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道,亦有惑;又,道可道,非常道,故答疑解惑亦見仁見智,何況實踐尚可出真知。有心茶人也是滿懷真知灼見。
本欄目力邀茶界專家,針對讀者所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問題分別予以解答。茶博士還就茶界里熱點或難點話題邀請熱心茶人和茶莊主們共同參與,相信通過多方互動。大家各抒己見,道理會越說越明。希望有更多讀者加入到茶博士互動問答的隊伍中。
本期專家團
寇丹:中日韓三國茶道聯合會咨問、著名茶文化專家
陳郁榕:本刊專業指導、國家一級評茶師
劉國英: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山市巖上茶葉科學研究所所長
葉漢鐘: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國家一級評茶師、韓山師范學院副教授
王文禮:福建安溪八馬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晟:茶行業資深策劃人、包裝創意專家
本期茶博士關注:
問:當前有很多新茶上市,飲用時有什么注意的嗎?
答:清明過后,就會有很多的新茶上市,很多人就會想先嘗為快。但這其中有利有弊。
一般來說。這些鮮茶葉剛剛制成干茶,貯存不足一個月的,我們都稱為新茶。它們的色香形都比較不錯,喝起來感覺很好,但是由于新茶未經氧化的多酚類含量最高,且含有活性很強的鞣酸、咖啡因等,所以對人體的胃腸黏膜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對于胃腸功能不好、慢性胃炎的人,常常因為貪飲新茶,導致胃痛、腹脹等癥狀,有時候出現茶醉,即頭昏腦脹、四肢無力、發冷汗、失眠等等。因此,新茶只能少量飲用,最好貯放一個月后再喝,等茶中的多酚類物質進一步氧化,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性后再飲用。
本期茶學:
問:陶與瓷是怎么劃分的,它們當中還有什么樣的分類方法?
答:通常把胎體沒有致密燒結的黏土和瓷石制品,不論是有色還是白色。統稱為陶器。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較好的那一部分稱為“硬陶”,把施釉的一種稱為“釉陶”。相對來說,經過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致密、釉色品質優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稱為“瓷器”。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比較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考慮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歷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為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
問:經常聽到水銚,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答:水銚是古代常用的煮水器具,是一種有柄有流的燒煮器物,人們常用它來煎藥、溫酒和燒水點茶。銚的形狀與湯瓶差不多,注口小而有長流,無足,它的橫把、直柄不同于湯瓶,有彎曲的把手。用水銚煎藥。在中國一直延續在人們生活當中,燒水點茶或溫酒在日本的“茶道”中仍在應用。
問:請問天氣熱的時候應該喝涼一點的茶還是熱的茶呢?
答:國外也有人做過這類的試驗,喝熱茶的時候,通過發汗反倒可以讓皮膚的溫度在幾分鐘內迅速下降,從而解決熱渴;而喝涼一點的茶或者冰茶,只是口腔中有涼爽的感覺,皮膚溫度并不見得下降。其它冷飲也是如此,都不如熱茶來得解渴降溫。
所以,喝熱茶反而讓身體降溫更快,并且容易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問:我有一次喝茶感覺到“茶醉”了,是不是同時喝了很多種的茶,更容易引起人的茶醉?
答:不是。茶醉是飲茶者對攝入過量的茶葉而引起的反應。是否茶醉主要與飲茶者的敏感度和飲用茶葉有效成分的總量有關。
問: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喝什么樣的茶更好?
答: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選用茶鮮葉采摘之后經自然風干或曬干,沒有太多加工的白茶等。同時,可適當增加飲用量。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用煮沸后冷卻至50℃的開水,經充分浸泡后飲用,更有益于降低血糖。
問:我的牙齒比較黃,是不是跟經常飲茶有一定的關系?
答:對于長期飲茶的人來說,特別是習慣喝濃茶的話,有可能會使茶多酚的氧化物附著在牙齒表面。如果不經常刷牙,就會使牙齒變黃,跟茶壺、茶杯一樣,長期不洗而形成一層“茶銹”。如果再加上長期吸煙。更會使牙齒黃化。
對于一般飲茶者來說,只要不吸煙,有早、晚刷牙的習慣,牙齒是不會變黃的。
問:請問針對不同焙火程度的巖茶,需要采取什么樣水溫來沖泡?可不可以都直接用沸水沖泡呢?
答:巖茶的沖泡都是用現開的沸水沖泡,不同火功的巖茶都可以直接用沸水沖泡。
問:如何判別茉莉花茶是否用鮮花窨制,或者使用了香精?
答:一般來說,花茶有窨制和拌花兩種制作工藝。窨花茶具有持久和獨特的花香,其滋味馥郁芬芳,鮮靈甘美。通過干聞、冷聞和熱聞都可以嗅到清鮮持久的花香,品飲的時候能夠從茶湯中嘗到花香,可以判斷為窨花茶。拌花茶是在茶葉當中加進一定數量的花朵或者花渣,其香氣混濁,不耐泡,一般經過一兩次沖泡后就難以聞到花香。
噴過香精的花茶,初聞時香氣沖鼻,香氣中帶濁。有一股酒精的氣息。這類花茶貯藏一兩個月后,花香就沒有了,只剩下一股酒精味。
問:普洱茶能不能生熟雜處?
答:一般來說,普洱茶好的存放空間。應該以“干凈”作為指標,沒有雜氣與惡味。為了干凈存儲茶葉,茶的類型要一致,同樣的菌類可以互相激蕩,熟餅之間可以相安無事;反之如果生熟雜處,生餅就會受到影響,滋味不純。
問:怎么鑒別陳年普洱茶茶面的油光?
答:有陳期的普洱茶,若是放在干凈倉內的,茶面會自然地泛出油光。這種由茶葉經時間陳化后自然散發出來的油光,柔和明亮,好似宋代單色釉的內斂穩重,其香氣清純無異味,絕非用潑水造假可以比擬。
問:茶樹是如何劃分喬木、半喬木以及灌木的?
答:喬木型的茶植株高大,主干明顯,最低分枝一般離地面30厘米以上。半喬木的茶,植株較高大,主干尚明顯,最低分枝一般都在地面以上。所謂的灌木型的茶,指植株較矮小、無明顯主干、最低分枝多從地下根莖處分生者。
問:貯茶時選用什么樣的鐵筒有講究嗎?
答:首先不能選用有異味的鐵筒。其次最好能選用雙層鐵蓋的。為了更好貯藏茶葉,可以放進1~2小包干燥的硅膠或石灰塊。
新買來的鐵聽,或者有異味的鐵罐,應該先放少量的茶葉末,等把異味吸盡時再貯藏茶葉。平常把鐵罐放置在陰涼干燥處。不能有陽光直接照射。
問:古人是如何試水的?
答:古人雖然沒有現代人的諸多工具。但對于水的抉擇卻懂得使用各種方法。
他們最簡單的測試方法,是用火煮開后再把開水倒到白瓷器中,如果澄清以后水底有灰土者,則水質差。
也可以將清水放于日照下,若水中有氤氳的游氣,則水質不佳。水質好的,就會澄澈透亮。
再品飲,味淡者為好,味佳者為次,味惡者為下。或者用秤量,水輕者為好。也常會以白紙或絹帛來試,以水浸潤后待干。無跡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