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美展30年面顧
“大時代之光——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顧展”于12月5日下午在上海徐匯藝術館開幕,施大畏、盧輔圣,俞曉夫、張迪平、韓碩,盧治平等當年的參與者與各界來賓數百余人出席開幕儀式。盧輔圣、張迪平向記者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感慨不已,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當時歷屆的參與者,大都成為如今的一線藝術家。展覽從“青年美術”的角度印證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美術的發展。此次展出的39件作品,均為歷屆上海青年美展獲獎或選送全國青年美展的重要作品。其中《我要向毛主席報告的》、《渴望和平》等都是當年影響廣泛的時代精品。為保證展品充分反映三十年上海美術發展史,主辦方還特地向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等機構借展品,第一次把這些已經成為經典記憶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示,種類涉及中國畫、油畫、雕塑、綜合材料等。
回顧展同時收集了歷屆上海青年美展的相關資料,為了達到藝術和歷史的高度統一,主辦方將諸多文獻資料與展廳柱子,墻面相結合,使得展廳成為展示的一部分,還特別設置了文獻廳,使觀眾親眼目睹這些珍貴的史料。(袁龍海)
上海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限量復制品
2008年12月5日至27日近100幅臺北故宮博物院限量復制品在康定路1147號的天策軒展出,其中包括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宋徽宗《瑞鶴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沈周《廬山高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均為上世紀80年代二玄社復制,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逼真效果,其中不少復制佳作由于限量印刷,已近售罄。這次展覽由上海天策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古典藝術的力量,更倡導了“融古畫境意于當代空間”的概念,此展《融·境》的主題以及同時展出的青年藝術家融合古典元素的現代瓷器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紅 菱)
王克文舉辦“承舊緒啟新端”山水畫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于11月28日至12月2日,為學者型畫家王克文舉辦名為“承舊緒啟新端”山水畫展。王克文幼承家學,青年時師從張石園學習山水,后問業于賀天健、謝稚柳先生,長期從事山水畫教學和創作以及中國美術史、論的研究,所作山水蒼秀樸茂,清新醇厚;于研究王蒙亦有會心,曾擔任娟《辭海》2009版美術學科副主編,出版畫集及中國美術史、論專著二十余種,現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此次共展出王克文山水近作100幅。
據悉,這是上海文史館展廳落成之后首次為館員所辦的個人畫展。畫展上,王克文為眾多慕名而來的觀眾仔細講解當時創作的背景及藝術創作表現技法。由錢君匋題書“從生活中來”的一組山水冊頁尤其具有史料價值。描繪了作者到鋼鐵、石化企業和農村生活的畫面,讀來彌足珍貴,讓人嘖嘖贊嘆。(小 海)
美國柯克·佩德森個人繪畫攝影展在滬舉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城市印象”攝影繪畫作品展于12月5日至21日舉行。本次展覽共展出美國藝術家柯克·佩德森個人繪畫和攝影作品83件,主要通過色彩斑斕、極富視覺沖擊力的熱抽象繪畫語言手法展現了柯克。佩德森本人對世界多個城市的不同印象。從殘破斑駁的墻面,到聚在小餐館后門度過閑暇一刻的廚師,作者將觀眾帶到了由凡俗到卓越的神奇之旅。圍墻的細節,大廈的前壁以及其他的城市標志,這些畫面從平凡中創造了奇跡,清晰地勾勒出21世紀最初十年里亞洲瞬息萬變的面貌。
在藝術語言的形象性上,他以鮮明的個性圖式隱喻被破壞、侵蝕的城市軀殼,通過對城市不同細節及生活中短暫瞬間的表現,表達他對城市文化的個人體驗和藝術判斷,揭示現實生活的殘酷歷史感和悲愴的社會性。
他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來自心靈深處的壯烈城市景觀和現代文明特質下的藝術思考。讓我們通過視覺因素的有效傳達,體驗一個富有創作激情的藝術家的思想情懷和純真的藝術心境,認知一種充盈著生命活力的藝術實踐力量。(知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