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日起,惠民縣大年陳鄉商家村6名村兩委成員實行輪流全天值班,并設立了來電記錄、兩委成員值班記錄、為民服務記錄3個小本本,督促值班工作落到實處,接受村民公開監督。
來電記錄:2008年2月6日晚上8時35分,商守文來電,他家突然停電了。值班人員:商學江、潘立勝。
處理意見:幫助商守文接通電路。
接到商守文電話,村支部委員潘立勝立刻趕到他家,發現75歲的商守文和11歲的小孫子正急得在院子里團團轉。一問,原來剛才小孫子放煙花,一個“二踢腳”空中炸響時正好碰斷了電線。此時人們大都在家收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停電維修顯然不合適,潘立勝趕緊回村委辦公室拿來備用電線,從鄰居家接通臨時線路。9時不到,商守文和小孫子重新看上了晚會。第二天上午,潘立勝為商守文家修好電路。
商家村常年在外打工人員100多名,留下老人、孩子在家,村干部就成了這些“空巢”家庭的“保姆”。修理電話、電燈、自來水管、下水管道,代繳話費,協調家庭糾紛等大事小事,只要一個電話,村干部就會馬上上門服務。
編者的話:“村官”變“保姆”,不僅是稱謂的改變,更應該是為民服務理念的轉變。
來電記錄:2008年1月25日早上10時10分,周新雨來電,他家小型木器加工廠流動資金用完了。值班人員:商學江、張尊國(村委委員)。
處理意見:幫周新雨協調貸款。
接到周新雨電話后,村黨支部書記商學江立刻聯系信用社信貸員商學明,說明情況、征得同意后,帶著周新雨與商學明一起趕到大年陳鄉農村信用社,由商學江和張尊國聯合擔保,辦理申請貸款手續。第二天下午,接到貸款已批復消息后,商學江又騎著摩托車接上商學明,取出1萬元貸款送到周新雨家。
商家村兩委積極支持本村小型木器加工產業,利用過去廢棄的木材下腳料生產小型木器。短短半年時間,全村就發展起32家加工戶,帶動100余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年產值1 500余萬元。
編者的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生產發展”。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致富,是最根本的服務。
來電記錄:2007年10月28日早上10時30分,67歲的潘立明來電,他的身份證還沒辦,想到鄉里去辦理。值班人員:商振兵,張尊國。
處理意見:帶領潘立明等9名老人到鄉派出所辦理身份證。
接到潘立明老人電話后,村主任商振兵與張尊國商量:有類似情況的老人村內還有不少人吧?就翻看檔案,發現共有5戶9名老人有未辦理身份證、戶口漏登情況。征得商學江同意后,第二天上午,商振兵雇了2輛出租車,拉著9位老人趕到鄉派出所,拍照辦理身份證。
過去,農村老人覺得自己不出門身份證沒啥用,因而常常不去辦理。隨著農村保障機制的不斷健全,身份證成了辦理新農合、農村低保、老人照顧金等的原始依據,于是村里老人們開始主動申請辦理。
編者的話:由一名群眾需求,推想到其他相似群眾的需求,主動幫他們想到要辦的事。為民服務,不能僅僅停留在“一事一議”上。