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人們的眼球,說美國有個大富翁,上世紀90年代啟動了一項“天才工程”,那就是成立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精子庫,希望借此造出。神童”來。最終,他還真邀請到了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捐精,而使用他們捐獻精子孕育的孩子也達到了20。多人。要說這項工程進展得還算順利,可最近,大富翁有點郁悶,因為經過一些測試,這些孩子竟然大部分智商平平,只有一個智商挺高,可還懶得要命。
這篇網文很難辨別真假,其實早在1776年,歐洲便已發明了家畜的精子冷凍技術。本世紀50年代后,人工受精技術在西方取得了長足發展,全世界很多國家開始建立精子庫,并且逐漸完善這個系統。于是,很多不育患者的家庭除了領養孩子外,又多了一種振奮的選擇——人工受精
在全世界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人工受精技術的今天生育觀念向偏于傳統的中國人對精子庫又了解多少呢?
打開“精子庫”
“精子庫”這個詞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直譯可稱“精子銀行”。顧名思義,“精子庫”是用于儲存精子備以待用的一套設施。
精子庫并非人們通常想象中那樣神秘,如同好萊塢科幻片中渲染的那樣在一個裝滿了各種神秘儀器與器具的巨大冷藏倉庫中,被程序嚴謹的電腦控制著。真實的精子庫不過是幾只密封嚴實的液氮罐,單從外表看,圓柱體的形狀,像個大號的煤氣罐。
因為精液在常溫環境中,只能存活半天,精子提取后,需先送到一臺普通冰箱中“冷卻”至4℃,然后,再將其放到冷凍室中“降溫”到零下25℃,隨后,又將精液急凍到零下196℃的液氮罐里。不合格的精子會在低溫狀況下全部被淘汰,能復蘇的精子才是具有最強活力的“精”兵強將。在零下196℃條件下,精液可儲存10年或更長時間。
供精者或者存精者的精液就保存在這些罐中,罐內的溫度恒定在零下196℃。精液必須先在精子庫中存放6個月,經過再次檢驗確認健康合格后,捐獻的精子才能提供給需做人工受精的婦女。這樣的規定是為了杜絕性病,尤其是防患艾滋病,因為艾滋病和其它性病都是有潛伏期的,供精者如果剛被感染就前來供精,第輪的檢測很可能查不出來,所以必須半年后再做檢驗,以確保精子庫提供的精液都是健康的。在80年代以前,有些人錯誤以為人工受精用新鮮的精液會比較好,所以常常采用新鮮精液。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面對來勢洶洶的艾滋病的威脅,美國1986年就通過立法,嚴令禁止使用新鮮的精液進行人工受精。

目前,精子庫都建立在大型綜合性或者是專科醫院內,都有很好的技術支持。山東省立醫院就有精子庫,還曾發傳單呼吁健康男士捐精,但最終以極少數在校大學生響應而告終。
精子庫的設立必須經過衛生部有關專家現場考察,評估、檢查,合格后才能獲得批準并進行正常工作。批準證書每2年校驗1次,校驗合格的,可以繼續開展工作:校驗不合格的,收回批準證書。
能量巨大的“庫房”
據醫學專家介紹,人類精子庫主要有四大功能:第一,為不能生育的丈夫提供有效治療方法。第二,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生育保險。如因工作需要將長期接觸放射線或其他有害物質,有可能對精子產生不良影響的,即將接受放射治療等特殊治療的癌癥病人:丈夫長期在外工作,而目前還未生育或不想生育的夫婦等,均可取出精子,保存在精子庫,待今后想生育時使用。第三,利用精子庫提供的合格精子使患有遺傳性疾病丈夫的妻子受孕,杜絕因父方所致的有害遺傳。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第四,提供人類生殖健康的相關科學研究。
精子庫所記錄的個人數據,將保留70年以上,只有“庫”主任有資格查閱,數據庫除了用于防止人工授精的后代近親結婚外,是絕對不能被泄露的。即使有人想查看自己的身世,也會遭拒。
捐精,沒有第二次
“要澄清一個誤區:捐精不是獻血,每位捐精者一生只能捐獻次。”青醫附院低溫醫學科王沛濤主任指出,根據衛生部出臺的有關文件,每位捐精者的精液只限提供給五位申請人工受精的婦女使用,而每位捐獻者一生也只能在一個精子庫進行捐獻。這主要是從倫理和優生優育的角度考慮,降低因捐獻者多次捐精而引發的‘同宗婚配’風險。”
某精子庫工作人員說,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可能會出于經濟利益來捐精,感覺像是獻血,其實是不可行的。“一個成年男性精子的正常濃度是每毫升2000萬個,而我們這里要求的是每毫升6000萬個。真正合格的人并不多,經濟目的可能是他們較多考慮的,但是這個錢不好賺,我們只對合格的捐精者發放一點經費,僅僅是補貼性的,捐一次不過幾百元。”
“精子危機”不是危言聳聽
2000年至今,上海市人類精子庫曾先后對近500名捐精者進行了精子檢測,他們大都是在校青年大學生。以2000萬個/毫升的精子密度為標準,約有50%的人無法通過。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制定的國家標準中,合格的精子密度應為4000萬個/毫升。標準降低了,通過率卻讓人大跌眼鏡,難怪“精子危機”的呼聲漸大。
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在1890年到1 990年的100年間,全球男性的精子密度下降50%:與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在數量銳減的同時,質量也在悄然衰退。
