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如何讓差生愛學化學
于寶山
摘要:導致學生學習差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心理及智商因素。對于高智商差生,采用“聚焦法”。
關鍵詞:分類智商 因素偏科差生鞏固提高
在化學教學中,如何讓差生愛學化學?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出幾點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分類
導致學生學習差的原因主要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心理及智商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強、求知欲低的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1 高智商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應能力、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暫時較差。以男生居多。特點是好動、貪玩,在學習上投人時間太少。
2 低智商差生成績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學習效率低。但真正屬低智商差生者為數很少。
3 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對化學不感興趣從而學不進去,甚至放棄學習者,較普遍原因是學習方法不對頭。
二、各個擊破
1 對于高智商差生,采用“聚焦法”。這類學生腦子靈、反應快,稍微懂了就不愿聽,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只要想方設法把他們的精力“會聚”到學習這個焦點上來,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兩種方法:
(1)吸收他們參加化學學習小組,適當給他們出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以刺激其好勝心理。
(2)鼓勵他們參加化學競賽,促使他們多看書、多練習、多動腦、多動手,把他們心思集中到鉆研化學上來。
2 偏科差生中以女生為多,學習上死記硬背多,靈活運用少。可通過觀察和談心幫助其改進學習方法,并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具體做法是:
(1)對上課害怕回答問題的,盡量提些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以增強她們的自信心。
(2)預先培訓后讓其做演示實驗,使其從成功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3)讓其擔任課代表,利用青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促使其非學好化學不可。
3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傾斜法。具體做到:
(1)不歧視。更多地關心這些學習上的“貧困”者。
(2)促膝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3)笑臉進課堂,以減少差生的心理壓力。提問、練習多請差生上來:答好者給予表揚,答錯了善言鼓勵。
通過多年的實踐,差生的化學成績有顯著提高,其他科成績也有明顯進步。實踐證明:“差生”不一定差,只要教師心中有“差生”,肯多花些心血,多數“差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的,有的甚至可以轉化為優等生。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白桂芳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擺在每一位教師眼前的頭等大事。下面,我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創新能力
傳統教育講究“師道尊嚴”,然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育人從寬”。民主平等是新時期師生關系的基本特征。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實踐證明:寬松的彈性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直抒己見,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意愿,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學生發自內心的聲音,真誠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觀點。也許,有時學生的觀點不完全正確,但培養出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是最大的收獲;也許,有時學生的觀點與老師的觀點相悖,但要知道:“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贊許將會是一個學生創新的內在動力。我們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理解帶給學生,用激情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
二、運用趣昧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潤滑劑,是成才的動力。扼殺學生興趣的教育是死板教育。搶時間加班加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肯定是低效的教育,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當然更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現在全國上下大力倡導的素質教育和“減負增效”是格格不入的。這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實行趣味化教學,教師是關鍵。只有教師的樂教,才會有學生的樂學。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講一個幽默的故事,插一幅漫畫。既可以緩解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盡量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獲得成功的享受等等,都是樂教樂學的具體體現。一位教育家曾說過:“生活在幽默和贊美聲中的學生,學會了樂觀和自信;而生活在古板和批評聲中的學生,學會了自卑和自責。”教學中藝術地運用趣味化的手段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思維活力,從而逐步形成創造性思維。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學生新奇大膽的提問,別出心裁的想象,教師不但要給予適度的贊揚與肯定,還要及時地引導他們使其進發出創新的火花。比如,有位學生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今為什么又說不能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進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呢?對于這位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我首先肯定他是經過深刻的思考提出來的,頗有自己的見解。然后交給全班同學討論,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最后弄清問題的原因。教師對學生的創造性提問,不僅要給予熱情鼓勵,更要正確引導,促使其創造性思維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發展。
四、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培養創新能力
我們教學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學知識去觀察、認識、分析、思考,解決現實生活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理論來源于生活實際,而理論又要反過來指導生活實際。創新來源于實踐,所以要強調理論聯系時政、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才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心時事、關心生活,從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特別是要思考所學知識與當今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問題是否相結合。例如,在講“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可拿出一些商品讓學生當場鑒別真偽,如仿冒“兩面針”牙膏,仿冒的“金嗓子”喉寶等。這樣,學生非常感興趣,不僅學到了法律知識,而且增長了生活常識與經驗。教師再進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讓同學們談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的感受,最后引導回答、提出解決辦法等等。只有學以致用,才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格局,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投影、電視、錄像、電子網絡等引入課堂。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別是現代網絡的高速發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教師應熟練掌握和應用網絡信息,教會學生使用網絡遠程技術來收集資料、整理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中培養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