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教學正逐步地向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領域里延伸,使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發生了變化。充分發揮網絡的資源優勢來輔助高校的音樂教學,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給教師和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們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
關鍵詞:網絡教育資源;音樂主動性;平臺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09)01-0093-03
網絡與音樂教育的關系問題是當代音樂教育研究者必須關注的問題,但其研究成果比較有限,研究現狀不容樂觀。音樂教育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狀是這一問題在具體操作層面的反映,對其進行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知識傳播和應用的重要途徑,給教育帶來深刻變革。將信息技術結合于高校音樂教學中,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等的變革,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網絡技術能夠提供多元化的音樂學習資源,利用音樂網絡教育資源開展音樂主動性學習不僅能適應音樂教學課程的需要,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實踐表明,在大學生主動性學習中利用網絡教育資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滿足學習需求,同時也利于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提高高校音樂教學質量。
20世紀 90 年代以來,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人類社會文化、經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領域,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戰,它令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網絡的信息傳輸能力和資源共享能力對以音樂藝術為教學內容、以直觀性和創造性為教學原則的音樂教育,其影響和變革尤為突出。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通過網絡查詢教學資料、搜索課件制作素材、關注教學理論動態和發展前沿,越來越多的音樂愛好者試圖通過網絡了解音樂、學習音樂、欣賞音樂,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通過網絡進行音樂遠程教學或傳達和發布音樂動態、音樂資訊、音樂觀念。這些都表明,網絡與音樂教育的關系問題是當代音樂教育研究者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音樂主動性學習是大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
網絡信息時代的教育,在教師和學生間,建立了一個信息來源對稱的(不是一方掌握信息資源向另一方傳導的單向教學)、開放的、互動教育平臺。老師和學生共享這個平臺所提供的大量的、全方位的、不斷更新的信息。學生根據所學專業選擇、吸收其中的知識,學生將獲得認識事務的開闊視角。在這個空間中,學生由被動可以轉化為主動,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都會得到充分的發揮。網絡信息時代的教育必將在教育模式和學習方法上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利用網絡音樂資源,開拓高校音樂教育的新局面,面對浩瀚的網絡資源,教師應該優選網絡資源,并向學生推薦優秀的音樂網站;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優秀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利用網絡的能力,利用學校局域網,創建校園音樂網站,鼓勵學生自己豐富和維護校園音樂網站,利用網絡手段開拓學校音樂教育新局面,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構建音樂藝術教育新平臺。
音樂主動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的主體狀態,包括自主性學習習慣、自主性學習興趣、自主性學習思維、自主性學習方法、自主性學習能力等因素。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是主動性學習的堅強后盾,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通過主動性學習,學生以親身實踐獲得真實體驗,養成主動、獨立思維的習慣,掌握基本的音樂學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音樂技能。目前,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的共享,音樂這門藝術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相聯,這就決定了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娛樂都能為音樂主動性學習提供豐富而有效的主題來源,它將成為大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大學生音樂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音樂網絡教育資源為大學生音樂主動性學習搭建了良好平臺
由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教育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人們把網絡資源中與教育相關的部分都稱為網絡教育資源。網絡教育資源主要是網絡教育信息資源,指在網絡上蘊藏著的各種形式的與教育相關的知識、資料、情報、消息等的集合,它們以數字信號在網絡上進行傳輸,能夠應用在網絡教學環境中,起到輔助教學、教研和管理活動的作用。這些網絡教育資源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在形式上有交互、虛擬性;在功能上有共享、開放、支持協作性。音樂網絡教育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可喜的是,近年來已經有一些音樂教師嘗試應用網絡資源輔助進行音樂教學。
常見的音樂網絡教育資源類型有:
1、音樂網絡課程、課件、教案音樂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音樂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具有系統性與交互性,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相關教育資源;音樂網絡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于教育、教學的軟件。在很多大的網站上我們都可以查詢到各種各樣的音樂課件,為教師組織、編排課件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如:中國課件站、中國備課網、中國教師資源網等等。此外,網絡上還有大量音樂媒體庫,音樂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是音樂教育資源的核心,更是轉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學習的重要資源。如涉及高校音樂教學內容的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類等素材。