自精保存:“生殖保險”新觀念
除了捐精為他人所用之外,為未來的生育需要而進行自精保存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不需出市,在青島就可以,島城的青醫附院就開展這項業務。
目前,青島某高校一名大學生因為個人身體原因到青醫附院做了自精保存。自精保存,就是預先將精液取出體外,經過處理后冷凍保存,需要時取出,復蘇后使用,可以使申請保存者有可能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技術)而得到孩子。
王沛濤介紹說,自精保存除了針對因為嚴重的少精,弱精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外,還針對那些出于“生殖保險”目的需要保存精子以備將來生育的男士,比如男士在接受放療、化療之前,以及那些從事高危行業,高空作業的男士,甚至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的男士,都可以進行自精保存。即便不存在患病和從事危險行業這些情況,進行自精保存對一些男士也很有必要。
專家指出,最近幾十年來,人類精子的質和量都在下降。再加上由于環境污染,吸煙、酗酒、工作壓力大等原因,現在的年輕人不孕不育的比例逐年增加,我國約有2000萬育齡夫婦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擾。
因此,在精子質量最好的時候存進“精子銀行”顯得很有必要。王沛濤還提到,目前不少年輕夫婦都在為事業打拼無暇顧及生兒育女,但等事業穩定再要孩子,又擔心失去生育能力,“精子銀行”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都只有個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萬一有個閃失,就要面臨沒有下一代的窘境。進行自精保存也是為人的生育上了一道‘保險’。”王沛濤說。
采精——冷凍——休眠一待用
“總的來說,精子自存的流程跟捐精流程差不多。”王沛濤解釋說,男士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精,首先要提前做好各種健康檢查,同時還要做傳染病檢查。因為是自己用,
般不需要查遺傳病。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精子的耐凍能力也不同。正因為如此,在正式進行冷凍之前,會對采集的精子進行試冷凍。
達到冷凍要求的精子將走向低溫冷凍程序,封閉其于液氮罐內,使之處于一種休眠狀態,精子從此進入“冬眠”狀態直至需要時取出。因為低溫保存過程中可以淘汰許多發育異常的精子,所以經過層層檢驗后用低溫冷藏的精子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安全性。
一年1000元已有20多人“開戶”存精
青醫附院的取精室其實一點也不神秘,床,桌子,極其簡單的布置。工作人員說,采精前,會先跟“未來爸爸”談心,簡單了解他們個人情況,為其講解注意事項,并簽訂一個同意書,另外一項就是全面體檢。
至于“保險費”是這樣,參照胚胎保存的價格,醫院初步定價均低于南方城市,精子保存一年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費用包括各項設備,每兩周次加氮費等等。目前,青醫附院的“精子銀行”已有二十多人的“開戶存儲”。
跨越21年,“超時空寶寶”不是神話
精子中途變質了怎么辦?對于這個疑問,王沛濤解釋道,目前精子的冷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由于精子本身含水量少,通過程序化的降溫過程,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只要保存方法得當,精子可以儲存幾十年而不會發生變化。“從理論上推論可以無限期的保存。目前還沒有資料顯示,精子會隨冷凍時間延長而降低質量。”
但由于自存精子開展年份只有幾十年,目前現實中保存時間最長并成功生育的紀錄是21年。所以說,保存20年應該沒什么問題。
鏈接
國內還沒有卵子庫
目前,我國共有10家人類精子庫,正在運行的則有9家,大多分布在廣東、浙江等地。
相對于精子庫發展的日趨規范,國內的卵子庫發展卻相對遲緩。隨著生活節奏緊張和人類行為方式的改變,女性不孕癥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另外,對于現代女性來說,因忙于工作而推遲生育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的生育年齡較短,因此建立卵子庫進行卵子保存,也是市場所需。美國、西班牙、阿根廷等不少國家都已建立了冷凍卵子庫。國內尚未實行。
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并不是在試管里長大的嬰兒,而是從卵巢內取出幾枚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胚胎,然后轉移胚胎到子宮內,使之在“實在”的真人子宮內著床、妊娠。正常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宮腔,繼續妊娠。“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因此而稱為“試管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