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的繪畫,尤其以藏族婦女為題材的繪畫可謂多矣!有的著眼于表現異族風情,有的著眼于民族服飾,有的著眼于宗教氛圍的營造,或著眼于地獄神秘感的表現,或僅以其為媒介重在形式構成等等不一而足。近日在北京“愛家收藏”海淀區文聯畫廊見到畫家毛水仙近年所畫的一批“藏女”,這些藏女畫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毛水仙對女人特有的文靜、溫存、柔美與善良的贊頌。畫家用寫實的手法,描繪身著民族盛裝的藏族女同胞,或在雪山下、或在氈房前、或于草地上的各種活動。雖然西藏高原地處偏遠,遼闊洪荒,然畫家筆下之藏女則毫無山野氣,無荒蠻感。呈現觀眾眼前的是形體秀美,儀態端莊,內心純凈與善良的女性。她們仿佛是從神壇佛主身邊落地人間的神女,透著一股圣潔氣息。那圣潔的氣質,可能就是藏女長期為佛教熏陶而形成的圣女之精神吧。
毛水仙筆下的藏女,羞澀而不扭捏,矜持而不刻板,高貴而不孤傲,秀麗而不外顯,性感而不展露,沉穩而不呆滯,是一種純潔、秀美的內斂,給人以含蓄、平和與善良的精神感染。畫家所表現的既是她對藏女的獨特感受,更是作為女性畫家的毛水仙對女性的認識與追求在筆下的自然流露。
毛水仙身為中央民族大學的國畫教授,有很多機會到少數民族中去采風和體驗生活。她曾多次去藏區,那里的風光,那里的風情,那里的人,都曾讓她感動,使她產生過諸多的創作靈感。具有很強寫實功力,擅長工筆重彩的她,曾畫過如《高原一家人》那樣濃重結實的寫實形象;也曾畫過如《大鵬》那以象征性的構成手法表現堅實、神秘與神圣的主題,和形式上給人以凝重、蒼茫的大作;還曾畫過如《圣火》那種具有肌理美感,厚重瑰麗而富裝飾性的作品。然而,這次她則用意筆線條和輕彩渲染相結合的技法,制造優雅輕松地畫境,一掃過去的沉重畫風。
其畫法,似工非工,似寫非寫。淡墨線條,流暢而不狂放,沉穩而不滯板,氣韻內貫;用筆則是淡彩輕施,淡墨與淡彩的有機結合為主,構成其特有的雅致色調,且以重墨著發點厾裙擺,以破輕淡。使畫面增加厚重感,還以破筆焦墨掃衣裙局部,使衣服的揉皺平添些許的蒼茫效果,更增加了畫面的對比因素而豐富了技法的表現性。其共性如是,然每幅畫則又略有不同,如《雪域無垠》用下垂長線畫站立人物衣裙與其神圣主題極為貼切,那線條猶如永樂宮壁畫的用線之美;而《高原生活》則多用較短之線,構成短促的結構,與表現輕快歡暢的生活情節相符。
藝術貴在創新,貴在有個人風格。故筆墨狂放、得意忘形著有之;嚴謹古拙、冷漠荒寂者有之;變形夸張、裝飾意味濃厚者有之;汲取西法、抽象構成者有之。毛水仙這批畫的藝術風格特點是什么呢?可概括為:由工筆衍化而來的似工非工的意筆畫法。她的筆墨不張狂,內斂而雅致,她表現的形象寫實而優美,她追求表現她心中的,也是大眾理想中的女性的美的主題的展現。她表現的畫面,優雅、輕松而和諧。毛水仙創造了自己另一種獨具面貌的畫風。
筆者與毛水仙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的同班同學,與其夫婦多年相處至今,深感她為人低調。同學相聚時,她從未向同學們談過其畫作多次獲得國際畫展的金銀獎,也從未談過其畫作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博物館等單位收藏,更未顯擺過自己的各種社會頭銜。她就學時,雖然受到過吳冠中、白雪石、俞致貞、高冠華、衛天霖等名畫家的親授,但她在社會上從未以名家弟子而炫耀于人。她深知,藝術成就全在個人。如今,她雖然年逾古稀,仍是每天筆耕不止,作畫日課不斷,且時時探索新的追求。這一批藏女畫,僅是近年探索適合自己年齡、畫幅不大、筆墨輕松一些的畫作。然而,我們從其畫中,看不到蒼老,卻能感受到青年人一般的青春活力。其畫、其精神,實在令吾這老同學為之感動,故寫此文向其致敬。
鏈接:
毛水仙,1938年生于山西,1960年畢業于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現任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文藝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國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際網絡電視臺書畫院名譽院長、中華書畫協會顧問、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民政部中華名人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美術作品展覽。多幅作品在中外多種刊物、畫集及網絡上發表。出版有毛水仙專輯畫冊。她的中國畫作《青稞種子》獲意大利國際插畫展大獎,名字列入意大利波倫亞國際插畫家名錄。《傣族姑娘》獲世界藝術交流與創作金獎。《吉祥如意》獲當代中國鄉村田園畫展銀獎。《人#8226; 路#8226; 墻》、《吉祥幸福》等多幅作品獲國家級優秀美術作品獎。中國畫《捻線》、《錦繡太平》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天安門、博物館等單位及中外收藏家收藏。曾赴意大利等國舉辦中國畫聯展,作品得到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