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筆記本和筆記本電腦產業的定義進行了界定,并介紹了筆記本電腦產業的基本特征和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的歷史;對市場結構進行分析,包括需求結構、產業區域性特征及進入壁壘進行分析;對我國出口筆記本電腦退運的情況進行了局部分析;提出了出入境檢驗檢驗系統加強和促進我國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調整、優化筆記本電腦產業的五項檢驗檢疫監管措施。
[關鍵詞] 產業經濟 筆記本電腦 檢驗檢疫 監管 模式
一、筆記本電腦定義及其產業界定
本文研究的筆記本電腦產業特指中國境內的筆記本電腦制造業。
以便攜性為顯著特點,采用機芯一體化設計,利用平板顯示器件顯示,可使用電池供電工作,功能及擴展能力與臺式機近似的微型機。此類微型機常常采用蛤殼式結構,上部為平板顯示器件,下部為主機,通常又稱為筆記本電腦。以上是我國《GB/T 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范》對筆記本電腦的定義。定義比較簡練,基本概括出了筆記本電腦的特征。
二、筆記本電腦產業關聯關系
產業鏈即從一種或幾種資源通過若干產業層次不斷向下游產業轉移直至到達消費者的路徑,完整產業鏈包括調研需求信息、方案設計、加工制造、品質管理、制造流程管理控制、最終投放市場的全過程。而筆記本電腦制造業處于整個產業鏈的中間位置。其他工業企業為筆記本制造企業提供中央處理器(CPU)、液晶顯示屏等部件。機械制造業等為其提供生產設備及包裝材料等輔助供應。他們共同構成筆記本產業的后向關聯關系。商業批發零售業和廣告媒體等產業共同構成筆記本電腦制造業的前向關聯關系。
三、筆記本電腦產業的特征
筆記本電腦具有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使筆記本電腦產業獨具特征。
1.產業發展速度快
問世的20多年來,筆記本電腦技術上逐漸成熟, 產業鏈日趨完善,已經成為信息化時代(后工業化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筆記本電腦是IT 領域最優成長潛力的硬件產品。
2.寡頭獨占局面日趨明顯
2007年中國筆記本電腦主要品牌市場占有率如圖1所示:
圖1 2007年中國筆記本電腦主要品牌市場占有率
可見,筆記本電腦產業市場被少數大企業所控制。
3.我國臺灣地區廠商主導筆記本電腦制造
縱觀中國筆記本電腦制造業,臺資企業是絕對的主力。我國臺灣地區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分為四大陣營包括:第一陣營的廣達和仁寶,第二陣營的華碩、緯創和英業達,第三陣營的神基、大眾、志合、華宇,第四陣營的倫飛、藍天、精英。以上所列的我國臺灣地區筆記企業均已在我國大陸投資建廠,多數企業把筆記本電腦制造生產線全部搬遷到我國大陸。
四、筆記本電腦市場結構
1.制造廠商分布
中國筆記本電腦整機制造業已完全被臺資代工廠(OEM)壟斷。2007 年全球筆記本電腦代工要廠家市場占有率如圖2所示:
圖2 2007年全球筆記本電腦代工主要廠家市場占有率
以上的筆記本電腦制造企業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地區,以上海和江蘇的蘇州、昆山地區為主。華東地區也成了世界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制造基地。
2.區域結構分析
2007年筆記本市場,,中國華北與華東兩大區域所獲得的關注度最高,西南、西北地區的關注度較低。
3.產品的差異化
企業進行產品差異化的方法主要有產品主體差異化、品牌差異化、價格差異化、渠道差異化、促銷差異化、服務差異化這六方面。下面就從產品主體差異化、品牌差異化和價格差異化來分析一下筆記本電腦市場。
(1)產品主體差異化
第一,超輕薄、寬屏成熱點。第二,產品強調全方位使用性。筆記本市場現在逐漸走向成熟和理性,概念性的炒作將失去市場,而品質、應用等產品本質的競爭將回歸主流。
(2)品牌差異化
筆記本電腦品牌集中化的趨勢明顯,主要的競爭及增長仍將在幾大主流品牌中展開。2007年消費者對不同品牌產品市場關注程度如下圖3所示:
圖3 2007年中國市場最受用戶關注的15大筆記本品牌分布
(3)價格差異化
2007年一年的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廠商推出了一款比一款低價的筆記本電腦,低價市場被激活,而明基、華碩,以及東芝、惠普和戴爾等一線品牌也加入到6000元以下價位的爭斗。雖然低價筆記本受人關注,但是消費者需求不同,高端產品市場依然有很大潛力。
4.進入壁壘
