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生態文化節還有兩天,在賽馬場上漸漸搭起漂亮的帳篷,牧人家慢慢聚集起來。但是我們注意到,更多的帳篷都是些節日里才會使用的彩繪白色的,傳統的黑牦牛毛帳篷卻很少。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這里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不同。所以雖然今天飄著徹骨寒冷的陰雨,我們決定還是依照一貫的工作習慣,出去隨機尋找我們的訪談對象。
不知道確切方位和地名,當我們的吉普車經過一片高低不平被叫做”塔頭”的植被時,劇烈顛簸中遇到了一位正在放羊的50來歲的漢子,名叫幾米·日,因為天氣太冷,我們請他坐進車子里聊天,幾米。日說話不慌不忙,總是不急于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而是稍微想一下,再慢慢說出來,條理清晰,他居然對人。草原,家畜,野生動物有一套與現代科學里面稱為“系統”的理論相似的看法。
幾米·日:這兒的狼很多,它們非常聰明,可以說是動物里最聰明的,它舍一直盯著放牧的人,一旦發現有牧人看不到的地方,就馬上過去吃羊。這兒是我家的夏季草場,今年搬過來2個月7,被狼吃掉了1頭牛,4只羊,每年怎么著也得損失20多只羊,五六頭牛。
最多時候我見過一群40多只狼,在這邊放牧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兩只,如果沒有放牧的人看著,羊會被全部咬死,所以必須一刻不離地跟著羊群,十來歲的小孩沒用,必須要大人跟著才行。
狼很厲害,獨自就能趕走一群羊。有時候晚上人睡了,狼會來趕羊,把羊趕到一個地方,一下就能咬死100多只。五年前我家就遇到過一次,晚上狼過來,進到羊圈里,羊本來就膽小,讓狼嚇唬得也不敢大聲叫,狼用大尾巴抽著,它們就乖乖跟著走。第二天早上我們起來的時候,就在我家下面一道鄰居的網圍欄那兒,看見20多只羊死在那里,這還算比較少的,一般都是上百只這樣被咬死。白天也好晚上也好,狼都在盯著你,它們跟著羊群,隨時尋找機會。以前用牛糞作圍墻,這樣狼不容易把羊成群趕走,最多就是跳進羊群里咬死一些。一只狼一次能吃掉一只羊,如果能拖得動,會把剩下的肉帶走一些,一般它們會先咬死幾只羊,然后一直看著,餓了繼續吃。
有很多次,看到羊很害怕地到處跑散,趕緊過去看,就能看到狼已經把一只羊咬倒在地上了。狼不怕人,一直到人跑到離它20米的地方它才跑,所以放羊的人看到狼要過來,就要大聲喊著把羊圈起來,阻止狼靠近。
以前我們用夾子打過狼,現在不會了,因為都是保護動物。不過現在大家的牛羊養得都少了。一方面國家政策也讓我們減少牲畜,另一方面現在狼太多,養多了羊看不住也是讓狼咬了。
我家里當時分草場3000畝一個人,4個人,差不多分了12000畝。原來120頭牛90只羊,現在牛70多,羊60多。
其實,整個世界從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有狼,有棕熊,也有人,誰都不希望有天敵存在吧,但天敵確實存在了,狼吃羊對牧人生活是有影響的,但又是自然的,就像是一個圈圈一樣,狼、羊、人、草原都在這個圈子里,都是里面的一部分,都是自然存在的東西,我們沒道理把狼都殺掉。
幾米·日的這番話如果再稍加修整,幾乎就與現代科學中講的“生態系統”或者“生物圈”等概念相同了。一直以來,保護野生動物的很多法規似乎都是針對當地人來的,覺得當地人應該是被教育后才能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可面前的幾米·日,即使他的羊已經損失了許多,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利益,卻仍然能用這種“圈圈”的概念來看待,這讓我們著實感嘆??磥恚R這種東西并不是專屬于科學的,象牙塔里的玩意兒,在民間的真實生活中也活生生地存在著。
我來這片草場十八九年了,這個地方我呆了三十多年?,F在國家老說我們是過度放牧了,所以草場才會退化,可是承包之前,牛羊數量是現在的兩三倍呢,現在牲畜這么少怎么能說是過度放牧呢?
