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傳,明代有一富商烹好佳茗,請著名畫家、詩人唐伯虎寫一對聯。唐伯虎來到其府上,品了一口茶后,略思片刻,提筆一揮而就:“生意如春草;財源似長流。”該聯形象突出,情深味濃,將古人眼中十分庸俗的商業活動寫得充滿雅趣。可商人卻不中意,嫌不夠味兒,要求唐伯虎另寫一副生意更旺、財富更多的對聯。唐伯虎聽后十分生氣,但又不好直說,于是重新揮筆寫聯:“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陣進陣出;店里銅錢,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這副對聯把商人比喻為夏夜蚊蟲、冬日虱子,吸血食髓,貪婪成性,發泄了唐伯虎心中的慍怒,可那富商卻十分滿意。
二
古代有位富翁建了一座豪宅,還在大廳中間掛了一幅以蘆花為主題的潑墨寫意畫。喬遷那天,賓客云集,高朋滿座。參觀完豪宅,欣賞了蘆花畫后,有人對富翁說:“這幅蘆花畫,需配上一首詩才雅致。”富翁聽后,覺得有道理,便請了一位遠近聞名的詩人來為畫配詩。詩人邊吟邊想,提筆在畫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寫:“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富翁在一旁看著,覺得毫無詩味兒,心里十分焦急,便請詩人休息一會兒再寫,還叮囑他說,此畫很珍貴,一定要想好了再落筆。詩人回頭看了富翁一眼,笑了笑,毫不理會地繼續寫:“六片七片八九片。”富翁一看,更是著急,覺得此人徒有虛名,自己請錯了人,心里十分后悔。只見詩人依然從容不迫,提筆寫完了最后一句:“飛入蘆花皆不見。”富翁讀后,不禁稱奇叫絕,贊嘆:“詩如畫,畫似詩,太好了。”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