在產業經濟學中,阻止新企業進入的因素或障礙被成為進入壁壘。進入壁壘是市場結構中與市場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并列的另一個主要因素。進入壁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規模經濟、必要的資本量、產品差異性、絕對費用和政策法律的約束。從規模經濟而言,各大筆記本廠商進行著強強連手,惠普并購康柏,聯想收購IBM,使得它們所占市場占有率又上升。若要進入這個行業不僅需要強大的資本,還需要靠過人的銷售手段。
筆記本市場屬于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產業進入壁壘高。
五、中國筆記本電腦進出口的監管現狀
筆記本電腦(HS編碼為8471300000)不在出入境檢驗檢疫法檢范圍之內,只是在進口時作為民用商品入境驗證時才到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因而對筆記本電腦出口時產品的品質等相關情況檢驗檢疫機構不能很好的掌握,在相關的監管工作上顯得很被動。
六、出口退運筆記本電腦質量分析
針對出口筆記本電腦的質量問題,通過對2006年和2007年某地區的出口筆記本退運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和質量分析,可以看出出口筆記本電腦質量形式不容樂觀,根據退運的原因總結如下:
第一,設計缺陷:此類問題經常發生。如有一家筆記本電腦制造廠一次就被退運一千多臺筆記本電腦,其原因就是因為其主板南北橋芯片組設計的缺陷。
第二,硬件問題:如顯示器亮點、暗點、壞點、劃傷等;鋰電池安全問題;其他零部件問題,如觸摸板或指點桿不靈、漂移,電源適配器漏電;主板問題在筆記本故障中占據了大約一半左右的比例,可見因此問題遭退運的幾率將會很高。
第三,軟件安裝問題:比如發往日本的筆記本電腦,客戶要求安裝日文操作系統,而廠商卻給預裝了英文操作系統,因此遭到退貨。
第四,漏裝問題:如有的筆記本的包裝盒中缺少相關的附件。凡遇到這類問題,客戶一般不愿在收貨地開箱補充配件,而是直接退運到發貨方,責成其整改。運輸過程中損壞,此類問題經常發生。
第五,其他問題:如組裝問題對于此類問題的解決,一般生產廠商會安排客服人員在收貨地當場解決,但和漏裝問題一樣,大多數情況下客戶還是要求退運到廠商處解決。此外還有運輸過程中損壞、沒有3C證書,企圖蒙混進口等。
七、中國檢驗檢疫對筆記本電腦進行系統監管的幾點意見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第一,中國檢驗檢疫系統應該對日益發展的筆記本電腦行業成立專門的行業課題研究小組,對其整個產業進行深入了解,探知其發展方向,這樣更加有利于產業監管政策的制定。
第二,加強和其他監管部門協作,盡早制定出筆記本電腦進出口的檢驗標準。我國現行的和筆記本電腦相關的國家標準是《GB/T 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范》,不能滿足和適應筆記本電腦行業的發展需要,其內容需要進一步擴充。
第三,針對出口退運突出這一情況,先行制定筆記本電腦退運監管規范。為進一步制定其他檢驗監管方案做好準備。
第四,以江蘇和上海兩地為基地開展課題研究,之后全面展開。由以上對筆記本電腦行業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筆記本電腦制造業集中在江蘇和上海,而這些企業都是臺資的代工廠,檢驗檢疫系統和這些企業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有利于我們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
第五,筆記本電腦行業地域分布集中,制造廠家規模大,每次出貨量大,實時性要求較高,因此,以往的檢驗監管模式很難適應這個行業進出口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檢驗模式,特別是分布在華東地區的筆記本電腦制造廠,主要分布在出口加工區等特殊的監管區內,以往的檢驗監管模式很難適應這個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往的檢驗監管模式,在此不妨先稱其為“IT 檢驗監管模式”。在此種檢驗監管模式下,滿足企業進出口時效等方面的需求。
八、結論
筆記本電腦是IT 領域最優成長潛力的硬件產品,其行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IT領域的突飛猛進。利用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的優勢和技術支撐,加強同產業界的溝通,對筆記本電腦進出口采取有效合理的監管模式,構建有利于我國筆記本電腦產業發展的環境,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蘇東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2000
[2][英]多納得·海、德理克·莫瑞斯:產業經濟學與組織.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