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5年來到這里的,當時6個隊,每個隊大概有12戶左右,家畜不是太多,主要的草都是野生動物吃的。那時候我還小,不知道到底具體數量有多少,但是估計起來一個隊大概總共有3000左右的牛羊。天天都能看見黃羊、藏野驢和野牦牛,也有白唇鹿,都成群結隊的。
1984年之前,都還是人民公社,不管是草場還是牲畜都是集體公有的,大家在一起干活。1984年開始包產到戶,雙承包了,整個家畜數量,包括馬牛羊等等,上7萬多,要再加上野生動物,大概能在10萬以上。那時候整個山上都有野生動物,最多的一群能有兩三百,遠遠看,好像自己的牛羊群一樣多。
大雪災是1985年10月17、18號,我記得清清楚楚,不管是動物還是家畜整個滅亡了,剩下的很少。那時候我是隊長,家里7口人, 54頭牛,6匹馬,雪災后剩了34頭牛,4匹馬,牲畜存活數在隊里都是數一數二的。跟兄弟一起合放的一群羊,雪災之前1500多只,之后,我家只剩了7只,我兄弟家剩了3只。光看這個數就知道有多慘了,最慘的人家里什么都不剩了,只剩了人和狗。
其實當時下雪的時候,誰都沒在意,以為就是普通下雪嘛,但是雪一直持續了三天兩夜,別說草了,有的帳篷都被雪埋了。牲畜沒東西吃都餓得不行了,我們開始把牛羊往外趕,但是雪太厚了,牛還好,羊根本走不動,有的羊就直挺挺站在那兒死去了,一只只的。雪災第三天,從帳篷門前往遠處看,通天河還在流,旁邊都是雪,有些牲畜看到水,就沖過去,想過河到沒雪的地方去,一些就直接倒在了水里,被沖走了。我聽90多歲的老人說,他們一輩子也沒見過那么大的雪。
牧民平時的生活習慣是冬天宰殺,夏天吃。雪災時候本來想過可以把牲畜都宰掉的,但是想到,牛羊本來遇到自然災害就很慘了,我還拿刀去宰它們,太不忍心,很少有人家這么干的。整個下雪期間,根本沒有風,連帳篷外面的繩子上都裹滿了雪,更別指望風能把雪吹走,露出下面的草了。我們試過給牛羊吃糌粑、酥油,可是牛羊適應不了這種東西,吃了酥油和糌粑的牛羊,都死了。可能因為太冷了,黑帳篷的內壁和我們蓋的被子毯子上都是一層白花花的霜。
雪災之后,政府的救援隊很快就組織起來了,開始用飛機空投一些東西,方便面等等,但是從那么高的地方扔下來,幾乎都摔碎了。之后來了一些推土機推開雪。大部分的牧戶都組織起來搬到五道梁去了。因為雪災之前生活比較好比較富足,有充足的糧食,人倒是沒受太多罪。
一直到來年三月二十幾號,才能看到一點點草的樣子,雪化了些了,大家開始出門去找牛。很多牛身上的毛和絨都被吃了,自家的牛都很難認出來,不知道在雪里,它們是不是互相吃絨和毛。除了牲畜,還有野驢等等,山谷里整個都是尸體。
6月份的時候,國家給了補助,給牧民從外面買牛羊。那時我是一隊隊長,從東豐縣買了4000多牲畜回來。我趕牛回來的時候,村民聽到牛羊的聲音,都沖出來,對牛羊磕頭,有的甚至哭了出來。
雪災之后沒有了牛羊,鄰居之間好像也覺得離得特別遠了,以前別家的牛羊很容易就走到自家草場上來的,牛羊到了帳篷前面,就好像家家之間的距離都一下拉近了。本來雪災之前,牧民就非常熱愛家畜,雪災全部死光了之后,他們更愛家畜了,只是把牛羊的毛和絨賣出去,連酥油都不往外賣,只用自己吃和點酥油燈。大集體的時候,牲畜都是上繳國家,還有國家干部吃的牛羊,用的皮毛等等,每個隊每年要上繳多少,也包括旱獺皮、酥油等等,都是幾百斤的,直接送到曲麻萊縣里,沒有給錢,只是記分數。就是一直到雪災和災后的幾年,老百姓都。還不知道什么叫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