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學生抱怨說:初中時我的英語成績很好。高一入學時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可不用多久,卻發現英語變得難學了。單詞沒少記,練習沒少做,就是不見水平提高。于是,這部分學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并繼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甚至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那么如何使高一學生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高中三年的英語學習呢?筆者認為,作為高一年級的英語教師,必須注意做好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從而使初、高中英語教學有機地銜接起來,幫助學生在基礎階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樂觀的學習態度,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一、駕馭初、高中兩套教材
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吃透高中英語教材及大綱要求,還應熟悉初中英語教材的框架體系及大綱要求,了解一個合格的初中畢業生的基本能力,特別是聽讀能力及詞匯量的大小。這樣,在平時的授課中才不至于提出學習“蹦幾蹦”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可極大減少無意傷害學生自尊的機會。如何上好高中英語第一課則顯得尤為重要。曾經有這樣的現象,高一學生第一個假日回母校探望時向原英語老師“訴苦”——第一節課使他們云里霧里,有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他們佩服新英語教師熟練流暢的課堂用語,但也自然產生對高中英語的畏懼,英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我們大部分高一英語老師精心組織的第一堂課而拉開。如果能精心挑選初中畢業生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詞、短語及句型來組織第一堂課,并輔之以新穎、別致、活潑的教學手段,那么,第一堂課就會吸引我們的學生走進高中英語的世界,而不至于“聽而生畏,望而卻步。”
二、殛時指導學法調整
雖是高中的基礎階段,但高一英語教材內容與練習形式和初中相比都有一個相對提升,內容更多,涉及面更廣,練習方式更多,寫作要求明顯提高。對于剛走進高中大門的學生來說,無法立刻適應。所以,學法指導是高一英語教師成功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的組成部分。
1預習
很多初中生滿足于課堂能聽懂,未能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而對高中課本中的對話和課文內容以及靈活多樣的操練題型,加之英語教師行云流水般的課堂用語,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人手,課堂四十五分鐘效率極低。對此,英語教師應在開學初就有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指導有效的預習方法。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聽課過程中認真聆聽,有所對癥,從而解決問題,課后及時整理,鞏固所學內容,這樣就能使課前準備與課堂吸收有機結合起來,使學與教更有效地滲透。
2操練
大部分初中生表現欲強烈。不怕出錯,有著較好的開口習慣。可一旦走進高中的課堂,部分學生特別是女生變得羞于開口,不敢回答問題,更不用說主動操練。這對于語言學習來說無疑是極為不利的。此時的英語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善用自己上課時的評價用語,多說\"Yes\"少說“№”,多用商量語言,少一點一錘定音,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另一方面,英語教師要做細致的工作,鼓勵學生嘗試,指導他們進行會話,并幫助創設有利于開口的情境,如課堂上的Actout the dialogue,Retell the text,課后的英語角等。另外可以為每位學生找一個長期的合作者(partner),鼓勵他們一起說,一起練。對于會話中出現的問題,可在全班進行討論,最后形成共識。這樣,學生在鍛煉英語口語的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增進學習興趣。
3增加閱讀
高考的目的是選拔人才,使其將來在某一領域為社會貢獻自己所學的知識。因此向高考沖刺僅滿足于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具備駕馭知識、求異思維和精確判斷的能力。教師可在高一起始階段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增加對所學語言語法現象以外知識的積累。如文化習俗、地理風貌、人文趣事等,這樣可使學生求知的欲望更加強烈。同時,適度的課外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詞匯。隨著詞匯量的增多閱讀也就相對輕松,如此積極循環,無疑對英語教學起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三、結合新形勢。闡明新意義
高中英語教師要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認識這門語言在當今世界所發揮的作用。高一學生對社會、對世界的了解已有所增加,善動頭腦的英語教師應緊密聯系發展形勢,幫助學生自己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當今世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通過英語這座國際橋梁,可使國際組織之間、國家之間得以溝通。試問,若中國依然固步自封,閉關自守,2008年奧運會的旗幟會在中國北京升起嗎?APEC會議能在上海成功召開嗎?中國有可能加入WTO嗎?在未來的日予里任何一位中國人都有接觸世界、走出國門闖蕩一番的機會,掌握好英語這一交流工具無疑會幫助他們很好地把握第一次機會,成功地書寫自己的人生。
四、提高自身素質。確保源頭活水
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自身原有的知識水平。我們必須不斷地給自己注入新的知識血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努力鉆研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授之以漁。同時,外語教師還必須具備與所教語言相關的文化、區域知識,以及在外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能力。此外,從高一起始階段,我們就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對學生心理認識的水平,深入到學生中去。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堅韌向上的學習品質,從而使所教學生都能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為了使我們培養出的英語人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做教師的必須時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