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王某,現年76歲,有四個子女。1992年,王某的妻子去世以后,王某一直想再找個老伴,但遭到了子女們的反對。后來,王某認識了單身的錢某。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產生了感情,有了共同生活的愿望。王某把自己的想法向子女們提了出來,但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王某的子女們認為,王某已經一把年紀了,再找老伴是老不正經,是讓他們非常丟臉的事。王某是一個性格非常倔強的人,他認為子女們不理解自己,為此,和子女們的關系非常緊張。1994年,王某不顧子女的反對,搬到錢某家和錢某共同生活在了一起。迫于雙方子女的壓力,他們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錢某有一套50多平方米的住房,每個月有400多元的退休金。錢某有一個兒子,也反對王某和錢某在一起共同生活,但出于孝心,見母親態度堅決,便沒有過多的阻攔,但對王某的態度非常冷淡。由于并沒有在一起生活,自從王某搬來以后,便很少往來。王某有5萬多元的存款都交給了錢某,自己購買的一些家具電器也全部搬到了錢家。但王某沒有退休金和其他經濟來源。王某搬到錢家以后,王某的子女便不再對王某提供任何經濟支持,并最終斷絕了往來。直到2004年,錢某去世。錢某的兒子把王某從錢某的家中趕出,并賣掉了那套房子。王某的存款早已花光,又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好去找他的子女們,但他的四個子女均拒絕接受王某。王某找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在律師的幫助下,一紙訴狀將他的四個子女告上法庭。在法院的調解下,四個子女同意向王某提供生活費,但均拒絕將王某接回家共同生活。王某被他的子女們送到了養老院,每月的生活費500元,由四個子女分擔,每個子女負擔125元。2008年3月,王某患腦血栓,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養老院要求王某的子女將王某接回家,或者每月增加400元的護理費,但王某的子女既不愿接王某回家也不愿出增加的護理費。王某沒有辦法,再次將他的兒女們告上了法庭。
律師觀點:本案是一起較為典型的由于老年人的婚姻問題而引發贍養糾紛的案例。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老年人的婚姻存在偏見。子女的反對成為老年人不敢追求或者不能獲得晚年婚姻幸福的最大阻力。這是一個社會思想文化有待提高和進步的問題。關于本案,單就法律的層面來講,它涉及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婚姻自由的問題;另一個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我國《婚姻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在本案中,王某的四個子女以王某的再婚使他們丟臉為由對王某的婚姻橫加阻攔,已經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盡管王某最終沖破阻力和錢某生活在一起,但他也付出了和子女們斷絕往來的代價,并為后來的贍養糾紛埋下了隱患。而且迫于雙方子女的壓力,王某和錢某沒有辦理婚姻登記,致使王某和錢某十年的共同生活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張享有繼承權的,按照本解釋第五條的原則處理。即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因此,王某和錢某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其直接的后果是,錢某去世后,王某沒有權利繼承錢某的財產,而被錢某的兒子趕出家門。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某的子女和錢某的兒子的行為已經侵犯了公民婚姻自由的權利。另外,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因此,王某的子女對于王某有法定的贍養義務,王某也有權利要求他的子女們給付贍養費和因患病而增加的護理費。
本期點評:
河南言東方律師事務所黃江明副主任鄭建文律師
提示:本欄目點評屬律師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意見,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