2、音樂教學軟件包括音樂教學軟件(課件、教案、網頁、網絡課程)的開發工具、媒體素材制作工具軟件和音樂學科工具軟件等。如FL STUDIO軟件、CuteMIDI簡譜作曲家、MIDI作曲軟件、作曲大師V6.0 、Finale、Sibelius等打譜軟件。種類繁多的電腦音樂軟件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音樂教學的手段和教學資源。音樂教師合理選用相關軟件,可以提高音樂教學、音樂創作和欣賞等方面的教學效果。軟件的應用與音樂課程的整合,使得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3、音樂網絡電子圖書、期刊互聯網上有大量的與音樂學習相關的電子圖書、期刊等,這些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音樂研究》、《人民音樂》、《音樂藝術》、《音樂探索》等期刊均可以在網絡上查找到相應的內容。在很多大的資源網上我們可以查詢到這些重要期刊中發表的文章,如:
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dlib.cnki.net/、維普資訊網http://www.cqvip.com/、龍源期刊網http://cn.qikan.com/、CEPS 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服務http://www.ceps.com.tw/等均有大量可共享的音樂資源。
4、音樂網絡教育資源網站互聯網上有關大學音樂教育教學信息的網站逐漸增多,如音樂專業網站、音樂工場網站、教育網站等,如各大專院校網站也是重要的資源,互聯網的國際性使我們能直接瀏覽到國外網站,國外網站也是很好的音樂學習資源。此外,大學音樂教育論壇是一個較為真實的語言場所,大家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里,可以與音樂教育相關的工作者、關心關注音樂教育的人士發表意見、交流音樂教育教學的觀點,學生也可以在這里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音樂學習的感想體會。如中央音樂學院網站、上海音樂學院網站、四川音樂學院網站、武漢音樂學院網站等。還有一些音樂學會的網站,如由中國音樂家評論學會主辦的中國音樂評論網,中國民族音樂學學會主辦的中國民族音樂學網、中國音樂教育學會主辦的中國音樂教育網、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中國音樂學網等,從這些網站我們可以獲得大量相關音樂學術的前沿信息,對于我們了解音樂教育發展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正確引導學生対網絡音樂教育資源的應用
國家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區運用電腦網絡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自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音樂。借助網絡開發不同形式的音樂課程資源,通過這些資源,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得以發展,探究性學習潛能得以發揮。
網絡音樂資源既具有突出的積極作用,又有明顯的局限與缺陷。音樂教育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任務和全新課題就是:充分發揮網絡音樂資源的教育優勢,遏止網絡音樂資源中的負面影響。據統計,目前我國僅音樂下載網站就有七、八千家,再加上網絡音樂的綜合模塊,總數量約在3.5萬家以上。但這么多的音樂網站都存在一個同樣的問題:大部分以流行音樂為主,古典音樂薄弱;國外的音樂居多,國內的音樂相對較少;“洋”的(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居多,“本土”的較少。由于利益的驅動,許多音樂網站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一味追逐流行趨勢,造成了互聯網音樂資源內容結構的嚴重失衡。針對網絡音樂資源中的內容、結構不平衡,要大力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促進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面對宗教音樂,在欣賞其優美音樂的時候,要教育學生不必也不能一并接受其宗教信仰。教育學生崇尚科學,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充分吸收外國音樂的精華,正確對待其中的宗教內容,既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但又不要不加區別地全部接受。因此,我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利用網絡音樂資源,開拓學校音樂教育的新局面。
在當今社會,網絡資源以各種方式參與到了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中。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和音樂愛好者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各種音樂信息,雖然資源的使用方式不同,但終究要歸屬于對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的參與。音樂教師怎樣搜索網絡音樂資源,如何鑒別、分類、使用,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 進而影響到學校音樂教育的整體狀況。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音樂愛好者對網絡音樂資源的獲取、鑒別和使用狀況,則影響著網絡資源在社會音樂教育中是否扮演著健康、有益的角色。對音樂教育網絡資源的利用現狀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從整體上對其在現階段與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的關系進行較為客觀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能夠為音樂教師和廣大音樂愛好者怎樣合理利用網絡音樂資源提供參照和借鑒。互聯網為大量的音樂信息提供了安身之地, 這些信息魚龍混雜,種類與名目繁多,這在客觀上給利用者造成了困難。對現有音樂教育中文網絡資源進行分類、篩選、評價,對其開發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一方面便于使用者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對音樂教育中文網絡資源的未來發展提供可以借鑒、 參考的方式和方向,興利除弊。
責任編輯:李姝
參考文獻:
[1] 方楠. 走進網絡社會的高等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2] 郭曉雯, 熊少凱. 音樂教育網絡資源的研究意義與現狀[J].科教文匯(下半月) 2007,(2).
[3] 黎加厚. 從課件到積件: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展(下)[J].電化教育研究1998,(1).
[4] 常虹,朱東生. 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操作步驟[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6).
[5] 郭曉雯. 音樂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現狀與利用途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07.
[6]孫梅.網絡音樂資源的缺陷與教育對策[J]藝術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