小時候就聽老人說過,那時勤快的人家趕著牲畜經常搬家,十來天就搬一次,家里連土灶都不搭,只是在產羊羔、產牛犢子的時候,在一個地方稍微多住些日子。那時牲畜是挑草尖吃著走著,看一片草場是不是有人來放過牧,看草尖還在不在就知道了,這些都是在人民公社之前。
人民公社時候,雖然還在游牧,但是不如以前7,打個比方,如果以前是在1萬畝里面游走的話,生產隊的時候就變成5000畝了,但那時草場也還是很好的。到7夏天,草場上開滿了花,就像花布一樣,這座山是黃色,這座山是粉色,各種各樣的植物氣味摻雜在一起,聞起來很濃很濃,好像現在藏醫院里的氣味,有時候牛奶里面都有花草的味道。野蔥吃得多了的羊,羊奶都是蔥味,甚至不能喝了。夏天,牛羊吃飽了就在草地里睡覺,集中在一起一睡就是兩三個小時,現在再也看不到了。很多原來有水的地方水沒了,土的營養也沒了。此如以前吃一根草能得到的營養,現在要吃五根才行。草變得粗了,牛羊不長膘,花的味道不濃了,花也比以前小了。
天氣變化也是很大的。現在夏天冷了,雪多雨少。你去看帳篷里的爐子下面,草能長到一尺多高,門外的草卻只有幾寸,以前沒有這樣的現象。這個道理也簡單,天氣太冷了、夏天早上的土還是凍的,要等太陽出來慢慢暖和了草才能開始長,這是非常慢的。現在就像是住在山的尖尖上那么冷。
以前聽活佛說,如果不好好做人、做善事的話就會有各種報應,現在我常常會想起這些話。就像現在老鼠越來越;是不是就是因為人放毒藥滅鼠滅的?草越來越沒營養是不是就是因為人殺野生動物的結果?草場越來越差是不是因為人變懶了,都不轉場游牧了?
以前游牧,從一個草場轉到另一個草場,很好。比如冬天在冬場放牧,春天就走了,夏天過去后我們再回到冬場時,蘋已經長好了。以前沒有定居,沒有在一片草上一直呆著不動的。
現在一家家承包了,在自己的草場上放牧,草場本來就不夠大,也會有影響,一年到頭不搬家,草都變黑了。對草場來說還是遠遠的游牧最好,隨著每年搬家次數越少,對草場傷害就越大。剛分草場時候按著人頭來分,現在人口多了又要繼續分。比如我兒子結婚了給他3000畝,那根本就不夠。在那樣一小塊草場上放牧是不可能的。
現在承包了,沒有領導命令,以前人民公社的時候,都是大隊命令什么時候搬家的,那時候乞丐少,整個大隊都沒什么窮人,不過不自由。現在倒是跟以前比自由了,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放牧、轉場,或者干脆就把牲畜放在圍欄里,可現在每個隊里都有很窮和很富的人。我們隊里大概有一半的人貧困了。以前平均一個人20多頭牛,200只羊,那時候還沒買車蓋房的亨,現在的人又要蓋房買車還要買汽油,貧困了。
牧民最懂得牛羊應該吃什么草,要怎么放牧,家畜的主人非常關鍵,如果他覺得定居好,對整塊草場都會有影響。不過另一方面,如果全部退牧,草場一年四季都不用的話,草也不會長好,草就像牦牛的絨和人的頭發那樣,每年必須要剪,不剪的話就不會長好,必須按照規矩輪流吃。
放牧的人現在也有變化了,很多人已經不怎么關心牛羊。對這個事情我非常擔心,就有些人總是說自己貧困,向國家伸手,有些人把自己的牛羊都賣了,裝作自己是貧困戶要錢?,F在人懶,不愿意放牧,就處理牲畜,生態移民,這給國家增加了多少負擔啊。
從宗教上來說,現在整個草場退化是自然的,每個時代都有。蓮花生大師說過,世界慢慢變的時候,人心也變了。因為人做了很多壞事,所以有很多生態災難是我們應該受的罪,從科學角度怎么解釋我不會說。
關于游牧。我們從很多老牧人那兒聽說過,他們說起過去的日子總是眉飛色舞,對種種規矩如數家珍,同時也對如今的“定牧”很有異議。也許至此關于草場“退化”的一些原因開始清晰起來,幾米·日說到了兩個原因:氣候和定居放牧。氣候原因已經引起科學家們甚至全球的重視,而放牧制度變化會有什么影響,似乎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和研究,更多還是著眼于牲畜數量過多的影響。據了解,措池村的牲畜在人民公社時期最多,超過7萬,而1985年的雪災之后幾乎損失殆盡,至今不足2萬。牲畜在減少,草場卻仍在退化,或許,放牧制度的變化才是真正的原因7這是需要科學家與牧民一起揭開的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