].商業研究,2008.1
[2]潘瑾陳曉春:上海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J].上海企業 2006.5
[3]張平: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評估[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4]夏先良:工業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知識產權,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