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汽車企業的競爭并非單純表現在規模和價格上,最根本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一個連續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核心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我國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存在諸如技術落后、規模偏小、零部件工業發展滯后等問題。本文闡述了價值鏈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提升我國汽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 汽車企業 價值鏈 核心競爭力
一、價值鏈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1.價值鏈
1985年波特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價值鏈理論。波特認為企業的每項生產經營活動都可以創造價值,這些相互關聯的活動便構成了創造價值的一個動態過程,即價值鏈。波特把企業內所有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其中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營銷、來料儲運、成品儲運、售后服務;輔助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組織制度等。“價值鏈”理論揭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而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
2.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1990年提出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使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并獲得較大利潤的要素作用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比如某些技術、技能和管理機制。它包括“軟”的或“硬”的方面,也可能是無形的,不可測度的。一個連續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核心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
這個定義涵蓋了這么幾層意思:
(1)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競爭性的能力,具備有相對于企業競爭對手的競爭強勢;
(2)它是一種處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業其它能力的統領;
(3)它是企業所獨具的能力,是競爭對手幾乎無法模仿的;
(4)它是企業長期積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業之中。
二、價值鏈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系
1.核心競爭力蘊含在價值鏈支持活動的各個環節
價值鏈的“企業基礎結構”主要包括計劃、財務、法律、質量管理等活動。它與其他支持活動不同,它通過整個價值鏈而不是單個活動起支持作用。因此,核心能力蘊含在價值鏈支持活動的各個環節,而不是游離于價值鏈而獨立存在的一種能力。
2.核心競爭力通過價值鏈的支持活動產生競爭優勢
價值鏈中基本活動各環節的運行,均由支持活動的各環節的核心能力支持。盡管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由價值鏈的基本活動完成的,但是完成的好與壞,其競爭優勢的大與小,是由存在于支持活動中的核心能力決定的。因此,核心能力是通過價值鏈的支持活動,作用于價值鏈的基本活動而產生競爭優勢的。
3.核心競爭力重點圍繞價值鏈的戰略環節形成競爭優勢
在企業價值鏈眾多的活動環節中,并非所有環節在創造價值中都起同等的作用,那些起關鍵作用的特定環節,稱之為戰略環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培育也與之相對應,并不會均等地分散在所有環節,而是圍繞戰略環節建立、培育,并發揮作用。因此在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培育過程中,就要明確企業所注重的戰略環節是什么。
三、提升我國汽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途徑
1.努力實現我國汽車企業的規模經濟
就企業核心競爭力而言,在汽車產業規模經濟是首要因素。汽車產業是典型的社會化大生產產業.其生產、制造、銷售、研發各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投入。規模經濟和集團化生產是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潮流,年產量在400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才能生存已成為國際汽車產業中的主流觀點。
以我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一汽集團為例,2003年產銷各種汽車90余萬輛,銷售收入突破1100億元.實現了規模經濟和規模效益。一汽集團已有了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定的經濟規模.但與汽車大國的跨國集團仍無法相比。通用汽車公司的年產量超過 900萬輛,是中國三大汽車集團總產量的3.5倍。相當規模的資產與生產能力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要條件是與跨國汽車集團抗衡的有力手段。
2.加強技術引進和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它不能通過市場交易過程所獲得、難于模仿其他企業而形成。即獨一無二、有不可替代性,難于復制。企業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必須不斷地創新,創新是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的不竭動力。
中國要想追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汽車發展水平,引進技術是必須的。同時,中國己經加入WTO,為了中國的汽車產業安全以及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中國必須加強自主開發能力培養。因此,為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技術創新發展,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兩個“動力源”都必不可少。在技術創新發展到一定時期后重心應放在培育自主開發能力上,并且這對于提升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也是重要的。汽車研發水平的高低是汽車企業競爭能力強弱的關鍵,而決定汽車研發水平的高低又與一支強干的研發隊伍緊密相聯。因此,實施汽車人才戰略,建立并保持一支強干的研發隊伍意義重大。
3.通過戰略聯盟提高國產汽車企業的競爭力
(1)實施戰略聯盟的必要性
我國汽車工業是尚處于“幼稚期”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汽車產品無論是在質量、價格還是在性能、外觀等等方面與國外產品都存在著不小差距,采取與國外汽車工業巨頭結成戰略聯盟方式,分享它們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能夠迅速縮短我國汽車工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我國汽車企業的競爭實力。
(2)實施戰略聯盟的途徑
①建立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是我國汽車工業戰略聯盟的主要方式。在相當長時期內,合資企業是中國汽車企業特別是轎車企業的主要形式。一般說,這些企業規模不是很大,產品品種不是很多,生產一兩種基本車型。由于規模不大,品種不多,本身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建立強大的科技開發部門,技術上主要依靠國外企業。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合資企業仍將在轎車工業中唱主角。
②積極尋求合作,組建一個超大型的企業聯盟
企業聯盟已成為跨國公司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更高層次的競爭戰略。合作范圍已由生產領域擴展到研發領域,合作方式由聯合開發、合作生產、委托生產、零部件互供等,進一步擴展到競爭對手的股權合作。跨國公司的經驗證明,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聯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生產和產品開發成本和風險,提升企業聯盟參與者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由于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規模都很小,企業聯盟的目的是提高參與各方的競爭力,合作的重點領域應該是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合作研究和開發、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標準化及其配套體系的統一以及銷售服務網絡的建設等。
4.堅持客戶導向觀念、加快汽車服務業的發展
據統計,目前汽車價值鏈上各環節利潤率分別為汽車生產15%,汽車銷售15%,汽車維修25%,汽車金融15%,汽車保險10%,二手車 10% ,汽車改裝 5% ,汽車美容運動等項目5% ,從這里可以看出,汽車服務流程中所占利潤率達到了85%,生產只占15%,所以,探索汽車服務流程的價值鏈增值新模式有利于大大地提高經濟效益。
國內汽車企業目前還只是注重于汽車的生產與經營,汽車服務貿易投入不足,管理方式落后,還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汽車服務貿易體系。而根據歐美國家統計,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的汽車市場中,汽車的銷售利潤在整個汽車業的利潤結構中僅占20%,零部件供應的利潤占20%,而50%~60%的利潤是從服務中產生的。國內汽車企業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經營思路,要在擴大經濟規模的基礎上擴大產業延伸,全方位進入與汽車市場直接相關的汽車服務領域,盡快加強汽車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的建設,特別是要努力提高汽車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租賃服務等新興汽車服務項目的水平,增加服務品種,改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6
[2]陳偉:基于價值鏈管理的現代企業競爭優勢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2, (5)
[3]林季紅:汽車業跨國公司的全球競爭態勢[J].南開管理評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